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品 歐、美、亞洲有區隔

人氣 7

【大紀元9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專題報導

目前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賣會,在歐、美、亞洲各設置一個進行拍賣的地點, 分別是倫敦、紐約與香港3個城市。除尋求地利之便外,3個城市的拍品也有一定程度的區隔,位居亞洲的香港,則以元明清三朝瓷器為強項。

其實,香港原來並非亞洲唯一的國際拍賣會聚焦點,在1999年以前,蘇富比也在台北拍賣華人油畫,後來因為台灣稅法繁複才一併退到香港。蘇富比台灣區總經理張文文表示,香港的自由交易環境,對拍賣會來說成本相對划算。

至於為何不選中國的城市?張文文認為,中國還是一個相當「人治」的地方,缺乏保障,而且中國也還不讓外商進入。交易點設在香港,亞洲地區包括中國、台灣的買家都會去,所以,目前香港還是最好的選擇地點。

在香港進行的拍賣會,針對中、港、台三地收藏家選件,這種已在流傳的收藏品,最大特色是比較有保障,因為近年坊間出現很多骨董器物膺品,使拍賣公司在選件時格外謹慎。由圈內早已知名或收藏眼光受信任的藏家手中釋出的拍品,要比來歷不明的新拍品有保障,甚至有些收藏家也會以買到「知名收藏家」釋出的骨董為樂。

在骨董器物的部分,倫敦、紐約也有來自亞洲的拍品,不過,紐約多數以高古(青銅、唐三彩等)及家具較多,一來他們擁有較大的空間,二來受當地買家喜愛。

倫敦則以官窯及宮廷文物聞名,這與最早到倫敦競拍的日本藏家有關,原來全世界最愛官窯瓷器的日本藏家,在拍賣會還沒進亞洲之前就常跑倫敦競拍,也因此官窯瓷器精品進倫敦拍賣會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傳統。

此外,關注亞洲當代藝術的人,或許都已嗅到幾分中國當代藝術家在國際拍賣會搏得較高價的味道,據瞭解,這樣的現象來自中國當代藝術家獨特的「自我標價」性格。

據拍賣會專業人士的分析,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家與全球藝術家共通的性格相當不同,一般藝術家都認為自身最大的職責是專心創作,其他事情可交給畫廊或經紀人,而中國畫家則有很多自己站在第一線,甚至自己為自己的作品訂價、直接與畫商或拍賣公司談價錢,一旦他們喊出的高價有任一件被接受,畫家的身價馬上水漲船高。

目前中國當代畫家以高價出現在拍賣會的現象相當明顯,許多收藏家會視為潮流持續收購,張文文建議藏家對此可再持謹慎保守一點的做法,因為這些當代畫家的作品,能不能在未來有持續增值的空間,尚待觀察。如果收藏家手中以有數張同一位畫家的作品,不妨考慮釋出一些流通,把最好的留下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買東?買西?拍賣會無奇不賣
重要明初鎏金銅佛收藏 秋拍競價
蘇富比香港十月舉辦中國瓷器和工藝品拍賣
圖片新聞:佳士得珠寶珍品香港預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