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專題
柚子是中秋節的應景水果,但注意別過量.因為台中市1位男子本身有糖尿病,誤聽信吃柚子能降血糖,居然一口氣吃了2顆,結果血糖飆到300,是正常值的3倍高,馬上掛急診!
糖尿病患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有糖尿病不代表不能吃喜愛的食物,但你必須知道食物的選擇如何影響血糖值。糖尿病專家可幫助你學習一些技巧,如計算碳水化合物、讀食物標籤、評估成分…等,這些都能讓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又能顧慮到糖尿病。專家還提出以下幾個重要方針:
香港中文大學該校生物統計學學部徐仲锳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一種全自動的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有助糖尿病患者檢視腦血管狀況,評估中風風險。
醫師警告,就算沒有過重,有圓凸肚子的人,死於心臟問題的風險,也高於一般的肥胖者。
根據美國的研究,規律刷牙不僅保持牙齒和牙齦健康,而且可以降低老年罹患癡呆症的風險。
署立彰化醫院醫師林嶸洲今天表示,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是導致腦中風的危險因素,腦中風好發於老年人的觀念已經改變。
研究顯示,年滿50歲的民眾若擁有肥胖、心臟病及糖尿病等風險因子,不僅記憶力喪失速度會加快,其他認知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第二型糖尿病與先天缺乏胰島素的第一型糖尿病不同,主要是由於肥胖產生胰島素抗性,造成血糖不易控制,產生諸多後遺症。又因為在兒童時期就發生,經過幾十年併發症的累積,問題更為嚴重。
現代人生活的富裕,吃得好、動得少,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出現體重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等現象,致使日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發生率也逐年增加。研究顯示,兒童肥胖問題亦越趨嚴重,每4名兒童當中就有1人屬於肥胖。其對兒童的健康影響至鉅。如何預防兒童肥胖?
最近20年間,在西化的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下,兒童肥胖人數不斷增加,導致全球兒童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逐年攀升。美國統計數據顯示,自2001年以來,兒童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上升了20%。
根據研究,採用肺結核疫苗卡介苗的實驗性療法,似乎能暫時抑制第一型糖尿病,不過這個療法頗具爭議。
美國糖尿病協會的《預報》(forecast)雜誌提供病患9項夏季護膚須知,讓患者能安心出遠門。
根據泰國研究,咖哩所含的薑黃素(curcumin)或許有助高風險人士預防糖尿病。
如果想要瘦下來,可能得從菜單中去除起司。不過,科學家發現,起司事實上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糖尿病通常是肥胖引發的疾病。
根據1份國際研究,儘管新加坡人生活方式相對健康,但經常吃漢堡、薯條以及其他美式速食,使他們罹患糖尿病風險增加,死於心臟病的機率也高於其他人。
國科會今天舉辦記者會,由師大化學系教授林震煌發表該校師生研究完成的氣哨音波感測泛用型技術,可望運用至檢測糖尿病等醫學用途,可減少侵入性檢查,輕鬆吹氣即可。
(據中廣新聞吳霈蓁報導)根據美國最新研究指出,女性體內如果含有高濃度的「鄰苯二甲酸酯」,會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毒物專家表示,含香味的保養品要少用,特別是孕婦及小孩要避免。
(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因為足部病變,傷口難以癒合,面臨截肢命運。但台北榮總和陽明大學共同研究發現、利用低氧氣濃度培養的「間葉幹細胞」、可以讓罹患糖尿病的小老鼠有9成不必截肢。研究團隊正在申請人體試驗,一旦人體試驗也能獲得同樣的結果,將是糖尿病患的一大福音。
經濟不景氣,許多人東省西省,把健康照顧也省掉了。其實經濟越是不景氣,更要注意健康照顧,提早預防疾病,攝取健康食物、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定期做健康檢查,是發現血糖問題的不二法門。
如果您有血糖方面控制的困擾得小心了,因為可能會造成複視的情況,也就是說,明明眼前只有一個紅綠燈,看起來卻彷彿鬧分身,醫師說,這是一種神經病變,嚴重的話,還可能造成器官永久性的傷害!
美國研究今天指出,很少運動的糖尿病高風險者,每天若能多走路,確實有助降低患病風險。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在現代的社會條件下,吃的好,動的少,糖尿病必定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在處理上頗為棘手,併發症也很多。
根據國際研究,便宜且相對安全的糖尿病藥物「滅糖敏錠」(metformin)或許有抗癌特性。不過這項發現尚缺佐證。
歐洲研究發現,民眾喝茶的習慣有助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但每天得喝4杯以上才有效。
糖尿病的病人胰島素並不會比正常人低,最主要是身體細胞對胰島素已經不敏感,沒有反應,導致血糖升高。
許多研究都發現糖尿病患有較高的罹癌風險,尤其是第二型糖尿病,與許多癌症有著相似的危險因子。
(大紀元記者鄧振梁編譯報導)因肥胖導致的糖尿病在青少年當中尤為嚴重,情況超乎醫護人員想像。青少年的肥胖比例攀高,罹患二型糖尿病的也同時增加,青少年因肥胖患二型糖尿病者,併症惡化得快,比成年人要難治療。
罹患糖尿病為了有效控制血糖,需要飲食限制嗎?營養師說,只要掌控好份量,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內,選擇均衡營養的健康食材,沒有食物是不能吃的。
現在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在尋找治療糖尿病的靈丹妙藥,但是如何根治呢?
一份新研究對過重或肥胖的青少年發出重大警訊:如果你患有糖尿病,你就很難控制住病情。
共有約 695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甦乏力,整體持續下行,尤其是房地產業繼續大幅下滑;總體消費萎縮顯示民眾對未來信心不足。中共面臨國內經濟下行、國際商貿環境嚴峻的雙重壓力。在此情況下,中共將於7月召開三中全會,預計將討論、制定提振經濟的相關政策。專家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