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政府補貼企業是錯誤

標籤: ,

【大紀元3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編譯報導) 金融危機對全球的破壞力在去年就已經明朗化了,但至今後續的衝擊還在持續擴大,尤其製造業感受到的衝擊愈來愈沈重,產出萎縮達到空前的程度,現在各國官方不得不開始施計拯救受創產業,但專家指出這一政策方向將形同浪費。

需求大衰退 製造業空前萎縮

《經濟學人》雜誌近期刊出一篇《製造業的崩潰》(The collapse of manufacturing)一文中,以從中國南部運到歐洲的貨櫃在加計燃料及處理費前的索費已從2007年的1,400美元降至0,凸顯出全球製造業正在崩潰的事實。

德國12月的機具訂單比前一年減少40%,中國9千家左右的玩具出口商中有一半已倒閉,台灣的筆記型電腦出口在1月減少三分之一,同時,美國組裝汽車數也比去年1月低60%。

美國及英國最近三個月的工業生產分別跌了3.6%及4.4%(相當於年負成長13.8%及16.4%),有些地方把這種萎縮歸咎於華爾街。愈依賴製造業出口的地區受到的創傷愈重,德國第四季的工業生產下降6.8%,台灣則為21.7%,日本2%,這也是為何日本的GDP下滑的速度比1990年代還快的主因。

工業生產的波動性很大,但自19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全球未曾見過這樣廣泛的萎縮,東歐、巴西、馬來西亞及土耳其的工業正面臨崩潰,他們的工人過年時返鄉後就未再返回。

補貼非良方 管理才是企業救命丸

救完銀行後,有些國家準備要拯救製造業,因為製造業關係就業甚深,尤其是美國底特律、德國司圖加特(Stuttgart)及中國廣州等地區,若像通用汽車這種大廠一倒閉,將造成民眾的信心危機。但專家指出政府的補貼及救助並不是有效的策略,最主要還是要靠企業透過內部管理自救。

據《經濟學人》分析,政府援助產業存有兩項重大缺陷,其一為政府規劃程序冗長,難以應付全球製造業多變的困境,因為其中牽涉貿易融資耗竭及存貨難以預測的複雜問題,其次,產業補貼無法根本解決需求不振的根源,在產能過剩下,即使政府挹注再多資金,有些企業還是難逃關門的命運。

雖然當今的製造業之間因供需關係已形成交錯的供銷網絡,一家倒閉有可能連帶影響到多家企業,尤其具關鍵地位的大廠如通用汽車的倒閉將衝擊到整個汽車零組件的供應鏈。但《經濟學人》分析,這並不足以構成政府補貼製造業的理由。

一家良好的企業會與多家供應及購貨商有往來,即使一家供應或購貨商倒閉,並不致影響生產和營運,即使某些技術性較高的零組件只有單一家協力廠商供應,管理有方的企業會隨時監看其協力廠商,甚至提供必要的資金融通,以防範對方倒閉造成連銷效應。因此,解除危機的關鍵在於提升管理效率,光靠政府施援手無法根除危機。

必要政策:救銀行及財政支出

現在製造業的產能過剩,必須所有調整才能回歸平衡,而唯一能夠決定哪個企業能生存及最適企業生存數量者,不是政府干預而是要靠消費者的力量,所以政府金援特定產業不但不公平而且可能會是一種浪費,更可能引發貿易保護主義的爭議,因此,政府對企業補貼不是有效的辦法。

《經濟學人》認為,現在政府最能發揮功能的地方在於兩大政策方向:援助銀行及擴大財政支出。首先,因為銀行是資金供應者,銀行業的危機會衝擊到所有產業,因此,需要官方扶助,以維持銀行業的正常運作及巿場資金流通;另外,擴大財政支出能支撐巿場需求,進而刺激經濟成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萎縮 拖垮亞洲出口
東盟峰會泰國揭幕首重經濟議題
好快的車!0到100英里4.541秒 
印度經濟成長惡化 去年第四季剩5.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