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葛

人氣 614
標籤:

【大紀元12月6日訊】九重葛、刺仔花、三角梅、南美紫茉莉 (Bougainvillea,學名 Bougainvillea spp.),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九重葛屬 (Genus Bougainvillea),有 14 個品種 (Species),但植物學家認為它只有8 個品種。在自然界裡它們會自然混種 (Natural hybrid),而目前有超個 300 個變種 (Variety),及許多的栽培種 (Cultivar)。屬於蔓性常綠灌木,葉心形或三角形,葉腋通常有剌,但也有沒刺的栽培種 (例如有金黃葉子、淡紫苞片的『甜夢』“Sweet Dream”栽培種沒刺)。

原產於南美洲,從巴西向西分佈至秘魯、向南分佈至阿根庭南部。1768 年法國植物學家肯默生 (Philibert Commerçon) 和他的好友,法國的海軍元帥、也是探險家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 駕駛帆船 ”La Boudeuse” 號作環繞地球的航行時,在巴西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 發現這種植物。做為乘客的肯默生,就把這植物命名為 ”Bougainvillea”。

它於1872 年由加拿大第一位來台的基督長老教會傳教士馬偕博士 (Dr. George Leslie Mackay) 從英國引進台灣栽培;1901 年日本人田代安定由日本再引入,而在各地庭院普遍栽培。因苞片 (俗稱的『花』) 姿態自下由上生長,有多層花簇,層層重疊,故稱『九重葛』;也有叫它『寶巾花』,這是由 “Bougainvillea” 的音譯而來;因它真正的花形類似梅花,且通常三朵聚生在一起,所以又叫『三角梅』或『三角花』;又因莖、小枝條、葉腋長有尖刺,故台語叫它『刺仔花』。

它和原產於熱帶南美洲的『紫茉莉』(The Four O’clock Flower 或 Marvel of Peru,學名 Mirabilis jalapa,拉丁文Mirabilis 意為『奇妙的』或『令人驚嘆的』,jalapa 為一墨西哥地名,但它原產於秘魯),同屬於紫茉莉科,所以九重葛有個別名叫『南美紫茉莉』,而『紫茉莉』就是台語叫做『煮飯花』的一種草本植物,因為它開花的時間通常是在傍晚,那時在鄉間的人家,正好是升火煮飯的時刻。

紫茉莉的『花』實際上是有顏色的花萼 (Calyx) 所形成;同樣的,九重葛真正的花小而不顯眼,而通常稱為『花』的部分,實際上是它的苞片 (Bract)。苞片紙質,有單瓣或重瓣,每個苞片內各著生一朵白色或乳白色小花,所以通常是三朵小花簇生於三個苞片內,也有六片苞片合生一簇的品種。花苞顏色鮮豔多彩,包括粉紅、紫紅、紫色、紅色、橘色、白色、及黃色等,更有單苞雙色的品種。也有利用嫁接 (或靠接) 的方法,把數種不同花色的品種,嫁接在同一個砧木上。

不同品種的九重葛,常被採用做代表某地方的『花』。比如石榴島 (Granada)、關島、屏東縣及馬祖連江縣的縣花、及其他國家或地方等,甚至美國加州的一些城鎮,包括Camarillo、Laguna Niguel、San Clemente 等地方,都把它認為代表那地方 (官方) 的花。假如沒有九重葛,那麼一些溫熱地帶的路邊、公園、圍籬、花架等等,特別是秋冬季節,放眼看去,就不會這麼多彩多姿。
最常見的九重葛原生種包括:

(1). 九重葛 (Bougainvillea,Brazil bougainvillea,Hairy bougainvillea,學名 B. spectabilis),為大的蔓生、枝條有倒构刺的植物,可長至 30 呎 (9 公尺) 高;莖及葉有毛。葉片大、呈卵形。花纖長巧小、細管狀、乳白色、多毛。苞片多皺褶,卵形,玫瑰色、紅褐色、或紫色。在肯默生發現的30 年後,即1798 年時,這品種由德國植物學家威爾頓勞 (Carl Willdenow) 用第一個收集的、乾了的標本加以描述和說明。
(2). 光葉九重葛、小葉九重葛 (Paper flower,Glabrous bougainvillea,Lesser bougainvillea,學名B. glabra),莖及葉光滑無毛,可長至 20 呎 (7 公尺) 高;莖上的刺細短、尖端彎曲,比九重葛的刺小而少些;葉子呈橢圓形;苞片三角形,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這品種在 1849年時,由由瑞士植物學家舒瓦西 (Jacques Choisy) 最先描述、確定和命名。光葉九重葛比九重葛較易開花。
(3). 秘魯九重葛 (Peruvian bougainvillea,學名B. peruviana),有較開放、蔓生的枝條。枝條呈綠色,尖刺剛生時短而直、較老時則尖端彎曲。葉子薄、卵形。較小而稍具圓形的苞片呈皺摺,通常為黃色。在原生地自然生長狀態下,花期不受季節影響,每年可開花數次。1808 年時,這品種由德國植物學家、探險家韓伯樂 (Alexander von Humbold) 及法國植物學家邦普蘭 (Aimé Bonpland) 在祕魯確定命名。

