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念祖:民進黨的迷航

侯念祖

標籤:

【大紀元9月6日訊】自從今年立法委員和總統兩次大選連番遭受壓倒性的失敗之後,民進黨竟爾如同失卻了導航機能的船隻一般,在汪洋中載浮載沈。而近半月前爆發的前總統陳水扁的海外密帳案,更是進一步的惡化了民進黨的困境。

至今,民進黨似乎只能不斷的重複「土本價值」、「愛台灣」等話語;然而,從當下的情境看來,這樣的呼喚竟是如此微弱,如同遲暮美人顧影自憐般的喃喃自語。

是的,這只能是喃喃自語,因為,這兩句話語早已在民進黨內失去了它們的積極與具體內涵:民主和人權的追尋與實踐。

的確,從台灣的民主運動史來看,本土(台灣)曾經是和「民主」、「人權」具有同等意義,這是因為過去的歷史特殊性所使然。早年,由於受限於「動員戡亂」、受限於修憲之不可能(因已無法在中國各省區選舉出國大代表),因此,台灣的政治體制改革就必須以「反攻大陸」作為前提,在未能「反攻大陸」之前,開放黨禁不可能、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不可能、解除戒嚴不可能、實現完整的人權也不可能(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忽略,雖然「全國」層次的政治改變難以進行,但「地方」層次的普遍選舉,卻孕育了堅實的基礎和經驗)。在此一環境下,逐漸累積與奮起的民主運動,就不可迴避的提出了「台灣優先」、「本土至上」的策略以為對應,直接挑戰「必須統一中國之後才能如何如何」的政治禁區。

而這股「本土」、「民主」運動,日後在蔣經國的解嚴、實質允許組黨,以及後繼者李登輝透過「憲法增修條文」化解難以修憲之困局,並在1996年開啟了第一次總統直選之後,逐步的開花結果。而2000年的政黨輪替,更是代表了這一「本土民主運動」的最高峰。

然而,卻也在這個逐漸取得成果的過程中,民進黨一點一滴的失去了具有積極開展意義的政治論述與實踐,反而僅能抱殘守缺的緊抓著已然失去實質內涵的「台灣、本土」等話語,但卻在2008年總統大選中崩盤式的敗給了他們口中的「外省人」馬英九。而民進黨人中至今有人卻還依舊不放棄其慣性思維:「本土政黨」敗給了一個「外省人」,情何以堪!

如果不能從這種慣性的、抱殘守缺的「本土」、「台灣」喃喃自語中走出來,民進黨恐怕永遠將找不出真正具有著力點的從新出發的方向。

在此要特別指出一點,民進黨的迷航或失向,事實上是與他們面對中共、中國的態度有關的。民進黨幾乎從未分清楚過「中國」與「中共」的不同,他們厭惡中共,卻同時也對中國人民一體敵視。因此,民進黨的「台灣」與「本土」,在上述簡略論及的島內民主運動果實初成、而似乎越來越難找尋著力點之後,竟就此成為一種意圖絕緣於中國的「自我隔離」與「區分同異」的標準,亦即,「台灣是好的、中國(其實應是中共)是壞的」,所以「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兩國」最好是涇渭分明、互不干涉。

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退縮的過程。民進黨的「本土價值」、「台灣優先」,從早期黨外運動時期積極進取的恢弘倡議,退縮成了「偏安一隅」的顧影自憐。

台灣和中國當然是不同的,但是民進黨人必須清楚,這個不同,首先並不在於國號或國家的不同,而是在於政治、社會等等一切體制的不同,在生活方式的不同、在思維模式的不同、在最基本的自由與人性有無的不同。而這一切,台灣的確是站在一個毫不含糊的制高點上,可以充分的展現自信。也因此,「本土價值」就不能只是一種偏安一隅的退縮,他可以是積極的進取與擴散:我們要以台灣的經驗關注中國的政治、人權;台灣的經驗應當是促成極權中共瓦解的重要觸媒與力量。

唯有如此,民進黨人琅琅上口的「台灣」、「本土」, 才能夠從新的注入新的方向與價值而不再迷航。今年初,當我看到民進黨因選情告急而在電視廣告上訴求過往民主運動的種種艱辛歷程時,我不禁想像:如果民進黨的電視廣告內容不再只是「盡訴昔時悲情」,而是展現對於中國維權、信仰迫害、貧富懸殊、圈地虐殺、活摘器官等等的關注,並倡言將在執政期間內友好中國人民、促成中國的民主轉化。或許民進黨早就走出另一番格局了!(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專家評中共對西方民主及世界安全影響
侯念祖:中共對世界安全的威脅
侯念祖:向納粹奧運取經的北京奧運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