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6-4)

我不思,我在嗎?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

哲學家們為了尋找出一個「真我」,使人抵達「絕對的自由」,或說獲取「絕對精神」,採取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康得的實踐理性,從理性退回到知性、感性中去,作目的論的「靜觀」。
二、薩特採虛無的手法,將有礙於我自由的「我思」東西虛無掉,用一種好的動機(良知)引導「我」走向自由。
三、斯賓諾莎的回歸自然,用感性直觀的方法,從有限中尋找無限的上帝。
四、孔子用意中之意來得到天命。仁既是道德的本體,又是天意的至善。

這些哲學家們都意識到「我思」無法找到本體,找到絕對的自由。於是將理性思考退回到知性或感性中去作目的論的靜觀。這雖然去掉了理性的思辨,靜觀到一定事物的合目的論。但終究還有「思」,還要有感性、知性。

這個「我思」(靜觀)雖無外在具體表像的拖累,但「心」還是有所動,我還是有意識在,我內心還存有一個理念。這個有理念的我,是否是真我?我在實踐這個理性理念時彷彿不斷向至善靠攏,但永遠達不到那至善,這樣我就不能絕對地肯定自我。我總是有缺陷的。這正如中國人所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本身有意識,絕對的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正如現象學者說的,意識都有其意向性,意向性有時空的形式,有意向是不能全的。

就是說,只要你還有「思」,就有主客體矛盾對立的問題,在時空形式的作用下,你無法走向絕對。上面提到那些哲學家的方法論,不可能做到完人,達致至善。黑格爾的「絕對真理」,也不過是畫圓圈以自慰,以知性、感性來包裝理性理念達成絕對。就像我們的聖人孔夫子,在「從心所欲」後面要加上一句「不踰矩」。其必畫矩以自圓其說。因有意在,必須設矩,否則思就如脫韁的野馬,任意騁駛,這就不是「從心所欲」,而是無所適從了。

其實,西方哲學家無法擺脫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的魔匣,是其只有一個有對的「我」,而無中國人不言有對的「吾」。「我」是有對的,有一個對立面他人、它物而言。就是說,當我稱我時,我是與你、他及它物有關係的。我是有客體對象而言我的。

我作為主體存在的時候,必有一個客體作為矛盾的對立面而存在。我說「我不是你,也不是他」,我說「我不是豬,也不是狗」都是有所相對而言;我說「我是我」也是意有所指:暗示我不是其他東西,我有我的特性。固說這個「我」,是有對有像有所執的,要與外界客體對象發生聯繫才能顯現,因此我必定有「我思」才能確立「我」的存在。但「吾」與「我」就不同了,吾完全在己,不涉及外物、他人,是無對的。

吾就是吾,全在其自己,無矛盾的對立面,無外在而言「吾」。就是說,我是有辯證的,但吾是無辯證的。我們要使老子的道無所以可能,不能不論及中國古人這個「吾」的哲學觀。


圖:選自故宮法書


我們看到,很多宗教信仰者,他們證明神靈的存在及其威力時,採取的都是偶然性的事件,即經驗之外的事件來證明:某某人得了癌癥,祈禱神後突然病好了;某某開車掉進十幾米深的山坑不死,就因為他身上戴著觀音佛像。宗教家最喜歡用超常的事件來證明他們神的存在。實則不過是康得所說的從理性返回知性、感性的反思判斷力在起作用。信仰者常因此而執迷不悟,直認其所信者為真神。實際上,不但基督、佛祖、阿拉可以顯靈,非洲的原始拜物教也可顯靈。現象的出現是千變萬化的雜多,從雜多中挑選出一件符合神蹟的事件並非難事。所以說,無論你信什麼教,都可以從事實找出神蹟證明你神的存在。
《摘自本書》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市場領導品牌的YAMAHA台灣山葉機車,在不景氣的環境中,為了提高顧客滿意度,創造了競爭優勢以跳脫消費緊縮時代的困境。13日中午,在苗栗縣聯合大學舉辦了第二回的「CS顧客滿意 YSP全國發表觀摩大會」,這項創舉不但是機車產業界的一個嶄新的變革,更將是不景氣市場中值得其他產業思考的競爭哲學!
  • 現在,我們來探討老子道的方法論是否可能的問題。笛卡兒說過一句很流行的話,叫做「我思,故我在」。老子要悟道之人無為(無慾)、無思,要「絕聖棄智」(《道德經》19章267頁),「復歸於嬰兒」(老子《道德經》28章268頁)。這就是說,老子的道與笛卡兒的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我們在此提出一個設問:我不思,我在嗎?
  • 律師被騙/為了3分利損失2033萬謝姓建商就是以頭份鎮民族路上的「大墅哲學」假土地買賣契約,騙謝姓律師出借2033萬元。(自由時報記者傅潮標攝)謝姓建商就是以頭份鎮民族路上的「大墅哲學」假土地買賣契約,騙謝姓律師出借2033萬元。(記者傅潮標攝)
  • 跟中華民國同年的98歲鳥蟲體書法家趙慕鶴,今年6月剛從南華大學哲學所碩士班畢業,學校發現似乎還沒有如此高齡的碩士生,於是在取得趙慕鶴同意後,近日幫他上網申請金氏世界紀錄,希望趙慕鶴能成為世界上最高齡的碩士生。
  •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6日電)來自德國的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文哲,今天獲教育部學術獎。熱愛哲學的他,建議台灣大學生多將心中想法提出討論,多讀哲學會有幫助。
  • 人生的變化無常,我們是在變化中度日的。這個「變化」是我們用所知的來觀照的,從而使我們失落了不知「我是誰」?
  • 所有的異想天開隨著自己慢慢長大只能拋卻。我們的世界註定是相生相剋的。人們經常說的「成敗得失」也是這樣,有「成」就有「敗」,要「得」就必然要「失」。
  • 談到心理學,許多人都感到很深奧。可以說它是哲學體系中最為深奧的科學,但同時它又是世界上最為淺白的學科。說它深奧,是因為它研究的是人的心理活動。說它淺白,是因為一個人的言談舉止都是其心理狀態的反映。
  • 中國憲政學者張博樹在被他所在單位以他違反工作紀律、曠工和擅自出境等理由宣佈限期調離。他表示拒絕接受社科院哲學所限期調離的決定,將做出進一步反應,包括採取法律行動,並且表示這不僅是維護個人權利,也是為了維護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等公民權利。 (SCHOLAR-EXPAUTED-FOR-DEFYING-POLITICAL-DESCIPLINE-20091222-79895077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