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專題
(大紀元記者陳光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柏斯醫生宣佈他們已經找到新方法,可以防止Ⅰ型糖尿病患者出現危及生命的癲癇發作和昏迷。
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疾病,彰化初估有8萬5000多人罹患,為了鼓勵病友有效治療,彰化基督教醫院邀請「膨風嫂」林美秀擔任關懷大使,出席衛教宣導活動,建立控制血糖的正確觀念。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全台糖尿病患者突破170萬,並持續上升中,調查發現,超過半數民眾、糖尿病患與家屬,都對胰島素有五大迷思,包括打胰島素後就會失明或洗腎、胰島素用量增加表示病情嚴重、吃藥控制血糖較安全,最好不要打針。糖尿病學會表示,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細胞功能降低,而需要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來調節血糖,呼籲遵守醫囑控制血糖,避免引起併發症。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一名12歲男童,因入學體檢驗尿,報告竟出現尿糖,父母趕緊帶他就醫,一問之下,才知男童在驗尿前吃了一大碗剉冰,2天後再驗尿及空腹血糖一切正常。體檢驗尿出現的尿糖,書田家醫科主任林兆啟表示,可能是因檢驗前吃進大量甜食所造成。
(BBC)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和諾桑比亞大學研發出一項新技術,讓糖尿病患者通過智能手機軟件來更好地監控血糖指標。
研究今天指出,攝取更多新鮮水果,特別像是藍莓、葡萄、蘋果與梨子等,有助降低第2型糖尿病風險;但是喝果汁反而會有反效果。
(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台灣嘉義報導)署嘉指出過去一位病患52歲王女士有糖尿病史,因下肢冰冷發紫疼痛接受動脈攝影,發現膝蓋以下血管完全阻塞,是嚴重的周邊血管疾病。幸及時處理才免於組織壞死被截肢,而坊間也不乏因疏忽而導最終必洗腎,這是因糖尿病而成的後果。
糖尿病患有福了!期盼已久的吸入性糖尿病治療藥物將可望最早於明年第二季問市,大規模臨床實驗證實,使用加州藥商MannKind(MNKD)生產製造的吸入式胰島素Afrezza可有效的降低血糖。
根據馬德里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Universidad Rey Juan Carlos)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血液中高濃度的糖份將引起生化級聯,從而直接導致癌症。這一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長期以來已知的不良飲食習慣與癌症風險增加之間的關聯。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肺炎高居台灣人十大死因第四名,平均1小時就有1人因肺炎而死;糖尿病患罹患肺炎的風險,比一般人多增加3至6倍,目前台灣糖尿病患約有150萬人左右;調查發現,逾九成糖尿病患輕忽併發肺炎的風險,逾七成患者未預防肺炎,醫師建議50歲以上高危族群及65歲成人,應施打新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B> 問:我的血糖在用餐2小時後是129(正常值應該是125);空腹時血糖大概是105~109,都高一點,而且覺得腳沒有力氣。但醫生不開藥,他認為我不是糖尿病,只是在邊緣。請問如何改善?
「醫生,你知道我來看診一次,少賺多少錢嗎?」這是什麼話!「你的健康難道就不是財富?不值得你去付出?」我回答時想著神醫扁鵲,有六種人他不治療,第二種人是「輕身重財」,眼前這個病人要不要幫他治?
根據1項回顧性研究,罹患糖尿病的年長人士,造成肢體障礙的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多出50%至80%。
(大紀元記者白晨曦編譯)最新出爐的營養學報導可能會讓你對烤熱狗、豬排和丁骨牛排的失去興緻了!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內科醫學網站上的研究報告表明,長期攝取無論是加工或未加工紅肉者,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研究今天指出,研究人員發現1種DNA缺陷,或許有助解釋第2型糖尿病患者較容易罹患血癌的原因。
不時傳出小胖子吃出第2型糖尿病,但有人罹患第1型糖尿病,愈吃愈瘦才被發現。
(大紀元記者李成俊編譯)還在擔心熱巧可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嗎?一項新的研究顛覆過去熱可可會導致肥胖的傳統思維,認為睡前一杯熱可可有助於抵抗糖尿病。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每頓飯後走路15分鐘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對預防II型糖尿病的風險更是大有好處。每餐飯後適度節奏的散步,對調節糖尿病前期病人血糖的功效,與每天一次性走45分鐘的作用相當。而且每頓飯後的散步,尤其是晚餐後的散步還有一項額外的好處:可以降低餐後血糖長達3小時甚至更久。
衛生署今天公布101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連續31年蟬聯首位,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事故傷害的死亡明顯下降。
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與國立癌研究中心等組成的研究小組今天彙整調查結果指出,平時多攝取牛、豬肉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較少攝取者的1.42倍。
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網站(diabetes.org)報導,儘管糖尿病已是常見的慢性病,但是一般人的印象中仍存在不少的誤區。這些誤區使得糖尿病的真相被遮蔽,從而對糖尿病產生刻板的印象和污名化的標記。因此,患者和家屬有必要先去除這些不正確的觀念,深入瞭解糖尿病的真相。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住在嘈雜馬路邊的小孩長大後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住在較高空氣污染地區(如工廠的大煙囪旁)的小孩,到十歲時較容易產生胰島素抗性這種二型糖尿病的前兆。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小學生在口渴時,僅有近4成5會選擇喝白開水,甚至有孩子認為喝飲料等於喝水,或飲料裡有更多營養成分的錯誤觀念。研究顯示,每天喝含糖飲料的青少年,有情緒障礙、過動傾向的比例都比較高。董氏基金會說,含糖飲料容易讓孩子發胖、蛀牙,每天喝含糖飲料的胖小孩若能戒掉喝飲料習慣、飯前先喝白開水,可以減少食量、輔助減重。
(據台視新聞報導) 工作忙、同事難相處,不只心理壓力大,還會引發糖尿病!這是以色列最新研究,身處在同事都很和善的工作環境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同事會勾心鬥角的人,減少2成。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一名34歲的陳小姐,5年前 暴瘦20公斤,一開始還以為是自己瘦身有成,沒想到,體重持續下降也接連出現口渴、吃不飽,甚至體力不支等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她害怕胰島素注射,導致血糖嚴重超標。醫師表示,台灣糖尿病患5年內預估將突破200萬人,有家族史、肥胖者應有警覺心。
二型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注射胰島素以控制病情,但現在有一種新發現的賀爾蒙betatrophin可讓治療有新的突破。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一天一罐汽水會提高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歐洲科學家透露,比較一個月喝一罐,每天喝汽水導致患病風險高近五分之一。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Diabetologia雜誌。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天表示,曾中風者失智風險是一般人的7倍,糖尿病患者失智風險是一般人的1.8倍。
一般糖尿病患者吃藥控制血糖後,會有越來越胖的趨勢,雖然改善血糖,但體重卻可能一路飆高,彰基糖尿病醫院謝明家醫師表示,糖尿病患除了改變飲食型態外,適度運動才能健康減重,同時降低藥物使用量。
根據美國一項最新調查研究,長時間健走能減少高血壓的風險,降低膽固醇及罹患糖尿病,健身效果可媲美慢跑。
共有約 69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