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管窺中美奧運文化之差異

人氣 5

【大紀元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日前英國電訊(Telegraph)報記者布朗(Mick Brown)赴北京對奧運作出專題報導,文章中顯示出中美兩國人民對奧運競賽,存有不同的文化觀點,饒有趣味,本報摘譯其重點,提供讀者參考。

記者布朗表示,藉著舉辦奧運,北京當局意圖使自己的地位在國際舞台上與美國並駕齊驅。它不只是花費200億美元建立新的運動場、航空站、地鐵及其他設施,更有甚者,它極力爭取的是國家的尊嚴。這200億美元差不多是四十年前美國登陸月球的經費。當年美國登陸月球,展現了它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如今中國舉辦奧運,就如同美國當年登陸月球,也想昭告世人,自己是世界強權。

為了面子,北京當局展開宣教,禁止國人吐痰、丟垃圾、候車時推擠,並在餐廳與公共場合實施禁煙,北京市每個角落都有工作人員辛苦的清理垃圾,維護市容整潔。

民族主義宣傳濃厚 中國人視辦奧運為“揚眉吐氣”

布朗在文章中表示,百年前中國人受過外族入侵,言談中,他常聽到「吃苦」二字。人們常說:「我們中國人能吃苦。」這也意味中國人以前吃了不少的苦。1900年八國聯軍攻北京,擊垮了義和團,但也劫掠搜刮了整個北京市。

在毛澤東時期,中國被國際奧委會排除在外,中國奧委會一直到1979年才獲得加入。五年後,中國在洛杉磯贏得15面金牌,獲得的獎牌數排名第四。該年蘇聯因抵制奧運,未參加競賽。2004年,中國贏得32面金牌,名列第二,美國則贏得34面金牌。總計美國獲得102面獎牌,中國則為63面。

布朗訪問一位美國人類學教授布朗尼爾(Susan Brownell),她1985年至北京大學學習中文,目前在北京體育大學擔任研究工作。她說,大家要瞭解中國社會所受的心理創傷,它歷經外國的殖民欺壓、內部文化大革命的衝突,以及毛澤東時期的極權統治。因此,她形容舉辦奧運好像是在「拯救」中國。

就社會面向而言,像美國的許多黑人家庭一樣,這幾年運動在中國被認為是走向上流社會的工具,尤其是對農家子弟而言更是如此。有潛力的運動員在小學就被發掘,提供訓練計劃,政府有公辦的體育學校容納他們。其中優異者可升學至體育學院,培養成奧運選手。大約有70%全職的運動員都是從這些學院畢業的。

布朗尼爾表示,許多情況下,作父母的根本弄不清運動有何用處。於是教練必須向他們說明就讀體育學校的好處,「為國爭光」就是其中的一項。再者,有些地方生活環境很差,難以餬口,接受訓練可以讓他們從鄉下搬到城市居住,脫離貧窮。

一般而言,白領階層不想把孩子送到管吃管住的體育學校。教育水準良好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正規的教育,將來上大學。因此現在中國許多女子競賽項目的優勝者,多半由農村子弟所囊括,也就不足為奇了。布朗尼爾說:「婦女的出路比男人少,農村女子參加體育競賽,就成了她們唯一的出路。」

中國政府拒絕透露花費在體育運動的實際費用,不過據估過去四年來為了奧運所花費的訓練費用,大概在4至5億美元之間。相較之下,美國同期所花的費用為3億美元。但不同的是,中國是集中資源在100至150位頂尖的選手身上,而美國的經費是分散用於2千5百至3千名有潛力的奧運選手。

管窺中國的奧運訓練情況

在北京期間,布朗拜訪了北京甚剎海體育運動學校,它是政府刻意栽培運動員於1958年成立的,有600名學生,年齡從6到18歲不等,其中有一半是職業儲備選手,所有教育訓練、食宿經費均由政府供給。

學生每天接受三小時的體育訓練,其餘時間則接受學科教育。副校長施豐華(Shi Fenghua,音譯)完全承認該校的宗旨是希望訓練出優勝的選手。被問及校方是否有很大的壓力時,她說:「每個人在不同的行業都會面臨很大的壓力,身為一個職業選手,你對自己的選擇必須負起責任,必要時即使犧牲自己的青春也在所不惜。」

她表示,對年幼的小孩,校方比較強調志在參加,而不是獲勝。她說:「我們注重每個人不同的素質,考慮他們的心理情況與抗壓性,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對運動的熱情,所以標準各有不同。」

