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檢討問題金融機構專題報導系列之一

胡勝正:無法保證不再有問題銀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0日報導】-檢討問題金融機構專題報導系列之一(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十日電)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胡勝正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問題銀行已告一段落」,但無法保證未來問題銀行不再發生,因為好銀行也會出問題。

2007年由力霸事件引爆中華銀行擠兌危機開始,金管會指示中央存款保險公司陸續接管中華銀行、花蓮企銀、台東企銀、中聯信託、寶華銀行、亞洲信託等問題金融機構,政府展開一波令人眼花撩亂的問題銀行大掃除。

結果,雖然成功清除中華銀、寶華銀、花企、東企及中聯信託等五家問題金融機構,卻也讓金融重建基金(RTC)與存款保險準備金一同賠付逾1100億元,兩大基金來源分別為金融營業稅、銀行繳交的存款保費,也是國庫稅收、銀行轉嫁至存款戶的成本,形同為社會大眾的血汗錢。

胡勝正表示,就像台灣經濟表現良好,去年台股距萬點只差臨門一腳,但卻無法避免美國次級房貸的衝擊;金融機構也是如此,無法避免外來突發因素,使經營良好的銀行也可能出問題。

胡勝正表示,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將積極推動銀行法修正案,加強董事會決策、強化內控以避免人為掏空,再透過改善財務透明度,以利市場監督及政府監督三道防線,使金融監理機制更完善,避免中華銀等事件重演。

1992年政府開放新銀行成立,銀行有如雨後春筍出現,本國銀行家數從1991年的二十五家,隔年增加為四十家,中華銀行、萬泰銀行、安泰銀行等都在當年的新銀行之列。

胡勝正分析,問題銀行會發生,主要為經營策略失敗及內控不佳兩大因素,前者較難避免,例如台灣有些銀行原為正常經營,但突然受到消金業務競爭加劇、雙卡卡債而潰敗,此為經營策略(business model)出錯,但後者可嚴加防範。

胡勝正舉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 Bank)為例,北岩銀行原本財務品質優良,因過度仰賴長期性投資,使資金流動性不足,受美國次級房貸衝擊,去年發生擠兌危機,英國財政部、英格蘭銀行等已出資數百億英鎊解決問題。

「再好的機制、再好的監理機關,都難以避免問題銀行發生」,胡勝正表示,英國金融監理世界聞名,為各國模仿對象,還是會發生類似北岩銀行的事件。胡勝正表示,處理問題銀行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要強化銀行內控、加強市場監督、落實主管機關監督執行力,未來將由單一監理改為金融集團監理、即時介入、改善銀行財報透明度等三大措施著手。

胡勝正解釋,金管會過去都是對單一機構監理,但以中華銀行為例,導致擠兌的主因,是受到力霸母集團波及,若只對銀行監理,難以提早發現;此外,中華銀行遭擠兌前,法院清算力霸債務,但未能即時將中華銀行相關資訊轉知金管會,錯失提早介入良機,未來將致力改善各部會溝通平台,監理整個金融集團。

不過金管會身為金融機構的最高管理、監理機構,難道事前對問題銀行毫不知情?胡勝正表示,「也不是完全不知道」,但有時候事情的演變,並非金管會可完全掌控。

胡勝正再以中華銀行為例,中華銀因資產品質不佳,金管會一直密切監管,但中華銀的淨值仍是正值,基於大法官解釋文,認為接管問題銀行前,必須給大股東足夠機會與時間改善財務以自救,因此只能等中華銀淨值轉為負數、虧損逾淨值三分之一時,才能強制接管。

針對銀行法修正案於立法院上個會期闖關失敗,胡勝正表示,新會期將優先推動,給金管會更明確的授權,可提早介入問題機構,草案內容包括銀行資本適足率低於8%,就需限期增資改善,若低於2%,九十天內將強制接管,「會讓遊戲規則很清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