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遊什剎海

馬文都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4月14日訊】小的時候,手裡攥著家長給的五分錢硬幣(那就是零花錢)腿兒著(步行)去北海公園。那時候,北海公園的門票是五分錢,但還是不捨得花,要大著膽子從只能擠進小孩的破柵欄裡鑽進去。快出北海後門了,手裡仍然攥著已被汗水浸透的五分錢。因為還要到後海下水撈咖喱,留著最渴的時候花。

那時的後海(什剎海),是一條自西北斜向東南的狹長水面,位於北海公園後門對面。 什剎海地區風光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清代李靜山曾作詩云:

柳塘蓮蒲路迢迢,小憩渾然溽暑消。

十里藕花香不斷,晚風吹過步糧橋。

那個時候,夏日波平如鏡,垂柳依依,荷花盛開,冬季則是天然溜冰場。兩岸是保存完好的王府花園、縱橫交錯的市井民居,與鐘樓、鼓樓遙相呼應。當你踏上長堤,波光溶溶的碧水,婉約披拂的垂柳,環回宛曲的欄杆,花木蔥茂的中央小島,盡收眼底。海中有小艇可劃,岸旁有露椅可坐,游泳池中紅綠相間,別有情趣。東部銀錠橋橫跨湖上,站立橋頭可飽覽西山秀色,故有燕京小八景「銀錠觀山」的美稱。

今日的十剎海,已今非昔比,過去那些院牆牆皮剝落、門樓低矮的小院已經不多了。如今,什剎海周圍的四合院豪宅越來越多,前海北沿約有三四家,西海北沿有七家,後海北沿的鴉兒胡同、西海南沿一帶,也都分佈著一些仿古大院。這些四合院通常重門深鎖,周圍居民難得看到院主人的真面目。

我前面就有一座新宅落成,一扇緊閉的朱紅大門,修繕一新的大門前放置著兩尊石獅,門頭是考究的仿古式裝飾,高高的灰牆內一棵棵古樹鬱鬱蔥蔥,庭院顯得異常奢華和神秘。旁邊的居民告訴我說:「這就是一座裝飾一新的四合院,此前院內居住著多戶居民,環境較差,現在由私人購買下來,裡面居住著一戶人家,原先的居戶都搬遷出去了。」

站在河邊向周圍望去,沿海邊處處酒吧,原來大牌樓上雕著的「荷花市場」四個金字已經斑駁。

這裡每到傍晚時分,幾十家酒吧沿著岸邊一溜兒排開,生意十分紅火。自三年前後海出現第一家酒吧後,已有六七十家酒吧在這裡「安營紮寨。經營酒吧者都不是什剎海邊的居民,他們通過租用當地的四合院、民房,重新裝飾後便開張營業。一個溜彎兒的居民告訴我。

這些民房四合院的租金十分昂貴,有的每月竟高達上萬元。為賺取租金,當地居民紛紛遷到別處居住,將房屋空出來用以出租,使這一地區的人員構成正在發生變化。在什剎海邊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對我說:他的鄰居約有8成都先後通過房屋自然置換方式搬遷到了別處。據我瞭解,僅前海北沿地區,登記在冊的總人數原為258戶、630人,但現在常住人口只有138戶、356人。

一個當地的管理人員對我說:目前什剎海地區開張的酒吧已有50家之多,用不了多久,什剎海將被徹底包圍在一片燈紅酒綠之中。據什剎海研究會介紹:什剎海地區已知的廟宇多達160餘座,不排除還有重大歷史文化發現的可能。後海地區的「老北京」正在紛紛外遷,而將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轉讓、出租給酒吧或者賣給一些資金雄厚的外來者。但是,原有的老北京風情也可能隨之逐漸消失。

在我閒逛間,「胡同游」的三輪車不時從我身邊擦過,有時也對我投來一個探尋的目光,但我任這目光從我眼前滑過。臨近荷花市場後門,幾個老外正慾往三輪車上坐,其中還有一個年近70歲的老人在拉車,這個老人剛才已和我擦肩而過,也只有他是一個人,其他拉車的大都是成幫成隊的。

