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東:圖書館為何變成文化垃圾場

丁東

標籤: ,

【大紀元9月6日訊】本來,發展圖書館是於社會有益的好事。不論是公共圖書館,還是大學圖書館,多建一些,多購些書,不光是出版業的福音,也是讀者的福音,對全社會的文明進步有好處。前些年,中國好幾百家縣級圖書館沒有經費買書,甚至幾年不進一本書,引起不少有識之士的憂慮。近些年,一些地方開始重視對圖書館的投入,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高校的圖書館提出了考核標準,像要求每個在校生有幾平米宿舍一樣,他們要求每個學生平均有多少本藏書。大學擴招以來,有的學校招生人數幾年內增長了一倍,有的增長了兩倍,還有的地方大學招生人數已經達到前幾年的四、五倍。行政部門考評的時候,要求他們圖書館的藏書也相應增加到原來的四、五倍。圖書館館長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錢,在採購過程中,很快出了經濟問題。大學圖書館負責人出事的,不知有多少起了。當然,和某些公路局局長相比,這些出事的圖書館館長,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一所大學,可以在一兩年內蓋出新的教學樓、宿舍樓、體育場、圖書館,卻不可能在一兩年內成倍地增加藏書。一口吃不成胖子。因為大學圖書館的藏書,不光要看數量,還要講品種和質量。現在,雖然中國每年出版新書將近二、三十萬種,不客氣地說,其中多數品種大學師生是不需要的,也是不應當採購到大學圖書館裏的。學校的圖書館,不應當成為文化垃圾場。

大學圖書館的藏書,應當以科學和藝術領域的圖書為特色,不能不講究學術性、知識性。而這方面的圖書和期刊,需要持續性的積累。那些有名的大學圖書館的館藏,都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持續積累起來的。況且,在當代中國,學術性的出版物往往發行量比較小,許多書,印過一次,就不再版,出版社和書店也沒有存貨。要想在短時間之內,把多少年留下的空白補起來,非常困難。歷史留下的空白,往往是多少經費也難以彌補的。

我有一個朋友,在某高校圖書館採購部工作。他是一位有心人,也很有學術眼光。他選擇了幾百位國內知名人文學者,想為本圖書館把他們的著作收齊。為此,他花了多年的心血,打電話、發信、登門拜訪,結果還是感到掛一漏萬。如果沒有這樣真正愛書、懂書的人主持採購,大學為發展圖書館撥出的經費,很難收到預期效果,甚至會打水漂。

有了經費,要想大量購書還不容易嗎?不論是出版社,還是書店,書商,文化公司,壓在庫裏賣不出去的書都有的是。越是沒有文化價值的書,往往折扣越高。現在一些不學無術的高官,也要附庸風雅,出版文集詩集,權力很容易對圖書館的採購者生效。權力孵化的文化垃圾,也很容易擠進公立圖書館的空間。蓋教學樓,蓋成了豆腐渣工程,很容易被查出來。採購圖書,如果包含一定比例的垃圾書,還真不容易查清。 過去,公共財政經費緊張,圖書館購書不得不慎重些。現在一些不懂教育規律的官員掌握著大學命運的生殺予奪之權,每年的評估成了大學校長頭上的緊箍咒。為了達標,只好對圖書館增撥經費,大量購書。在這種大躍進式的混亂局面中,出現權錢交易,就不足為怪了。而權錢交易的結果,必然使圖書館的藏書垃圾化。

中國傳統中,私人藏書比較發達,近幾百年來出現過很多有名的私人藏書樓。近代公共圖書館事業是西方的產物,進入中國後,也形成過一個好傳統。但後來這個傳統中斷了。什麼好傳統呢?就是無論地方,還是高校,或者其他學術機構裏,圖書館都是文化的象徵和標誌。地方上能做圖書館館長的,通常是名望最高的學者。大學也是如此,圖書館館長要由名教授出任。公共圖書館進入中國後,已成為一門專業性很強,分工很細的學科。中西傳統在這裏還是找到了一個結合點,那就是讓有學術名望的人擔任館長,保持它的高尚和尊嚴,并配備專業助手保持它的學科水準。然而,這個傳統已經消失了。圖書館長成了一個一般性的官位。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恢復當年曾經有過的文化傳統,讓圖書館真正成為和傳承文化的淨土。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各界悼念者對肯尼迪致敬
成千上萬悼念者對肯尼迪表達敬意
數萬人向甘迺迪致敬 澳巴馬將出席喪禮
悼念儀式追憶肯尼迪生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