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世界
今年6月,美國的博大出版社出版了劉曉波的一部新著《單刃毒劍——中國民族主義批判》。自90年代以來,民族主義在中國興起。對於這一歷史時期出現的民族主義,已經有很多人寫了很多文章。在我讀到過的相關論著中,劉曉波這本格外有份量。凡是關心當代中國民族主義問題者,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永豐餘集團連續第三年推動「耶誕書香」捐書活動,今年再度獲得集團員工踴躍捐書,高雄縣大樹鄉永豐餘公司久堂廠今天將募集所得的兩千多冊兒童及青少年優良讀物贈送給大樹鄉龍目國小,獲得全校師生熱烈歡迎。
瀋陽作家洪峰上街乞討,既對作家供養制度包含著期待和隱忍,又不乏不滿和抗爭。他曾經非常矛盾──依賴制度又不甘被制度羈絆。等到他在博客發聲明退出國家、省、市三級作協,人們終於讀到洪峰的覺醒和骨氣。他以「自找恥辱」的乞討手段消解作家光環的虛幻,原來他們得到的保護有名無實。退出作協的姿態很重要。
中外歷史上有不少「三錯事例」,即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錯誤的事情。當然,它導致的後果也往往不堪設想,嚴重者可能會造成災難。而最近看到的一個三錯事例卻令我忍俊不禁。
[作者按:《呼喚自由》已於今年五月在香港夏菲爾出版公司出版,隨後我被抄走電腦、磁盤,被多次傳喚,信箱遭封,半年不得安寧。現將該書前言、後記、目錄,介紹給讀者,盼望大陸早日實現自由。]
美國「時代雜誌」2006年「年度風雲人物」就是「你」。
元智大學今年開始設置「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獎項,首屆殊榮將於明天下午頒給知名文學家陳之藩教授,表彰他對近代文學教育卓越的貢獻與影響。陳之藩特地偕同妻子返台受獎,將發表十年來在台灣唯一的一場公開演講。
胡平的新書《數人頭好過砍人頭》是一本他近年來的文集,其中不少的文章我都已看過。在海外眾多的民運理論家中,胡平的文章是我最為喜歡的。一是文風樸實無華,有些語言幾乎土得掉渣,但這些土得掉渣的語言,卻說出了很深刻的道理。而且這些道理,說得深入細緻入木三分,有時娓娓道來,有時侃侃而去,不知不覺之中,讀者就領悟了他的道理。他的文章和那些板起臉孔說教,又用一些晦澀字彙來...
塞納聖丹尼童書展是法國兒童和少年讀物最大的展示櫥窗,二百多個展示攤位呈現童書和各類青少年報章刊物等出版現況。本屆書展中可見台灣作家黃春明的撕畫童書和圖文童書作者陳致元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成為他們的法文出版社的主打書。
最近中國文聯和作協換屆結果出來了,文化部長孫家正當選爲文聯主席,而女作家鐵凝當選爲作協主席,剩下的副主席名單一大串串,我也無心細讀,反正各種各樣的人都有。
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常常混淆。其實二者不是一回事。因為國家不同於民族,且多民族國家比比皆是,大國尤其如此,國,在嚴格意義上,應指國家政體,民族則指人種、土地、文化等的集合體。二次大戰的主要思想遺產就是自由主義及民族主義,或者說自由至上或民族至上,二者在政政治傾向是互相矛盾的,由自由至上可以推斷人權大於主權,由民族至上,則必導致主權大於人權。
據報導,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根據兩會期間代表們反映的「上學貴」的問題回復說:「人們對學費問題應當轉變觀念。在計劃經濟時代,孩子從小學上到大學花的錢很少,因爲國家都給包了,但是在市場經濟時代,形勢已經發生變化。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已經成了家庭的一種消費,既然是消費,就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智力、實力來選擇。
(大紀元記者周仁法蘭克福報導)10月4日至8日,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圖書博覽會在德國法蘭克福登場。今年的展會吸引了100多個國家的7000多家參展商,創歷史記錄。印度文學和網絡創作是本屆書展的重頭戲。作為主賓國的印度,不僅帶來了70多位印度作家的作品,還舉辦一系列介紹印度舞蹈,電影,瑜伽和飲食等文化活動。
從今年5月份起,充滿血腥氣味的大型專欄《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由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多家中央新聞單位,和各省區市主要新聞單位一起,共同強檔推出了,以紅色革命戰爭與起義爲主旋律,包括大小戰爭:廣州起義、秋收起義、南昌起義、百色、龍州起義、平江起義等各類暴力事件,宣揚中國人屠殺中國人的血腥場面與「英勇殺...