十九世紀初期,上述的前兩個原生種傳至歐洲,而法國及英國的園藝店就忙著培育、出售這些品種,並出口遠至澳洲及英國的一些屬地。不久之後,在地中海的一個西班牙港口,喀他基那 (Cartagena),Mrs. R.V. Butt的花園裡,發現了一種深紅色 (Crimson) 的九重葛。最先以為它是個新品種,所以就以她的姓氏命名為 ”B. buttiana” (豔紅或珊紅九重葛);但以後才知道它只是個自然的混種,由光葉九重葛和 (可能是) 秘魯九重葛的混種而已。

而目前的九重葛混種可以分成三組 (Group):

(1). 豔紅或珊紅九重葛 (B. x buttiana),由光葉九重葛及秘魯九重葛 (B. glabra x B. peruviana) 混種而來;
(2). B. x spectoperuviana,由九重葛及秘魯九重葛 (B. spectabilis x B. peruviana) 混種而來;
(3). 毛光九重葛 (B. x spectoglabra),由九重葛及光葉九重葛 (B. spectabilis x B. glabra) 混種而來。

九重葛常見的原生種雖然祇有三種,但因它們會自然混種,加上許許多多的栽培種,而在商業上登記註冊時,又常以人名 (特別是女士的名字)、地名、顏色、形象、甚或抽象等等的名字來命名,而園藝店出售時,也不註明 (或不知) 親本,因此常令人混淆,眼花潦亂。

就以台灣為例,屬於九重葛系統的有磚紅 (Lateritia)、朱錦 (Lateritia Variegata)、金邊 (Lateritia Gold);屬於光葉九重葛系統的有藍苞 (Cypheri)、粉粧 (淡紫Mrs. Eva)、蘭紫 (淡紫-Formosa)、金葉 (Golden Lady)、粉蝶 (Pink Butterfly)、豔紫 (Sanderiana)、雪白 (Snow White) 等等;屬於豔紅九重葛系統的有黃錦 (Doubloon)、金 (Golden Glow)、紅 (Mrs. Butt)、橙 (Mrs. McLean)、西施 (Tahitian Maid)、台北紅 (Taipei Red) 等等;屬於毛光九重葛系統的則有花 (Ice Kriui)、雙色 (粉紅和白–Mary Palmer)、鑲 (Puteri Masur)、金心 (Vicky Thimma) 等等。

對於一般人來說,也許可用葉子、苞片、顏色等來區分或識別比較容易些。比如說葉子有綠葉及斑葉兩種;斑葉又可分為內斑和外斑,條斑、點斑和沙斑,或金斑、銀斑等;苞片可分為單瓣或雙瓣;而單瓣或雙瓣的顏色可分為紅、紫、黃、白、粉等,及單色或雙色。

在溫熱的地帶,如果做適當的修剪,它可成年的生長、開花。九重葛喜歡全日照、潮濕、肥沃的土壤,並需經常施肥。九重葛通常必需每個月施肥,甚或每 7~10 天使用液肥做土壤澆灌。通常使用 20-20-20 或 12-12-12 平衡的肥料。必需注意的是氮肥和磷肥雖會促進生長,但施用太多則會使枝葉茂密徒長,而抑制它的開花;但較高的鉀肥會促進其生長開花。又它也需要鎂 (Mg)、鐵 (Fe)、與錳 (Mn) 等元素。土壤最佳的 pH= 5.5~6.5。它不需太多的水分,澆水太多或太潮濕反而不會開花,甚或導致根部腐爛而死亡。因它是溫熱帶植物,白天需保持華氏 75 至 95 度 (攝氏 24~35 度,但可忍受至 40 度),晚上則需華氏 65 度以上。在寒冷的地帶,冬天必需移入室內。在冰凍的溫度下,超過四小時就會凍死。

九重葛要開出美麗燦爛的花朵,就必需有新生的枝條;且它耐修剪,可修剪成各式各樣的外形,可做花籬、爬在牆上或花架上,種成大小不同形式的花叢、綠雕造型 (Topiary garden)、種成『樹』型、做成盆栽,而在較寒冷的地帶,也可把它做成室內植物。修剪通常在花期 (4~6 個禮拜) 之後進行。在寒冷地帶移入室內過冬前,最好加以『強剪』或『重剪』(Hard prune),如此不祗可限制它的植株不會太大,明年春天新芽新枝會長得更豐美;但如果要保持它特別的造型,則只能輕剪 (Soft prune)。

修剪與否並不影響它的開花 (不修剪者,衹開在枝條末端的新枝),但環境,比如溫度、日照的強度與長短、施肥、及澆水,卻會影響花芽的發育。九重葛喜好強光、短日、和中等溫度,最有利其開花;但長日下則需較冷涼的溫度。在短日的情況下,日溫攝氏 24~30 度 (華氏 75~86 度)、夜溫攝氏 21 度 (華氏 70 度) 左右,最適於九重葛花芽的發育;2 如果夜溫高於攝氏 26 度 (華氏 80 度),則會抑制它的開花;夜間照光也會導致不易開花。

