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最低度發展國家經濟亟需多樣化

標籤:

【大紀元7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十八日專電)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說,全球最貧窮等級的國家近年雖然經濟與出口成長顯著,但由於產品低等且種類集中,它們可能遭到全球經濟趨緩的打擊。

UNCTAD昨天發表「最低度發展國家(LDCs)報告」指出,屬此類的四十九個國家,就整體而言,在二零零五及二零零六年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成長超過百分之七,是三十年來最好的表現。

從二零零四到二零零六年,自這些國家出口的貨物總值成長了百分之八十,達到九百九十億美元。

但報告指出,「最低度發展國家在二十一世紀之初的全球出口榮景期間的強勁成長,並未使它們的經濟多樣化,或帶來結構改變」。

反之,亮眼的數字背後,是這些國家更加依賴少數低階產品,主要是石油、低技術工業產品、礦物、金屬和農產品等。同時,總體數字實際上按國的分布也不平均,所有最低度發展國家出口成長值中的百分之七十六是由出口石油和礦物的國家所創造。

報告警告,若全球經濟持續趨緩,世界對於初級產品的需求減低,可能使最低度發展國家重陷經濟困境。

報告建議,這些國家亟需將它們製造和輸出的產品多樣化;必須增加製造業、改進對科技的運用、尋找更多的國內投資來源,並為更加都市化的人口創造非農業的就業機會。而這需要這些國家政府及其外援發展夥伴的共同努力,否則它們在世界經濟中將更加邊緣化。

至於外援的運用,報告呼籲,受援國政府應享有更大的控制權和彈性。援助的條件不該過嚴或僅僅設定經濟目標,否則受援國政府難以依地方和全國的狀況量身訂做出發展計畫。

報告指出,讓受援國對於外援資源享有更大權利,「不只可以讓援助用在最有效的地方,還有助於最低度發展國家政府改善它們的治理能力」,透過規畫、分析和執行發展計畫,刺激經濟成長。

糧食危機也是這份報告關切重點之一。它指出,這四十九個窮國中,有三十六國是糧食淨進口國,高漲的國際糧價使它們的貿易赤字雪上加霜。同時,許多窮人的收入有七至八成花在食物上,他們遭到高糧價的打擊尤重。

報告說,大部分最低度發展國家食物生產不足的部分原因是政策上長期忽視農業。例如二零零四年花在農業研究與發展的公共投資僅占農業部分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四點二,不到其他開發中國家的一半。

相關新聞
投資熱絡 屏東加工區規劃擴區160公頃
非洲鑽石寶石17、18日曼哈頓拍賣
登陸鬆綁  尹啟銘:有信心台灣企業不外移
【香港經濟法律】空姐官司兩勝國泰等同公義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