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地方制度十年 學者:制度設計將教育推向政治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6日訊】(據中廣新聞記者陳奕華報導)「地方制度法」通過滿十年,學者分析後地方制度法時代對教育的影響,認為改革方向將教育推向政治,好處是政治動能可以帶動教育發展,缺點是教育容易過度政治化,可能導致縣市教育落差擴大,學者建議,制度上應適度隔絕政治力的影響、強化教育人員專業性,讓專業能受民意委託與監督,推動縣市教育發展。

國科會補處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王麗雲教授、魯先華教授與暨南大學馮丰儀教授領導研究團隊,進行四年研究,分析地方制度法時代教育面具體影響,針對25縣市調查研究,訪談8縣市的教育局長與教育行政人員。

研究團隊指出,地方制度法實施後,省退位,中央與地方教育權責重新劃分,縣市政府成為地方教育主管機關,縣市首長握有教育局(處)內人事、學校人事主導權,就有高中校長曾向透露「現在的情況是,沒有好的政治家,就不會有好的教育家。」

研究發現,由於教育局處長的任命跟縣市長綁在一起,教育局處長能夠發揮多少專業功能,完全要看縣市長對教育的重視與尊重程度,負面的影響,像是決策、人事任用與資源分配,有時候政治考量凌駕教育專業考量上,至於正面效果,像是縣市長本身的動能,所帶進的資源,就會有助於教育發展。而制度的設計影響教育中立與教育發展,王麗雲教授建議國內強化縣市層級教育人員的角色與專業性,大幅降低縣市首長的直接掌控權,讓專業能受民意委託與監督,推動縣市教育發展。

「在制度上適度去隔絕政治力量對教育的一個比較不當的影響,讓每個小孩都有均衡發展機會,另外各個縣市政府,如果我們認為教育也是重要縣市施政之一,在選舉當中應該被檢核的話,就要有縣市的一個指標,讓我們來檢核縣市教育施政的成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