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精選:一代導演斯皮爾伯格(24)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嘎基拉式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似乎總是贏家。為了防止非本車司機們把車開走,這輛大卡車上裝有保險裝置,一旦壓力被釋放同來,發動機就會自動滅火。由於勞福庭必須在兩車相撞之前跳車,所以他把這個保險裝置捆了起來,正當他準備跳車,讓卡車以慣性衝下山時,繩子滑掉了,勞福庭除了一直把車開到山崖邊緣再跳以外沒有別的辦法。

斯皮爾伯格說:「我只好用剪子把勞福庭留在駕駛室內的鏡頭逐一剪掉。」這個差點兒發生的事故給影片留下了一個遺憾:卡車的門是開著的。「門開著是等著看結果呢。」斯皮爾伯格開玩笑說。

從拍攝結束到影片公演中間只有3個星期。環球公司派了4個編輯來剪輯這個片子。斯皮爾伯格就像腳上穿了旱冰鞋,從一個剪接室到另一個剪接室忙個不停。這片子被剪得天衣無縫。巴瑞•迪樂是第一位看見這片子的,他說「記得當時看了《追殺》的樣片後我想:這傢伙很快就不再為電視拍片了,因為他拍的電影這麼好。」後來,《追殺》賣給了全國廣播公司,他們準備拿它參加「世界優秀電影」節目。

在《追殺》公演之前,環球公司把斯皮爾伯格借到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去拍另一部為電視台播放的電影。這次是一部題為《惡魔孽種》(Somthing Evil)的片子。製片人是阿蘭•加•法克托,他一直是那部具有改革意義的電視劇《一步之差》(One StepBeyond)的支持者。羅伯特•克魯斯創作的《惡魔孽種》寫的是一對夫婦搬進一處遠離布克斯縣城的農民房,發現有個鬼魂一直在這房子裡遊蕩並威脅著他們的孩子。這個劇本把《驅魔人》(Exorcist)中對一個迷戀錢財的孩子的描寫巧妙地與《其他》的鄉村風景結合了起來。(事實上由於兩部電影當時都還在拍攝中,尚未公演,因此使《惡魔孽種》更富有吸引力。)珊迪•丹尼斯和達倫•麥克蓋文的演技本來是令人信服的,可卻沒有因扮演該片中孩子的父母而提高點兒名氣。飾此片中孩子的焦尼•威塔克爾曾演過系列劇《家庭瑣事》。

《追殺》於1971年11月13日公演,它的藝術表現力給了那些對斯皮爾伯格以前的電視作品不感興趣的朋友們很深的印象。喬治。盧卡斯回憶說:

雖然我早在60年代初就在電影節上認識了史蒂文,但直到1971年某個  時候我才真正注意他。那時我正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聚會上,電視裡正在播放《追殺》。我早就對這部片子感到好奇,於是我想我該溜上樓去看上10分鐘。可我一看上就再也無法離開……我想,這傢伙真棒,我該好好瞭解瞭解他。

  給《追殺》這片子下定義是個智力遊戲。多數美國評論家把它看作是流行社會學的產物,和用來反對某種令他反感的事物的武器,如:機能障礙、精神錯亂、污染。

  對歐洲人來說,他們更願意探究一部片子的藝術性而不是它的象徵性。為英國電影雜誌《觀察與評論》工作的湯姆。梅思說:「有些冒昧地說,《追殺》向人們展示出一個存在主義者對點金石(使其他金屬也變成金子的不存在的東西)始終不渝又自命不凡地的追求,即追求那些所謂十全十美、絕對正確、怪異的和自我滿足的東西。」

梅思的確注意到了後來成為斯皮爾伯格影片風格的兩個顯著標誌。一個是帶有典型的中世紀騎士風格的特徵,這點從他的影片《印第安納•瓊斯和最後的聖戰》中再次表現出來。《追殺》中的卡車首先在曼的眼前來了個急轉彎,就像「騎士甩掉了手套」一般地宣戰,然後「在追擊者與被追擊者之間展開了車戰,卡車像龍一樣施著笨重的車身緩緩前行,閃閃發光的普利茅斯小汽車也像個令人同情的身著盔甲的騎士在奮勇向前」,斯皮爾伯格後來承認他把這一幕看成是一個男人在同一個商速路上的騎士決鬥。