俄羅斯首富、楚科奇自治區行政長官羅曼‧阿布拉莫維奇創辦一所現代化的管理學院,舉行破土動工典禮,俄羅斯總統蒲亭前往道賀並放下第一塊磚頭。俄羅斯富豪開班授徒消息,今天成為所有俄國新聞焦點。
近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九所知名大學的校長聚首合肥,縱論一流大學建設。校長們一致認為,在建設一流大學的進程中,中國大學亟待走出「重大樓輕大師」、「重數量輕質量」、「重分數輕能力」這三大誤區。
作為楊憲益先生自傳的中文譯者,六年來,我還是第一次拜訪原作者。儘管楊先生年事已高,整天坐在椅子上,很少走動,但仍然思維敏捷,記憶清晰,足以讓敬仰他、愛戴他的人們感到慶幸。聽從醫囑,這位「鬥酒詩百篇」的「酒中仙」如今已放下酒杯,但煙抽得很厲害,我陪他抽了一支,拿到手裡,意外地發現,是極為廉價的飛馬牌。他的臥室櫃子頂上,放著他的愛妻戴乃迭的畫像。
(博大出版社新聞稿)中國大陸著名作家和獨立知識份子劉曉波先生的新著《單刃毒劍——中國民族主義批判》由博大出版社出版發行,並於近日在北美,香港和台灣上市。
最近,「孟浩事件」被中國報紙、電視、廣播等海陸空媒體輪番轟炸了近一個月,這向全中國及世界傳遞了一些明白無誤、中國特色的不對稱信息指向:一是、廣州市教育局明白無誤的知道孟浩是廣東省政協委員,政協委員有當然合法、「履行政協委員職務的權力」(註:這種權力是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所賦予的。
從友人借得一套「世紀清華」叢書(以下稱叢書),洋洋三冊,逾1300頁,內容囊括1911年庚款建校到現在的人和事,時間跨越90餘年,空間涵蓋中國和歐美,蔚為壯觀。
陳爾晉先生的《特權論》在郭國汀律師的鼎力相助下,終於在海外出版。爾晉囑咐我寫篇書評,我欣然從命。我第一次讀到《特權論》是在民主牆下,當時的名字是《論無產階級民主革命》,刊登在《四五論壇》特刊。洋洋灑灑十三萬言,一望而知是沉積多年的心血之作。共產暴政是觀念的暴政。在這裡,每一種壓迫都以理論的形式出現,因此在其初期,每一種反抗首先也都是理論的反抗。早期的理論反抗...
在《老北大的故事》、《中國大學十問》之後,北大教授陳平原又出了一本《大學何為》,收集在這裡的論文、隨筆、演講、對話、訪談等都曾陸續發表過,但集中在一起的份量還是顯得不一樣,從「大學記憶」到「大學理念」再到「我的大學」,由遠及近,由大到小,比較清晰地闡明瞭他的「大學觀」,既不失國際視野,又堅守本土情懷,既有歷史的追溯,又有現實的針對性,既有大學之道的叩問、探求...
二零零六香港書展明天開鑼,台灣參展團今天抵港並召開記者會。中華民國圖書出版協會秘書長陳恩泉表示,到港參展的目標是希望打開更大的繁體圖書市場─中國大陸。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林迪採訪報導)香港政論雜誌《開放》今年七月號出版後,本台記者林迪就雜誌內容採訪了該刊總編輯金鐘。在訪談的第一部分,他們談到旅英華裔英國作家張戎和她丈夫合著的《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一書出版的最新情況,以及中共明年「十七大」高層人事變動的可能方案。
民怨沸騰是指老百姓怨恨猶如沸騰的水一樣,目前中國的大學教育也日益陷入這種局面。每年這個時候,在大學校園形成了兩股洪流,一是許多家長為了子女就學到處打聽招生情況或者準備借債,二是大學畢業生為找工作四處奔走。這兩股洪流從現在開始萌芽,到7、8月份達到高潮,一直延續到明年的這個時候。兩股洪流猛烈地折磨著老百姓的神經,尤其是第二股洪流成為老百姓心中永遠的痛。
我們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住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間裡。兩張床靠牆放在房間兩頭「遙相呼應」,離門較近的那張是岳母和女兒的,離門較遠的那張是我和妻子的。為了保障我們夫妻的隱私權,在我們的床前有一塊簾布,把它拉起來,裡面就成了我們的小天地。
全世界最老的遠洋客輪「忠僕號」(The MV Doulos),在相隔十年之後,將重返泰國;忠僕號將在六月一日停泊在普吉島,開放海上書坊供民眾觀看。
共有約 24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