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他踏上月球:阿姆斯壯

王曉于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21日訊】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為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1930年8月5日出生於俄亥俄州的沃帕科內塔(Wapakoneta)。1947年,阿姆斯壯進入普渡大學就讀,兩年後在海軍服役三年,再繼續學習並於1955年畢業,後來在南加州大學獲得了航空工程學碩士學位。

阿姆斯壯服役時正是韓戰期間,此時他曾經執行多項飛行任務,往往都是有驚無險完成任務。也因此他在從普渡大學畢業後,阿姆斯壯決定當一名試飛員。日後7年,他在愛德華空軍基地(Edwards Air Force Base)的德萊頓飛行研究中心服務,飛過超過五十個機型,飛行時間達到了2450小時。

1962年6月,阿姆斯壯向航空太空局申請當太空人,很幸運的,他成為「第一名平民太空人」。經過一系列的訓練以及篩選,阿姆斯壯擔任阿波羅11號的指令長,且由於登月艙的設計與太空人所處的位置,決定由阿姆斯壯先行踏上月球表面。

1969年7月20日20點17分39秒(UTC)是人類歷史上輝煌的一頁,阿波羅11號成功降落在月球的時刻,象徵登陸月球不在是神話,而是一項太空任務,當時全世界約有四億五千萬人在關注著歷史的這一瞬間。

阿波羅11號成員載著3名太空人執行太空任務,分別為尼爾.阿姆斯壯、麥可.柯林斯、伯茲.艾德林。而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為尼爾‧阿姆斯壯,他於21日凌晨2點56分(UTC),以左腳踏在月球表面,並說了這句亙古名言:「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隨後另一位太空人─伯茲‧艾德林也踏上了月球表面,成為了第二位踏上月球的人類成員。

他們兩共同在月球表面搜集各種泥土岩石樣品,然後架設三種儀器,一為太陽風實驗器,狀似旗幟,可收集太陽風中特殊氣體的粒子,任務結束後由太空人捲起來帶回地球分析測定。二為月面地震儀,將球留在月球上,以便將「月震」資料傳回地球,探究月球內部的地質構造。三為雷射反光後,可讓地球科學家利用它反射強力 雷射光,以便測得月球與地球之間高度精確的距離。

在月球上,他們測試了人類在月球上行走的可能性,並且插上了美國國旗。阿姆斯壯和艾德林在登月艙外的時間約為兩個半小時,是六次登月任務中最短的一次。之後的月表行走時間逐漸加長,到阿波羅17號時達到21小時。

阿波羅11號任務完成後,阿姆斯壯急流勇退,宣佈不再進入太空,此後投入教育及部分商業活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信籃球迷們對這位NBA明星絕不會陌生,他就是NBA歷史上最矮的選秀狀元,綽號「答案(The Answer)」的艾倫‧艾佛森(Allen Iverson)。1975年6月7日出生,身高183公分。
  • 劉天華創作的二胡曲,後來被譽為二胡十大名曲,包括了《病中吟》、《光明行》、《空山鳥語》、《良宵》、《獨弦操》、《月夜》、《燭影搖紅》、《悲歌》、《閑居吟》、《苦中樂》等。近年來這些樂曲更都是音樂檢定或音樂比賽不可少的曲目。這些都是國樂界耳熟能詳的樂曲,歷久不衰、百聽不厭,受到眾多愛樂者的喜愛。
  • 亞歷山大,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人類的守護者」,他是古希臘時代最知名的國王之一。

    亞歷山大出生於公元前356年馬其頓首都佩拉,父親是馬其頓阿吉德王朝國王腓力二世,母親是伊庇魯斯公主奧林匹亞。亞歷山大的降臨人世,很不一般,根據神諭與預言,他是奧林匹亞山上眾神之父宙斯的兒子。

  • 《安妮的日記》是大家所熟悉的一本書,書中的主人翁,同時也是作者安妮‧法蘭克生於1929年的今天6月12日。

    安妮是個猶太少女,原本居住於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下令屠殺猶太人後,法蘭克家族避難遷至荷蘭阿姆斯特丹。1940年5月,德軍佔領荷蘭,新成立的親納粹政府也開始迫害猶太人,安妮家庭只好躲避於父親公司的「密室」。

  • 談到日本劍術,大家可能就立刻聯想到宮本武藏,他的傳奇故事至今仍是膾炙人口。人稱「日本劍聖」、「不可戰勝的武士」的宮本武藏,於西元1584年,即天正12年,出生在岡山縣英田郡宮本村,幼名為辨助(弁助、弁之助),年少時向父親新免無二齋學習當理流兵法,之後沒有再師事他人,而是自行習煉劍法。
  • 普桑(Nicolas Poussin)於1594年的今天6月15日出生於法國諾曼,是第17世紀法國巴洛克時期重要畫家。

    青年時的普桑曾向兩位畫家學習,分別是康坦‧瓦蘭(Quentin Varin)與儒佛內(Jouvenet)。由於對繪畫的熱愛,以及為了拓展藝術視野,他來到巴黎,在這期間他受拉斐爾的古典畫風影響很深。
    當時他普桑覺到法國藝術正處於世代交替、青黃不接的時期:傳統的師徒制已漸漸式微,但學院體系卻尚未成熟。

  • 有「正手姑娘」之稱的德國網球天后施特菲.葛拉芙(Steffi Graf)出生於1969年的今天6月14日。

    1982年13歲的葛拉芙開啟她的職業網球生涯。葛拉芙最擅長的打法是正手大力抽球和反手切削球。德國人將她稱為「正手姑娘(Fräulein Vorhand)」。1987年6月5日,她獲得了首次大滿貫賽事冠軍──法網女子單打冠軍。決賽中,她以6-4, 4-6, 8-6擊敗了當時的網球皇后納芙拉提洛娃。同年8月16日,葛拉芙登上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寶座。直到1991年3月11日,葛拉芙連續186周保持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

  • 在醫學發達的今天,血型的分類已經是眾所皆知的常識,小學課本就清楚寫著人的的血型分為A、B、O、AB四種,而且,每個人出生後,都能知道自己是什麼血型。

    有許多人還對於血型有濃厚的興趣,把它當作人格特質的依據,認為哪一血型的人比較活潑圓融,比較孤僻,哪一血型的人比較有事業心等等。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血型的發現,對19世紀的社會造成多大的助益,而且這個功勞要歸諸於奧地利細菌學家卡爾.蘭德施泰納(Karl Landsteiner,1868年-1943年)。

  • 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是英國人,本名埃里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1903年6月25日出生於印度,當時,他的父親在當地的殖民地政府供職,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家屬於「中產階級的下層,或沒有錢財的中產家庭」。
  • 《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Antoine Marie Roger de Saint-Exupéry)1900年6月29日出生於法國里昂。

    聖.修伯里的文學創作泉源來自於他的另一個身份──飛行員,他生前出版的六部作品:《南方航線》(1929)、《夜間飛行》(1931)、《人類的土地》、《戰鬥飛行員》(1942)、《給某人質的一封信》(1943)、《小王子》(1943),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飛行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