斯皮爾伯格電影的另外一個標誌,與前者截然相反,是帶有典型的脫離現實世界的唯我主義的風格特徵。曼和卡車司機幾乎是為了對抗才存在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表現他們的特點,就像斯皮爾伯格後來在拍《大白鯊》時,為捕捉鯊魚的人安排的行為,在拍《第三類接觸》以及在拍《印地安那瓊斯》時為羅伊•奈瑞安排的行為一樣。──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好萊塢喊水會結凍的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與派拉蒙公司分道揚鑣已成定局。
  • 【大紀元10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顏伶如舊金山十三日專電)好萊塢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一手創立的夢工廠電影公司,今天宣布與環球電影公司簽訂長達七年的合作協議,今後環球每年將為夢工廠發行最多六部影片。
  • 1964年,斯皮爾伯格未來的命運被決定了。正當斯皮爾伯格在聖荷塞電影院門前排隊等著看斯坦利‧庫布里克的影片《奇愛博士》(Doctor Strangeclove,又譯《密碼1141》)時,他妹妹和父親拿著一封信開車來找他。這是一份義務服役通知,通知上說:由於缺少學生免徵名額,他已被分在X炮兵部隊。
  • 有關斯皮爾伯格1966年到1969年這幾年的資料是最少的。他自己認為這些資料應該還在。我們沒有找到談話中他所提到的有關那幾年的任何資料。那些無疑讓他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製作的東西也只能用一句話一帶而過。這段說不清的日子反映出他對好萊塢不抱什麼希望,也反映出他對自己不能在21歲前實現當導演的目標的失望。
  • 說到在環球公司的無聊,斯皮爾伯格承認道:「我從沒做過任何生意,但我打了很多電話(為了讓人到時叫醒他),我學會了如何玩遊戲。我討厭聚聚散散這種事,我又回到長灘的大學去了,並拍了個短片叫『阿姆伯林』(Amblin)。」
  • 在這個斯皮爾伯格像無照經營者一樣徘徊了多年的製片公司裡,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運氣。

    他在月桂峽谷租了一套每月需付130美元的狹窄公寓,他用軟沙發包和電影宣傳畫裝飾了這間房屋,可他幾乎沒時間呆在這裡。無論每天晚上電影廳的劇場裡放映什麼片子,他都去看。第二天,他找什麼人通通電話,在電話裡對影片中演員們的表演、導演們的手法和製片人的能力評頭晶足一番。製片人兼作者威廉姆‧林克談起他時說:「他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即使是那個時候,我們似乎已經知道我們早晚有一天要為他工作。」

  • 此時此刻克勞馥還沒有馬上要發怒的跡象,她只是嚴肅地盤問斯皮爾伯格,問他拍過什麼片子?「沒有拍過正片而僅僅拍過一個短片?」她冷冷地問他。那座黑塔樓裡的人都是怎麼對她說的?「不,媽媽,」斯皮爾伯格用顫抖的聲音說,「我只是根據環球公司的要求以我自己的方式拍。」
  • 斯皮爾伯格離開環球公司後第一個想法就是一頭紮進私下拍片的行列,許多南加州大學的畢業生們正在用這種方法給自己樹名。「我想拿用16毫米機器拍的片子加入這個行列,但我不能真正介入進去,因為我甚至拿不出100美元來投資一部片子。」
  • 每10年間都能湧現出一批出類拔草的寫作人才,巴伍德和羅賓斯就是70年代的才子。由於他們的作品都是類似情節劇和有動作片傾向的作品,因此在今天的人眼裡,它們就像是某種通過電腦將一個個片段機械地排列組合起來的產品。這成就大部分應歸功於像喬克‧瓊斯、得克斯‧阿沃格、弗朗克‧塔斯林和沃爾特‧迪尼斯這類的動畫大師而不是40年代那些費盡心機在情節上和背景道具上下功夫的人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