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外企
中國天津日資三美電機公司的員工結束了為期四天的罷工,重返工作崗位。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三美電機有限公司的員工和僱主達成協議。星期六,三美公司恢復正常工作。 (20100703-Mitsumi-Electric-97726789l)
在20國集團峰會召開之前的一週,中國央行終於重啟人民幣匯率改革,但是不僅沒有像市場預期那樣升值,反而是採取了雙向浮動的匯率機制讓人民幣上下跳動。那麼這一次的匯率改革是在怎樣背景下出台的呢?為什麼在國際社會強大的升值壓力之下,卻要保持人民幣的彈性十足。這次的匯率改革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的首席執行官(CEO)傑佛裡.伊梅爾特,星期四發表了罕見的講話,猛烈抨擊中國政府越來越敵視跨國公司。 (20100702-CEO-GE-COMMENTS-CHINA-97666959l)
全球代工巨頭」富士康稱,將把主要生產線由深圳遷往河北廊坊,預定在今年完成,到時只有部份產能會留在深圳。而此前富士康在河南大批招工準備建廠的消息被指為「烏龍事件」。
「全球代工巨頭」富士康要到河南投資建廠,規模將達到10萬人?這一消息似乎在演變成「烏龍事件」:新華社發佈消息言之鑿鑿,河南省鶴壁市政府網站6月25日發佈信息為富士康急招員工,可到了6月29日,又掛出「更正」稱「招工屬實,投資建廠未經證實」。
(大紀元記者華慧清編譯報導)「西方商人們往往對中國充滿了幻想,但是在中國經商是極具風險性的。越來越多的公司讓中國飛速的經濟增長迷惑了雙眼。他們在中國或成為自己夢想的犧牲品。欺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致命點。」德國時代報發表了一篇名為外國公司是如何在中國受騙的文章,披露了這一觸目驚心的事實,給仍做著美夢的西方商人鳴響警鐘。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互聯網巨頭Google週一晚間表示,不再自動轉駁中國大陸用戶到沒有審查的香港網站。
北京的外籍人士再次武裝,他們中的奧拉夫‧克里斯托弗(「克洛」)‧鮑爾(Olaf Kristoffer "Kro" Bauer)是一位年輕企業家,他在2006年9月幫助建立了中國烏巢(Kro's Nest)比薩連鎖餐廳。現在鮑爾與他的中國商業夥伴袁傑(音譯,Yuan Jie)之間陷入糾紛。從雙方爭辯中很難區分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謠言,但有一點我們知道:鮑爾,這個2...
半個多月前,富士康方面決定將一線員工的基本月薪從900元提高到1200元後的五天後,富士康又一次提升一線作業員的基本月薪,從1200元加到2000元。富士康總裁郭台銘決定用百億加薪挑戰中國製造的同時,公司業務也隨之開始從深圳悄然撤退,將轉往包括新興市場印度、越南,國內的天津、重慶、河南等地,這些地方的最低標準工資均大幅低於深圳,富士康深圳將主攻蘋果產品,員工...
大紀元記者蘇臻綜合編譯) 美國網絡公司谷歌(Google)今年3月將中文搜尋服務由中國移師香港,但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頭:中共5月份發布最新規定,凡是在中國提供在線地圖和定位服務、搜索或下載的公司,如要繼續營運,必須報請審批,申請相應的牌照。預計首批獲得通過的公司名單會在6月底前公佈。
在正常國家,罷工是一個公司的工人罷工,或者政府部門罷工,或者會癱瘓這個企業,會癱瘓一個政府機構,或癱瘓公共服務;中國的罷工,我們知道實際上是針對中共政權來,中國任何一個罷工都像政治上的行為,這一點我想是中國罷工跟其它國家不一樣的地方。
廣州日資企業“電裝廣州南沙有限公司”(Denso Corporation) 的工人罷工,21號開始後已使相關工廠停工待料。日本公司似乎仍在平靜應對,與工人的談判仍在進行,未來幾天內能否有所突破還不得而知。 (20100623-Latest-workers-Strike-Guangzhou-96969604l)
被《商周》稱為「外包之王」(King of Outsourcing)的郭台銘曾說,自己也沒想到會把企業做得這麼大。公平競爭下,企業如果能做得很大,除了創業者的根基和廣積善德的因素,其經商之道應有一定影響。郭率領數十萬鴻海人,以老虎的進取和狐狸的變通,在紀元中國演繹了一齣新戲,並為一場更宏偉的大戲鋪墊了註腳。
由於設在中國的一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工廠發生罷工,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中國廣州的汽車裝配廠被迫停產。廣東的日本電裝株式會社專門生產噴油嘴。該廠發生的罷工是在中國經營的外國公司一連串勞資糾紛中的最新一例。豐田在廣州的裝配廠是該公司在中國規模最大的組裝廠之一,每年生產36萬輛汽車,大約占豐田在華總生產能力的一半。中國的流動民工在推動中國經濟繁榮方面起了關鍵作用,而他們...