九重葛每天至少要有 5 小時的全日照才會開花,種成室內植物也不例外。6它們原生於赤道附近,那兒的白天和夜晚幾乎等長,所以它們在原生地幾乎可以整年開花。但在北美洲,日夜等長的時間是在春天及秋天。也就是說美國的九重葛,多在春季及秋季開花。而某些栽培種,則在雨季後接下來的乾旱季節才會開花。

盆栽九重葛的土壤水分含量太低時,會抑制枝條的生長與開花;但過份勤於澆水,則易有徒長枝的發生,特別當有過多的養分,會使枝葉過分繁茂、卻開花稀少。所以當盆栽介質表面約一個指節深 (約 1.5~2.5 公分) 完全乾燥後,再充分澆水,直至盆底有水流出為止。盆栽的九重葛要『根滿盆』(Pot-bound) 才容易開花,所以除非盆子太小 (即盆內的土壤大都被根部『擠』掉了),大約每3~5 年才換大一號的盆子。通常可於春季換盆換土,並修剪枝條,才能促使枝條新生開花,但必需小心根部。九重葛有較脆弱的根部,如受到攪亂、甚或斷根太多時,可能影響它的發育或延遲花期 (移植時也需注意)。有些人建議換盆時,順便修剪根部的說法,根據專家的經驗,是不對的作法。

它的繁殖常用扦插、壓條、和嫁接法。剪取具有 3~5 節、長約 10~15 公分、剛成熟、淺褐色、且側芽尚未萌發之莖段為插穗,可用發根劑,介質應保持攝氏 24 度 (華氏 75 度) 左右。在攝氏 21~27 度 (華氏 70~80 度) 下,約 30 天可生根。如扦插生根困難的品種,例如複瓣 (重苞) 品種,則可利用 (空中) 壓條法。取直徑六公厘以上的枝條,先行約 1.5 公分寬的環狀剝皮,包上潮濕的介質再以透明塑膠膜包紮,約兩個月可以生根。嫁接則常採用光葉九重葛作砧木,插穗長 5~10 公分,接後 35~50 天可癒合,並長出新芽。

九重葛的原生種會結種子,所以它們會有『自然混種』的產生。但我們通常沒見過會結子的九重葛,也許我們能見到的 (也就是說園藝店出售、或花園裡栽種的植株) 都是混種或栽培種,而大部份人相信混種或栽培種的九重葛不會結子。依據美國德州一位已退修、專長是九重葛的園藝店老板,布拉斯維耳 (Gordon Braswell) 的資訊,6 在理想的氣候及某種環境情況下,甚或因『污染』(Pollution) 的化學物質的刺激,某些混種的九重葛才會結子。例如上面提過的豔紅九重葛 (Mrs. Butt,B. x buttiana) 混種,在肯亞 (Kenya) 會結子,但在印度卻不會結子;而光葉九重葛系統的混種粉粧 (Mrs. Eva),在馬來西亞也會結子。當然這是在『理想』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所以混種九重葛雖可能結子,但其機會也是可遇不可求。

既然如此,那麼九重葛許許多多的新品種或栽培種,又如何而來的呢?除了少數由人工基因改造或輻射誘變外,大部份就得靠它的自然『芽變』(Bud sports)。『芽變』是因有時候植物的葉、芽、或花會因基因的突變 (Genetic mutation) 而與原來的有所不同,且這突變的部份,可用『芽變』枝條的嫁接或扦插的方式,來產生新的栽培種;也就是說這突變的基因,會如此保存下來。就像大家熟悉的油桃 (Nectarine,學名 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a),就是利用普通桃子的『芽變』而栽培出來的栽培種。例如橙色九重葛的『橙』(Mrs. McLean),就是由深紅色的『紅』(Mrs. Butt) 芽變而來的栽培種 (Buttiana cultivar);而『雪白』(Snow White) 是白色的『粉粧』(Mrs. Eva-White) 的芽變;上述無刺、淡紫色的『甜夢』栽培種,則由紫色的『豔紫』(Sanderiana) 芽變產生而來。

那位幸運的九重葛混種栽培者,如果植株結子的話,這種子可於 30 天成熟,而播種後,很快就可以發芽 (也許因而產生新的栽培種);如把種子保存下來,一年或更久些仍會發芽。如果植株產生『芽變』,這位幸運的栽培者就可利用扦插或嫁接的方法,培育出新的栽培種來。

除了豔麗多彩的花色、極長的花期、容易生長照顧、(至少在溫熱地帶) 植株價錢便宜、及可隨意修剪和造型以供觀賞外,九重葛的花及藤莖又可做藥用。依據台灣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的資訊,它的花苦、澀、溫,有調和氣血之效,治月經不調;而藤莖可治肝炎。


筆者在原產地秘魯拍的不同花色九重葛及其近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B型肝炎淺說
B型肝炎淺說 人氣 84
2009 年音樂會及獎學金頒獎典禮
魚腥草
魚腥草 人氣 575
泌尿系統及疾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