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在華爾街及外國央行促請下救房貸公司

標籤:

【大紀元7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五日專電)美國財政部與聯邦準備委員會以提供直接借款及必要時購買股權的方案來支持「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房利美)」及「美國聯邦住宅貸款抵押公司(房地美)」,因為不只是華爾街,外國的中央銀行也向華府提出市場信心的問題。

「紐約時報」引述美國政府官員指出,十一日房利美與房地美的股價暴跌,美國金融界及外國央行就向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及其他政府官員提出警告,包括美國本地的銀行及外國銀行、退休基金、共同基金及其他的投資者都會因為美國房貸市場的問題受到重創。

房利美與房地美是美國房貸資金的主要提供者,他們購入銀行的放款,再把這些抵押權包裝成證券賣給全球的投資人。估計這兩家公司的房貸抵押權及保證總值高達五兆兩千億美元,幾乎佔所有房貸放款的半數,所以美國政府不能讓他們的問題繼續急遽惡化。

這兩家公司的股票自六月下旬即開始走下坡。鮑爾森在六月底就指示財政部擬出備用方案,同時也要求聯邦準備銀行配合。

財政部的方案除了對兩家公司開放貼現窗口,還包括仍待國會批准的提高兩家公司的信用額度,以及必要時由政府購買其股權。

美國媒體指出,基本上,鮑爾森是堅持自由市場的共和黨人,這些做法卻像是前總統柯林頓主政時的財政部長的做法,因為美國房貸市場的危機已經擴及廣大的經濟層面。財政部直接出手干預來解決經濟問題,其實是迫於情勢,不得不然。

房利美及房地美的股價在上個星期之內就跌落了超過四十個百分點,如果美國政府再不出手,市場上的信心危機必然會引發更多問題。

不過,仍有許多經濟學者認為財政部的做法可一不可再。曾任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經濟顧問的卡都研究所的學者歐德里斯可爾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專文「結束抵押市場雙頭壟斷」中指出,如果政府把購買股權作為解困方案的一部份,政府持有股權應有時限,不能讓這兩家公司一直享特別待遇。

他同時也提出,應該讓這兩家公司瘦身,因為他們在房屋市場所佔的分量已難真正的「私營化」。

房利美是美國國會在一九三八年成立的,讓歷經「大蕭條」之後的美國家庭能獲得貸款購屋。一九六八年,當時的總統詹森決定讓房利美成為股份公司,獲美國國會決議通過。不過,投資房利美的人仍認為這是政府信用擔保的公司。房地美是依照房利美的運作模式在一九七零年成立的住宅貸款抵押公司。

對於這兩家公司的營運,美國財經界有不少批評的聲音,包括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都認為應加以約束。他當時提出的憂慮是利率的風險問題。這兩家抵押公司靠借款來提供長房貸,同時又用鉅額的衍生金融商品作對衝投資,許多經濟學者都認為有高風險。

直到次級房貸風暴演變到難以收拾之前,房利美及房地美的信用問題並沒有成為批評者關注的重點。

由於投資這兩家公司的不只是美國的投資人,還有全球各地的銀行,所以房利美與房地美的問題已不只是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問題。美國政府出手干預,其實也是為了避免引發全球性恐慌。

相關新聞
IndyMac銀行倒閉抵銷政府紓困  道瓊跌45點
美房貸風暴衝擊 金融領跌台股創波段新低
美房貸疑慮衝擊金融 台股大跌322.72點
美國採取行動限制投機性賣出金融公司股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