中國農民增收難返貧易

標籤:

【大紀元8月16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報導)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最近發表文章稱,中國農村居民增加收入很難,但重新變成貧困戶卻很容易。與此同時,農民還沒有致富就進入老年的問題在中國也很普遍。

中國農村居民總數到2004年底為七億五千多萬,占中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八。《學習時報》的文章表示,自1978年以來,中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最快的是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但八十年代中期之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增長率遠遠低於中國經濟增長水平。
中國官方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貧困人口數量為三千多萬。

《學習時報》的文章指出,目前中國衡量貧困人口的標準是,年人均淨收入六百六十八元人民幣,大約可以購買四百多斤糧食。但是,經過多年努力致富的農民,重返貧困卻非常容易,一次意外,就可以使一個家庭重新陷入貧困。

長年關注中國農村問題的加拿大學者杜智富表示,中國大部分農民的年人均收入在一千多兩千元人民幣左右,而且缺乏最低的社會保障,因此農民返貧確實是中國農村發展的一大問題。
杜智富:「因為沒有勞險的話,你一個人得了病,家庭的勞動力馬上就下降,再生個病,斷了一條腿,斷了一個胳膊,然後醫療費用上來的話,你要是遇到乾旱、水災年均不好,那你就低於貧窮線,進入貧窮這是完全可以預料到。」

《學習時報》的文章還指出,中國農村目前已經出現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很多人還沒致富已經步入老年。目前在中國農村種地的大部分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婦女。

杜智富認為,在世界範圍內,城市化迅速的國家和地區,農村人口老齡化很普遍,這在中國可能更為嚴重。

杜智富:「這完全可以預料到的。世界各國在農村改革上往前走的話,都會出現這類似的問題,農村年輕人口往外流,尤其是城市有工作機會的話,這種現象,在各國發展工業的時候都出現,像日本、台灣,他都有農村人口老化。中國的問題,除了年輕人離開之外,還有一胎制的問題,所以中國人口老化的更快。」

《學習時報》的文章以2004年的中國農民收入為例指出,目前中國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是「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工資收入指:在外打工的收入,而轉移收入則指:政府減免稅收的收入。

杜智富認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對本國農民實行補貼,但在中國,雖然免除了農業稅和特產稅,但其他地方稅費和攤派仍然很重。他認為,除非對中國的現有體制進行全面改革,否則在農民養活地方政府的制度下,農民的負擔不可能大幅度降低。

美國紐約三一學院經濟學教授文貫中則指出,農民最大的資產,實際上是耕種的土地。在目前中國的土地政策下,中國農民的這一資產無法優化配置運用,也無法享受土地的增加值,這是中國農村居民貧困的最主要問題。

文貫中:「中央財經小組裡領導小組的副主任陳錫文他有一個算法,從中國改革開發以後,城市化農地的農轉非,一個保守的估計可能有二萬億的土地增值給國家拿走了,有一種算法是可能有五萬億。

本來這個錢大部份應該是歸農民的,農民就可以很順利地融入到城市裡,在農村裡面搞個小買賣,可是現在是又沒地又沒錢的農民達到大概四千萬到五千萬。

所以土地市私有化,本來是市場經濟改革當中的其中之一,你既然自稱說要搞市場改革,那麼所有要素都要由市場來配置,那麼土地也是要素之一,但是現在整個是由國家壟斷起來,農民完全被排斥在過程之外。我覺得從經濟學上講不通,從社會公正上更講不通。」

文貫中表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農民的利益一般不會受到既得利益階層的強制剝奪,使之自然地參與經濟增長過程,但在中國,農民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楊銀波:西南部農民實地調查小結
中廣核高管被查 被指涉吳邦國利益地盤
大陸小龍蝦價格持續暴跌 年輕人不愛吃了?
【秦鵬觀察】北京玩軍演遊戲 中國股市很受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