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華:正面報導中共的問題?

張錦華

標籤:

【大紀元5月9日訊】近來傳播界的朋友碰面,都十分焦慮和憂心:一方面是憂全球經濟海嘯讓原本下滑的報業雪上加霜,不知下一家倒閉或賣掉的是誰?又是什麼樣的資金來台大肆收購危機中的媒體,背後有什麼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明顯發現,台灣某些電視和報紙內容,已明顯的對中共報喜不報憂,內容盡是中共內需市場大好、不斷推出利多政策、甚至中國基金的榮景等等,甚至到了黑白講的地步。

而其中,尤以旺旺集團負責人蔡衍明以家族企業名義買下中天、中視及中時集團的內容變化最為明顯,該集團的工作者也不斷表示,高層政策已明示要求對中國儘量正面報導!

讀者或許會問:正面報導有什麼不好呢?也許是一種「多元」觀點啊?一個很簡單的比喻,如果明天會下大雨,但某一家媒體卻說成是陽光普照的好天氣。這種報導是多元嗎?這種「正面」報導有意義嗎?

當代溝通理論大師哈伯瑪斯就指出,民主社會的公共論壇,其所呈現的多元觀點指的是,對爭議事件提供不同立場的討論,但不是提供錯誤的資訊,更不是包藏某種不可告人的策略利益。「正面」的資訊如果是錯誤的,那是謊言,不是多元!是違反新聞專業,違背人民利益,更根本的說,那是悖離國家利益的。

舉一個例子,我分析了4月份的《中國時報》報導,發現其中有數篇大幅推介青島膠南和福建海峽論壇的「新聞」,內容全面而大力的吹捧該地城市建設多麼優良,台商投資環境多麼有吸引力!卻完全沒有隻字片語告知讀者任何投資環境都有優缺點的因素;更不要說,中共因為這兩年實施〈勞動合同法〉及取消某些重要的優惠措施,再加上原本的各種嚴重失業、汙染、官民衝突等等,已造成數萬家外資廠商(及台商)倒閉或遷出的大潮!這樣的新聞報導的品質何在?專業良知何在?如果新聞已如此明顯的廣告化或傳聲筒化,還能說是「多元」嗎?這種「正面」報導,是有利於誰的利益?不利於誰的利益呢?

由於篇幅所限,不能完整說明全部的研究結果,但是,整體而言,已經讓人非常怵目驚心的發現,相關的兩岸和中國大陸的報導已幾乎全部是正面報導(負面新聞比率已低到5%以下),這些正面報導中僅呈現片面資訊,甚至是誤導的資訊。而中國大陸嚴重的人權議題,則被排擠和壓低!

因此,NCC對於三中購併案的審查,不僅應就市場所有權獨占結構、資金實質來源、市場公平競爭嚴正審議;同時,更需對此種購買案所造成的言論市場多元性、新聞專業品質,以及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潛在深遠影響,做出全面的考慮,這將會是影響台灣長期發展的重大決策!(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錦華:也談消費券與奧巴馬就職
張錦華:如何拯救新聞?
張錦華:從郭冠英被免職談反族群歧視
張錦華:NCC對媒體併購案應有的政策立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