甚剎海學校不到一半的學生將來會成為國家的職業運動選手,其餘的有一半會上大學,有一半跟普通人一樣,會到社會就業。

2005年,甚剎海學校體罰學生的醜聞被英國奧運划船冠軍平生特(Matthew Pinsent)揭發出來。當時平生特為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製作廣播節目。他形容該校令他非常震撼。他發現該校對學生非常粗暴,有個學生背上有一條紅斑痕,明顯是被教練打出來的。學生告訴他挨揍是常有的事。平生特說:「學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他們不恨教練,事實上,他們還認為這是好事,因為這是教練關心你、喜歡你,所以才會對你嚴格對待。」

當布朗向施豐華詢問體罰的問題時,她不認為那是甚麼問題。她表示:「學校的教練由專家組成的特別小組監督評估。我們最在意的是孩子們的興趣,我們有專門的方法確保孩子不被虐待。」

該校的選手似乎都精挑細選,打排球的運動員都出奇的高大,而體操選手卻特別矮小。一位十歲的體操女選手已在校受了三年的訓,布朗問她:「妳喜歡體操?」她說:「喜歡。」

相較起來,與她同齡的小孩不會碰上這些訓練與成功的壓力,過的是絕然不同的日子。布朗問:「你想不想跟他們一樣?」

小女孩想了想,回答:「我以後會比他們好。以後他們讀書的時候我還是可以玩。」布朗問她的夢想是甚麼?她微笑說:「我要拿冠軍。」但如果拿不到呢?她的臉一沉:「那我鐵定很難過。」

管窺美國的奧運訓練面貌

布朗採訪北京的前幾週,曾到美國南加州的邱拉維斯塔(Chula Vista)奧運訓練中心採訪。該中心成立於1995年,佔地155英畝,是美國奧委會全年性、多種類的訓練設施。該中心可以容納130位運動員,包含各種運動項目,其中又以划船、射箭、足球、跳高與撐竿跳為訓練重點。一般人很難想像,這個中心展現的是一幅鄉村風貌,有山有水,與其說是嚴格的訓練中心,倒不如說它像個奢華的溫泉浴場。

布朗表示,美國的運動體制是全世界最鬆散的一種,是少數國家中運動員得不到國家支持與補助的一個。美國奧運委員會完全依賴企業界的支持與贊助,運動員依賴美國奧委會、聯邦的補助金、商業廣告與出場費維生,是一種完全出於自發的行為。

至於個人的發展,只有各憑本事與機運。像短跑健將Tyson Gay與 Jeremy Wariner一年可能賺200萬美金,但有的奧運選手可能只賺10萬美元,而且還要付錢給教練。誠如該中心主任藍伯(Tracy Lamb)所說的:「我們對政府有責任,但政府沒給我們經費。」

美國奧運撐竿跳選手史蒂文生(Toby Stevenson)在高中時,曾創下十二項高中記錄。過去兩年來,他為了準備奧運就住在訓練中心裏,食宿免費,還有一些醫療照顧。他正與他長期的贊助廠商Nike協商,但他的收入多半是來自出場費與獎金。他說:「如果你跳得好,參加競賽的時機也對,一季可以獲得10萬美元。」

布朗採訪他時,他表示金錢不是重點。參加奧運是大家的夢想。當獲勝者站在領獎台,用手撫著胸前,聽自己國家的國歌響起,終生的辛勞與流汗就是為了這一刻,這才是運動員的最終目標。

他說:「生為美國人,踢足球、打棒球的人很多,但奧運中的金、銀、銅牌有限,我得過一面銀牌,在這個世界,我們這些人是少數的一群,美國有3億多人,但是參加奧運的只有500人,身為這一群人中的一份子,讓人覺得很正點。」

同時他認為,美國奧委會或許認為中國會威脅美國得獎牌的數量,但是有些項目如擲標槍與撐竿跳,中國表現的並不好。美國作為一個強國,應該有自己的標準,並不只是要打敗中國,也應該勝過其他各國才是。

布朗提及即將舉辦的奧運,中國的人權記錄為此蒙上陰影。史蒂文生不想談這個問題,他說:「奧運現在變成這麼政治化,我覺得很難過,最初奧運的起源是和平運動。當然,現在大家談的問題都很重要,這正是全世界團結合作的時候。」

最後,布朗問了這一系列採訪中對每一個人都會問的問題:「美國對你有何意義?」

史蒂文生想了想,回答:「對我而言,它是偉大的,它是救星。我們是個熔爐,很想幫助別人,但是有些美國人很天真,他們大多不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所以有時候你想幫助別人,但總是做不好。不過,我們是個強國,世界需要我們,我們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國家。」

史蒂文生接受布朗的採訪後,繼續回到運動場練習。微風徐來,照拂著他樂觀進取的堅定信念。他一心一意,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不過,幾週後,史蒂文生參加奧運田徑項目的選拔賽,他不幸遭到淘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人權觀察」批中國人權繼續惡化
外電:中國多事之年 外國商家生意難做
從北京奧火熄滅部份統計析「奧運」之謎
五毛黨與中國「完全自由」的互聯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