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旅行 芮德宜助人為樂

文、圖/柯美月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70年次的芮德宜,大大的眼睛、長長的頭髮,眉宇之間流露出秀麗氣質,套句現在年輕人的話說是個「不二正妹」。不過這位服務於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及志願服務處的正妹,卻有著獨當一面的老成,與勇闖四川大地震第一線災區的勇氣,在她身上,旅行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從小出國旅遊 環球旅行已無興趣

說到旅行,芮德宜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每年暑假都會與弟弟跟著媽媽到世界各國去旅行。

芮德宜大學二年級時加入「急救社」,後來並接受紅十字會桃園分會志工招訓,成為一名急救教練,同時也是一名急救訓練講師。大學畢業後她到英國唸研究所攻讀電視傳播,回台後曾進入電視台短暫服務,還幫馬英九拍過捷運宣傳短片。

進入紅十字會 人生大轉彎

偶然的機會,她得知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成立聯絡發展處需要一名負責刊物編輯、年報、文宣、媒體公關、外賓接待等事務的專職人員,她有急救教練資格,又有急救訓練講師背景,也到過英國留學,研究所讀的還是傳播,因此她決定轉換跑道到紅十字會總會工作試試看。

進入紅十字總會聯絡發展處隔年即發生四川大地震和緬甸風災,芮德宜請調專案辦公室(即現在賑濟及志願服務處),實際負責緬甸風災、四川震災的專案工作。

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是個非營利機構,人員十分精簡工作也十分繁重。她有時周六接到通知,周日連絡所有事項訂好機票,周一就出發去川震災區,平均每個月都要出去一至二趟。

另類旅行 甘之如飴

不過她去的地方不僅都是災區,而且又多是鳥不生蛋的偏遠落後地區,不要說旅遊團不會去,就連一般背包客也不會去,而且飛機常要一轉再轉,到當地還要再搭10幾個小時車程都是常有的事。而對於一個花樣年華的年輕女子來說,災區顯然並不是一個旅行的好地方。

因為是災區,要電沒電、要水沒水、要網路沒網路,生活條件之差可以想見。每次有台灣的四川災區重建聯盟成員團體要去勘察或執行任務時,她都還得兼領隊帶路,陪同進入最前線,工作量大又十分辛苦,可是她卻像在走「自家後院」一樣的自在,甘之如飴。

每當團員在抱怨一路轉機再轉機,長途跋涉「很累」時,她卻說「很好玩」,因為可以進出不同機場。尤其當每次帶勘災團或救援團走到青康藏高原、黃土高原、秦嶺這些地方時,別人對物質生活落後,漫天黃沙引以為苦,她則是對可以行萬里路親身實地走過學生時期教科書上的地名而興奮不已。

助人為快樂之本

她帶社服機構長官、工程師、醫院院長、大學生到災區,可以說是另類領隊,白天要到處溝通,拍照、晚上要整理照片寫專案報告,還要肩負起照顧隊員的責任。她把災區當地人當家人、當朋友,所以每到一個災區,災民也把她當自己人一樣。她滿腦子不時在想「可以為她們多做一些什麼?」「可以多設計一些什麼樣的服務方案?」,讓更多的人一起來參與賑濟救災工作。

這種另類的災區旅行,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芮德宜卻是「歡喜做,甘願受」。她發揮創意設計各種專案,為四川災民推動家園重建、蓋學校、蓋醫院,在斯里蘭卡推「生計計畫」,帶台灣大專生前進災區去為海嘯孤兒學校辦營隊活動、進行社區衛教服務等各式各樣的專案,不僅參與規劃,還要監控執行進度。

很多人對於沒有做過的事,總是會擔心這、擔心那,或是以負面思考「大概會有問題」、「可能行不通吧!」。短短二年多的賑濟工作下來,芮德宜深深體會,幫助要給人家需要、可以接受的,而不是單方面想給予的資源,「以人為本的專業,才是最被需要的專業」。她也更體驗出人生中「凡事沒有什麼不可能」,只要「做了就有可能」!

──轉自《Taiwan News 國際財經&文化》(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你沒有時間做長途旅行,還在猶豫著找到適合家庭的渡假去處,別著急,我們要介紹的Durbuy冒險樂園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 (中央社華盛頓3日法新電)從伊拉克誤入伊朗邊境而遭到拘禁的3名美國人,熟識他們的消息來源今天指出,3人分別為攝影記者、他擔任教師的女友,以及一名熱愛旅行的冒險家。
  • 賈賈普爾縣(Jajpur)位於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在過去75年來,該縣一名男子一直在樹下義務教導兒童讀書和識字,而且風雨無阻、從未間斷。他致力於教學的熱情與精神感動了人們。
  • 印度比哈爾邦一名男子花費30年的時間,獨自以簡單的工具挖出一條3公里長的河渠,以便將水引進村裡的池塘,供村民和牲畜使用。此一利益眾人的事蹟與他不斷堅持的恆心與毅力,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
  • 英國一名100歲的二次大戰老兵,上個月在生日前發起一項為醫護人員募款的活動,迄今募得4,000萬美元。此舉獲得英國民眾的廣大迴響,紛紛寄生日卡片向他祝賀,其中不乏名人雅士。他總共收到了超過15萬張卡片。
  • 在當前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下,醫護人員顯得格外辛苦。他們不但要面對感染病毒的風險,而且必須長時間戴著口罩,這不光是會在臉上留下壓痕或瘀青,也會導致耳朵疼痛。為此,加拿大一名男童製作了一個小裝置,可以緩解他們耳朵疼痛的問題。他甚至還大量生產,並捐贈給各地的醫院使用。
  • 俄羅斯一名9歲男童以替人們的寵物作畫的方式,換取他們提供的物資來捐給動物收容所。他以行動證明,每個人都可以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為動物保育盡一份心力。
  • 肯亞(或譯肯尼亞)男子穆查米(Nicholas Muchami)藉由簡單的工具,獨自挖出一條穿越樹林的泥土路,以方便其他村民前往購物中心,而且省去了行走更遠距離的時間與體力。他因為這項無私的奉獻被譽為英雄。
  • 經常聽到人們抱怨說,這年頭,除了薪水不漲之外,什麼價格都漲。然而,在德國卻有一個抗通貨膨漲的住宅社區,其每戶的年租金只要1美元,而且這個價格500年來都沒上漲。
  • 英國13歲女孩史帕克斯(Nadia Sparkes)因為習慣在上學途中撿垃圾,被霸凌她的孩子稱為「垃圾女孩」(Trash Girl),但她不以為忤,還是致力於環保工作。她以這方面的貢獻在最近獲得該國首相頒獎表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