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方法

激勵孩子快樂學習(7)改變負面思考(中)

改變孩子負面的思考

非黑即白的想法

學生要不是覺得自己很棒,就是覺得自己很爛;他們不是表現很傑出,就是覺得很絕望;事情不是很簡單,就是超困難;結果不是成功,就是失敗。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想法,因為這表示只要學生覺得事情稍有不順,或是不太愉快時,便會對他們造成非常大的衝擊而無法克服。事實上日常生活,當然包括了學校生活,並不是那麼地非黑即白,往往存在著灰色地帶。讓孩子擁有更平衡、實際的觀點,當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時,他們還是可以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

偏頗的想法

許多學生腦海裡總是充斥著讓自己情緒低落,認為自己不夠好的想法。他們總是習慣負面思考,完全拒絕用正面角度看事情。即使是考試成績很好,他們也會認為只是運氣好,或覺得這讓下次考試有很大壓力。這種負面的偏見,表示他們對成功的概念不夠寬廣。正如同我前面提到的,成功對學生建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世界末日

許多沒自信的學生一旦失敗或犯錯,就會覺得是面臨莫大的災難,猶如考試考砸了就是世界末日。當然,考壞並不是什麼愉快的經驗,但也不是什麼世界末日。將來還有很多考試或交作業的機會,還是有彌補的機會。

從正面思考轉為負面思考

沒有自信的學生很容易從正面思考轉為負面思考。當他們考得不錯時,會認為是老師給同情分、打錯分數,或是覺得既然其它事情都會考砸,那麼就算這件事表現得不錯,好像也沒什麼太大意義。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他們必須要瞭解、接受、並認定正面思考之於生活的重要性。

陷入恐懼的情緒

很多學生在面臨考試、測驗或其它需要表現時,都會感到恐懼及焦慮。他們混淆了感覺與事實,經常想當然耳地認為,若是感覺到恐懼和焦慮,就一定會失敗。這完全無助於他們考試時應有的自信。將感覺與事實區隔開來是很重要的,因為感覺未必會成為事實。

誇大負面思考

有些學生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會認為類似的不愉快、或是更糟的事情會降臨在他們身上。因此一次歷史報告成績不好,可能會擴大為對歷史科極度悲觀,或認定所有科目的報告成績都會很爛。一個老師的負面評價,可能會變成所有老師都不滿意自己的表現。如此不僅吞噬了學生對該科的自信,也會導致他喪失學習彈性:因為一次的挫折,便讓他從高處重重摔了下來。我們應讓孩子瞭解到,畫地自限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如此可以避免他們在生活其它方面產生負面思考,也會讓他們在嘗試解決問題時,可以把焦點放在問題上面。

建造一座山

學生慣於將負面或不愉快的事物,擴大成有如山那麼高,高得讓自己完全無法跨越。例如沒被選上參加辯論賽的選手,分數比預期低,不能好好回答問題,聽不懂課堂上老師講什麼,對某個科目感到特別棘手等,這都會讓他們無法對事物持有平衡的觀點。對某些學生來說,發生這些事讓他們感到絕望,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做任何事,覺得自己不適合上學、或是覺得被別人當成是笨蛋。這些學生缺乏前瞻性,因此當令人不悅的情況發生時,他們會覺得很糟,認為自己已經沒救了。為了讓孩子有更平衡的觀點與視野,他們必須限制不愉快只能在特定的時間與背景下產生,不能讓不愉快無限制地擴大,以致影響自己的生活。

瞭解負面思考

孩子許多負面的想法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常讓我們無從發現。正因其無從發現起,也就不知該從何改變。孩子的負面思考,很可能是在下列情況之下自然產生的:

●測驗成績公布的時候

●老師改完作業交回來的時候

●有報告要交的時候

●老師問問題的時候

●老師像是要問他們問題的時候

●老師看著他們的時候

●他們想著今天晚上非做不可的功課的時候

●他們想著某個特定老師的時候

●他們想著學校裡的功課的時候

●他們想著有關學校裡的一切事情的時候

對某些學生來說,只要待在學校裡,一連串負面的想法便會油然而生,讓他們一整天都覺得不快樂。負面思考打擊他們的信心,亦粉碎了他們的自信與學習動機。

為了有效地對付負面思考的問題,學生必須瞭解自己一天的負面想法是什麼。你可以問問一個經常負面思考的學生,當他們收到成績單、課堂上被老師抽問、或是老師告知有考試時,他們心裡到底閃過什麼樣的念頭。因為瞭解這點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勵學生成為自己思想的偵測者。對某些學生來說,這意謂著他們要記錄一整天的心情,特別是當某些重要事情發生,像是收到報告的成績、老師告知要考試、或在課堂上被老師抽問的時候。

有部份學生的心情筆記,可能是這樣子的:

〈注〉:前為狀況 :後面是學生自然而然產生的想法

學生的心情筆記

拿到英文報告成績: 我是因為運氣好,才會拿到這種分數

老師問了一個問題: 如果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話,怎麼辦?

班上小考成績發布: 我知道我一定考砸了

面對困難的問題必須處理: 試有什麼用?反正我一定表現不好

看到大衛的考試成績: 我不像大衛那麼聰明

要改變孩子的負面思考之前,很重要的是得讓他們理解什麼是負面思考。當他們瞭解什麼是負面思考時,才能面對這個問題。

摘自:《激勵孩子快樂學習》 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