(大紀元綜合報導)中國大陸的罷工潮一波未平一波再起。日本電裝株式會社(Denso Corporation)22日(大紀元綜合報導)中國大陸的罷工潮一波未平一波再起。日本電裝株式會社(Denso Corporation)22日證實,在廣州開辦的電裝(廣州南沙)有限公司,從21日開始就因罷工而停產,工人的要求是提高工資和改善待遇,管理人員正同工人談判 。
自從5月份深圳富士康「連環跳事件」發生之後,中國引發的罷工潮此起彼伏,令人們關注。那麼從外企到國企,工人們要求加薪、提高待遇,甚而罷工此起彼伏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那麼這次的罷工潮有什麼樣的特點?對各方有什麼樣的影響?會不會引發新一輪的外資撤離中國?另外對中共形成了怎麼樣的挑戰?
麥健陸認為奧巴馬總統在會前,應先在國內舉行整體經濟戰略的對話。這項對話若由白宮主導,更能全面深入的勾勒出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門,未來整體的產業競爭力。尤其是針對中共詭譎多變的工業發展及政策規劃,有更清晰與全面性的省視,否則,美國科技公司將可能被迫接受失敗的結局。
(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道)從富士康到本田,正在全國蔓延的加薪和罷工潮,對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港商也帶來衝擊。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預計,年底會有一千到兩千家港企結業,預計長遠會撤離中國大陸市場。
法新社20號的一篇報導說,許多中國工人對自己待遇之差憤憤不平,而由此引起的勞工糾紛如果繼續下去,中國能夠為全世界提供廉價商品的日子也許不會太久。
(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報導)中國最近連續發生外資廠員工罷工事件。廣東本田公司的工人罷工還未結束,天津豐田合成有限公司(豐田中國最大的配件廠),也從6月17日下午開始停產,要求加薪。罷工潮從廣東蔓延至天津。
紅地毯、國賓酒店、警車開道,省長市長全陪,體貼入微的美女翻譯,每日三頓大宴、航機頭等艙位,前呼後擁的拎包、警衛……近年來,一些西方政要到訪中國,受到「皇帝般的待遇」,回來後一反過去堅持民主自由的理念,對「中國模式」大加讚賞,並對中共亦步亦趨,對敏感話題如西藏、異議人士、法輪功及迫害人權「保持沉默」。
中國國家統計局6月11日公布,5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增長了3.1%,超過國際公認的通脹警戒線,而其中食品價格同比增長了6.1%,居住價格同比增長了5%;而進入5月份,以增加工資為訴求的罷工潮開始在全國各地蔓延,那麼隨著加薪勢在必行,這次的通脹又會有多嚴重呢?它能順利過關嗎?通脹對於中國未來經濟模式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中鋁與世界第二大鐵礦公司澳洲力拓(Rio Tinto)集團的合併案,觀察分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依附在國家大型企業底下,以活絡商業經濟之名,藉以行掌控世界礦業的資源戰略野心之實。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今天表示,豐田汽車在中國1家零件供應商本週發生的短暫罷工已經落幕,附近1家大組裝廠的生產不會受到影響。
日本媒體報導,因零件供應商罷工,日本豐田汽車(Toyota Motor)今天告知旗下子公司,中國一主要組裝廠可能被迫停產。
(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 中國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正迫使AnnTaylor和Coach等美國的服裝和飾品零售商考慮,將部分生產轉到其他勞動力較廉價的國家。
在富士康12跳的事件還沒有完全過去的時候,本田的佛山零部件廠就開始了一場大罷工。這場罷工有兩個要求,其中一個要求是很多罷工企業都提出的,就是要求加工資;但是他們同時又提出了另一個要求,就是要組織獨立的工會。這一個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信號,表現了在中國大陸零星的罷工已經進展到了一個組織工會的新的工運階段了。
中國從今年春節前後開始的外企加薪潮,在深圳富士康不久前大幅度加薪效應的推動下,有在珠三角地區蔓延並向其他地區擴展的趨勢。 (20100615-Foxconn-Effect-Spread-Other-Companies-96372914l)
〔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貧富差距擴大,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子,為了縮小貧富差距,中國地方政府紛紛調高最低工資,中國中央下半年更將推出收入分配改革政策,而這似乎也是中國政府最近容忍工人罷工爭取加薪的原因。分析師認為,中國工人薪資將節節上漲,但這股加薪潮可能為中國帶來經濟風險。
星期三有中國媒體報導說,工人工資上漲逐漸成為趨勢,工資成本上升將倒逼中國企業經濟轉型。法新社同一天引述相關專家的話說,工資成本上升預示著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的結束。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聞劍就此邀請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博士和廣州律師劉士輝進行以下討論。
共有約 58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眾議院週五(6月7日)提出一項新法案,要求接受聯邦資助的學校若有課程得到外國資助,必須事先告知孩子的父母。該法案是為了遏制中共對美國教育體系的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