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四川高溫乾旱 三峽工程引爭端

人氣 53
標籤:

【大紀元8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中國水利部表示,截至八月十七日為止,中國大陸有十五個省區市遭受不同程度的伏旱,造成1800萬人飲水困難,農作物受旱面積一億三千萬畝。其中災情最為嚴重的是重慶和四川盆地。

8月15日,重慶市綦江縣更是以44.5度的高溫,創該市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今年重慶市各區縣的日平均氣溫、日極端氣溫、高溫日數、暑熱日數及酷暑日數,均為有正式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之最。

截至8月21日,高溫引發的特大旱災已導致重慶市786萬人、734萬頭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40區縣農作物受旱131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0億。

北京地理環境學者王紅旗指出,重慶四川的旱災主要是三峽工程的「木桶效應」引起。他指出,三峽大壩的建成,人為的豎立了一道屏障,阻斷了長江江面水氣的正常進出四川盆地,從而導致「桶內」氣溫失衡,高熱乾旱天氣隨之產生。

不過,中國氣象局的專家們表示,重慶乾旱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特別是受今年海洋三大大氣環流的影響而產生的,與三峽大壩毫無關係。

亞洲時報就此評論說,無論雙方如何在理論層面上爭論,作為耗資近2000億,歷時十多年,涉及近億人生活的三峽工程,卻無法拿出大壩建成後對周圍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的「模擬實證數據」,這不能不說是個巨大科學漏洞。

民間有說法認為,長江黃河等河流也是有生命的,人為的攔腰截斷會導致河流的死亡。這些水壩的建立,就好此人體血液循環形成血栓一樣,會阻礙水氣的自然循環,從而導致肌體的病變。中共這個改天斗地的世界觀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據重慶晚報2002年6月報導,中科院專家表示,他們五年的科學論證表明,三峽水庫就好比「內陸海」一樣,將成為重慶冬暖夏涼的巨大「空調」,據他們預測,三峽大壩將使重慶氣溫夏天下降5攝氏度,冬天上升3到4度。

亞洲時報還例舉了幾個中共當年「經科學論證」設計合理的施工方案,而今不得不在事實面前認錯的案例。如南京長江大橋這座橫跨長江的第一橋,目前卻因橋身高度不足,障礙萬噸輪船航行而面臨炸或不炸的尷尬處境;肩負著治理黃河重任的三門峽水電站,也因對泥沙堆積論證不足,目前已成為一個既不能發電、又不能防洪的擺設工程。

評論稱,人們完全有理由擔心,三峽工程會步此後塵嗎(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清源:一次採訪引發的血案
付先財手術被拖延 醫院全天候監控
德媒媒體:走向黑社會的中國
中國人權關注傅先財的救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