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飄雪:從袋鼠的母愛談起

慕容飄雪

人氣 12
標籤: ,

【大紀元12月20日訊】為了方便出差走遠路,我特地去商場挑了雙「袋鼠「牌的平底皮靴。因為價格較同類商品貴一些,所以商家老闆作為促銷手段,送了我一個可愛的袋鼠毛絨玩具。儘管我小時候也喜歡毛絨的動物,可這是成人後第一次收到的毛絨禮物了。坐在車上,我看著袋鼠媽媽懷裡揣著小袋鼠,真是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每個人的母親不也是這般含辛茹苦的把孩子養大麼?——母愛真偉大呀。

袋鼠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份地區。所有雌性袋鼠都長有前開的育兒袋。小袋鼠剛出生時不到3厘米長,尾巴和後腿簡直就像小草棍,眼睛緊閉,嘴巴只是個小洞,耳朵也沒有長好,所以,它生下後立即存放在袋鼠媽媽的保育袋內。小袋鼠長到六個月後,育兒袋已裝不下它,它才漸漸的自己吃草,吃植物,開始自力更生了。這時,小袋鼠就能在袋外玩耍了,但如果遇到危險,它還是會立即鑽到育兒袋中由媽媽帶著逃走。當袋內孩子長到能獨立生活時,媽媽便不允許它再進去。

想想我們人類的母親也是經歷痛苦掙扎才生出小寶寶,當襁褓中的孩子長到能自己學走路時,就像是小袋鼠剛剛從育兒袋內跳出來。父母在照顧孩子身體成長的同時也開始了教育子女的路。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啟蒙,它對一個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更有深遠影響。一個人從兒時長大,會逐漸經歷人生的每一步,從小養成良好的個性及生活、學習習慣,磨礪出堅強正直的品質,形成良好的人生觀都會使人終生受益。父母應該讓子女從小明白待人接物的道理以及品行修養的方法作為做人處事的原則,併進而認識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人的父母也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古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養子必教,養子不教不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危害國家。宋代程頤說:「人生之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

袋鼠媽媽在保育袋內把小袋鼠養大,然後教它們吃植物,學會適應自然氣候獨立生存。人之所以為人,區別於動物就是人有高尚的品質和辨別善惡好壞的能力。古人認為「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因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這充分說明治國應從治家始,治家應從教子始,家庭教育起到很關鍵的的作用。當今很多家長關心的只是孩子吃得怎樣?在學校成績如何?是否受別人欺負?強調「吃苦中苦,做人上之人」,奮鬥是為了將來有好工作、做大官、賺大錢、找好的對象……這樣教育只能使孩子變得更加冷漠現實、缺乏愛心。
還有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貪慾心。有的注重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會加強孩子的功利心和貪婪慾望。林則徐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真正為子孫的長遠利益著想,就應該喻之以義,遣之以義,而不遺之以利。

其次,父母應學會在教育中對孩子逐步放手。袋鼠媽媽在孩子長到能獨立生活時,媽媽便不允許它再進育兒袋去了,這是強制小袋鼠獨立的一種方法。現在很多父母遷就溺愛孩子,造成當代很多孩子長大成人甚至結婚生子了,還不會做菜、洗衣,吃住還依奈父母,獨立生活能力極差。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還把父母當出氣筒,覺的父母對其照顧不周。真不知這些父母心甘情願「伺候小皇帝」到何時才清醒?

古人云:愛不可溺。「愛之太殷,憂之太勤」,則會使孩子養成任性、驕狂的習性,甚至走上歧途。司馬光亦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為人父母要理智而有分寸的「愛」,在孩子們成長路上適當給他們良性的建議和參考,鼓勵孩子自己勇敢的面對困難挫折,這樣才會讓他們在摔摔打打中變得堅強。

《三字經》中說「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所以,「愛嚴結合」培養好子女是每一個父母的職責,也是對社會盡的一種責任。儘管在世風日下、道德敗壞,崇尚拜金主義的現實社會裏,各種信息良莠混雜。比起古風悠悠的古代,當代教育是一大難題。古人云「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環境對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為了下一代,為了營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待人真誠、寬容無私、豁達禮讓、善良勇敢、謙卑容忍。讓整個社會回歸傳統,下一代才有希望。@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韓國京畿國際旅展台灣館推廣旅遊
澳洲墨爾本慈善組織:完美單親孩子的人生
夏小強:中國的「羊奸」們
貫明:君子責己 小人責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