我正在暗暗為老人能夠有了生意而高興,卻忽然從斜刺裡衝出一個身高膀大的拉車人,大聲呵斥著已拉上客人的兩個車伕,其中就有這個老人。意思是他們是流動車伕,這個地盤是他們的,搶了他們這裡的生意。那個老人很無奈的怏怏而去,那幾個老外看到此番情景,誰的車也不坐,逕自徒步前行。

我尾隨著這個壯漢來到一個被紅磚牆圍起的空地處,這裡有幾十輛三輪車,車伕們三一群,兩一夥的圍在一起吃著飯。他們吃得很簡單,一個掉了瓷的飯盆裡盛著菜,要供四個人吃。那個壯漢加入到另一個圈裡,那兒的飯盆裡盛有幾大塊熟肉。一個沒有商標的酒瓶子裡還有半瓶白酒,酒的作用使那個壯漢和同夥的臉上紅的發紫。

我試探的問其他車伕才知道,這裡也有車霸,由他們負責照護他手下的地面,誰也不許進入他們這個地面拉活兒,當然,必要的保護費是要收取的。這種事情在京城的各個自由經濟的商戶圈裡其實已經很是普遍。無論是外地來京的務工人員,還是來京從事個體經營的人員,他們一方面要受到來自於工商、城管、公安的管理,一方面還要受到這些霸道的團伙欺詐。據這個車伕介紹,近年來,伴隨著「胡同游」日漸升溫,並由於辦「胡同游」的門檻過低,什剎海地區從事「胡同游」的三輪車已經增長到1000多輛。並且90%以上的三輪車伕都是流動人口(外地來京的務工人員)。這些三輪車伕魚龍混雜,對有些不接受他們亂要價的外來遊客大打出手,很難相信他們能夠給遊客一個滿意的服務。 2008年的北京將呈現怎樣的人文奧運面貌,無疑是個巨大的懸念。

另一個是硬件懸念。為迎接奧運,近些年北京市每年都有2000億元的建設資金投入,如此大的建設規模為當今世界城市罕見,這意味著到2008年,這個城市可能形成其難以逆轉的形象,但實踐證明,持續數十年之久的在老城上面建新城的發展模式,已使北京市的中心區不堪重負。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表明,在偏重於發展市中心區的戰略指導下,北京的房屋建築過度集中於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城區,目前城區內每百平方米土地面積中的房屋面積為108.69平方米,遠遠超過近郊區的18.48平方米和遠郊區的0.93平方米。

目前北京城市化地區人口密度已是紐約的1.7倍,高達每平方公里14694人,而倫敦只有4554人,巴黎為8071人。從這一指標來看,北京與世界一流城市的差距是明顯的。另外,北京是嚴重缺水的城市,在市區周圍約1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因常年超量開採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水漏斗區,並引發相當嚴重的環境問題。以土壤汞含量為例,由於工業及地下水污染,北京三環路之內土壤的汞含量已是正常標準的2.8倍,市區有的地方土壤汞含量已接近正常標準的7倍。

這些情況都表明,在北京舊城範圍內必須實現建築與人口密度的零增長了,各項建設已不能再集中在以舊城區為中心的一個點上了。如果城市發展仍是「拆」字當頭,繼續將舊城區內的四合院平房變成樓房——且不談尚存不多的胡同、四合院已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日益稀缺的寶貴遺產——那就無法避免在毀掉老北京的同時,將新北京也毀掉了。是北京這個曾經擁有輝煌建築成就的城市,仍處在保護與改造的夾縫之中,舊城內普遍存在著的房屋危破狀況與舊城巨大的文化價值共存,對這一矛盾的化解,各方認識依然千差萬別,理論與實踐的準備尚不充分,而推土機卻時不我待了。

聽說在「十一五」期間,將重現什剎海明清盛景。此次工程中,什剎海地區依然是改造重點,佔了15條。後海西、南、北沿,前海東、南、西、北沿,西海東、南、西、北沿,大、小金絲胡同,北官房胡同,水章胡同,八步口胡同等什剎海主要道路和胡同游必經路線都將進行改造。到那時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迫強拆。

千重萬疊的矛盾仍在交織,推土機已經開動。

2008年的北京留給我們的巨大懸念仍在期待之中。

-完-

於:北京香山小屋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周良洛落馬 或成揭開北京官場貪污突破口
國際社會對美中貿易爭端反應不同
一張停車罰單 中國僑民與意警察起衝突
信訪如同虛設 王建平多年上訪未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