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 Krauthammer:奧巴馬演說 每況愈下

Charles Krauthammer

標籤:

【大紀元9月19日訊】民主黨慌了。在一場不可能輸的總統大選中,他們正處於落後。

值此同時,一群民主黨律師、主流記者、左派部落客和各色奧巴馬(Barack Obama)崇拜者正在阿拉斯加凍原上搜索,希望能找出一點東西,任何東西,把帕林拉下台:她女兒的懷孕,她前妹婿的問題,她60美元的每日津貼,現在還加上她的信仰。(美國有線新聞網報導—新號外!—那些她顯然從未說過的話)就像早在英王亨利二世問,難道沒有人能幫他除去作亂的主教之前,就有許多人迫不及待地自動請纓了。

個人理想過於凸顯

但是帕林不只是奧巴馬的問題,她也是讓他苦惱的一種徵兆。帕林出現之前,奧巴馬是頂尖的名人候選人。在我們的記憶中,沒有一個總統候選人,能在誇飾和成就之間造成如此的鴻溝。這也是為何麥肯的派瑞絲希爾頓廣告會一針見血。奧巴馬並非因為議題迅速竄起—他和希拉蕊在議題上的差異一文不值—而是因為他的口才,他的滔滔雄辯,還有他的個人魅力。

丹佛民主黨大會的不安,買家自責的悔恨,都是因為民主黨人瞭解奧巴馬的名人光環已到極致—現在開始進入最急速衰落的階段。帕林迅速巧取名流焦點,只是反映了奧巴馬的衰落。

這是無法避免的。奧巴馬整整四年企圖站在雲端,但沒有人能永遠漂浮在空中。

五場演講描繪出奧巴馬的形跡。

奧巴馬2004年在民主黨大會上一場出色又感人的演說,讓他頓時名氣大增(第一場)。這場演說讓一位沒沒無名的州參議員,成為全國性人物、合法的總統候選人。

他的下一個、同時也是最高潮的時刻是在愛荷華州黨團會議的勝利之夜(第二場)。他同樣發表一場撼動人心的高調演說,讓剛轉台的全國觀眾心醉神迷。
問題在於,奧巴馬開始相信自己的神奇力量—讚美、狂喜,「我們是天命」的自我陶醉。就像前總統雷根一樣,他正領導一場運動,但這全然是性格使然。雷根的改革源自於一些超脫於個人的具體政治理想(供應經濟學、福利國家鬆綁、國家力量),而奧巴馬的運動中,超然存在的卻是個人。

這為奧巴馬的競選增添幾分異教色彩。經過每一場初選,每次重複野心勃勃、自我指涉的論調,奧巴馬競選的虛華不實日益明顯。但在最後一場初選之夜(第三場)老調重彈時,華麗辭藻已疲乏無力。為了讓自己登峰造極,奧巴馬必須全力以赴。因此他勝利地宣稱,「當海平面升高開始趨緩,地球開始痊癒的那一刻」,歷史會記住這一晚,記住他的勝利,他的崛起。鏗鏘有力。

但奧巴馬僅聽到受邀群眾的喝采。他沒發現假救世主主義正在沒落,還在柏林發表演說(第四場),果然疲態畢露。大言不慚的誇誇其談成了虛幻泡影,他的裝腔作勢變得怪異。

從那一刻起,他與派瑞絲只有一小步之差。奧巴馬的子民終於懂了。這也就是為何下一個時間點(第五場)如此截然不同。奧巴馬在丹佛接受提名的演說變得相當沉悶、國情咨文式調性、提綱挈領,只簡短地抒發情感。奧巴馬試著讓自己平凡一點—嚴肅一點—但他幾乎已忘記該怎麼做了。

帕林正扮演奧巴馬

一顆星星殞落,另一顆星星誕生。隔天早晨,麥肯欽點帕林,新名人誕生了。在這場名人競賽中,新意就是王牌。帕林用她的口才、人格和魅力,將麥肯競選帶到從未到過的境地,而且很說不過去的是,她正在扮演奧巴馬。

但她的任務簡單多了。她只要在接下來七個多星期持續飄在空中。奧巴馬驚人地維持了四年的高度。然而,政治就如同所有比賽,只有結果才算數。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中文譯文轉自蘋果日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魯克:美國大選觀察
【熱點互動】美總統大選熱戰展開(1)
民調:歐巴馬再度追近馬侃
【熱點互動】美總統大選熱戰展開(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