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越剧大师袁雪芬病逝 魂归黄浦江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2月21日讯】2月19日下午2时,缠绵病榻多年,靠输液维持生命良久的一代越剧大师袁雪芬在家中去世,享年89岁。据悉,袁雪芬家人将遵照袁雪芬生前遗愿,将她的骨灰撒入黄浦江中。袁雪芬的追悼会已确定在2月25日上午10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获悉袁雪芬去世的消息后,她生前的亲友学生和各界人士纷纷赶来,在画像前鞠躬致哀。更有很多袁雪芬生前的至亲好友痛哭失声,跪倒在地。

据东方早报20日报导,袁雪芬这两天始终感觉身体有些异常,经常头倒在一侧睡觉,眼睛也半开半闭,家人常发现她眼睛湿润。虽然感到不适,但袁雪芬并不愿意去医院,家人也想到在家里相对自由,于是还是躺在家里养病。

但在19日下午,卧病多年的袁雪芬开始呼吸困难,救护车来了之后,最终未能抢救回老人的生命。一代越剧大师,因病于2011年2月19日下午2时去世,享年89岁。袁雪芬走了,越剧的一个时代或许也走了。

越剧105年历史 她走过的就有78年

袁雪芬1922年出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县,11岁就开始学戏。七十余载,袁雪芬与越剧耳鬓厮磨,风风雨雨一路走过,留下了“韵味醇厚、委婉缠绵”的“袁派”唱腔。

105年的越剧史,袁雪芬走过的就有78年。从1906年浙江东部农村的“小歌班”到现今中国的第二大剧种,越剧走过的105年,袁雪芬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先锋。

她21岁时在舞台上即兴唱出的一个长腔,千回百转,让台下观众泣不成声,这个长腔逐渐完善后成为越剧的主调;舞台上,她更是成功地塑造了祝英台、香妃、崔莺莺等不同的艺术形象;她的离去让后人开始重新思考,她对越剧意味着什么?她也让更多人反思,究竟有谁能够完成她那些未竟的心愿,延续她未竟的事业?有多少人能如她所言——“此心只为越剧有”?

文革中 袁雪芬受到残酷迫害

熟悉袁雪芬的人都知道,老太太从来都对生死豁达,对死亡也从未畏惧。她曾几次对身边人说,自己年轻时身体弱,曾经得过一次严重的肺病,差点为此死去。

即使“文革”中前后被批斗了500多次,她也始终不曾低头。她的一生,始终只恪守一个信念,那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即使她走后,她依然希望家人和身边的人,能帮她延续这一生的信仰。

文化大革命中,袁雪芬受到了残酷迫害。1966年4月中旬,因为《舞台姐妹》被批判,袁雪芬突然被抓走,此时,幼子平平出世仅18天,这一去,就是七个年头。她总是想,“我不能死,我死了,就再也讲不清楚了。”七年后,已经7岁的平平第一次见到妈妈,连哭带叫地扑到了她的怀里说:“妈妈,我要死了!你是大反革命,我是小反革命,活着没有意思……”那一刻,袁雪芬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有“越剧的祖师婆”之称

袁雪芬在越剧界有“越剧的祖师婆”之称,她在越剧音乐的贡献上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 

1942年,在向话剧和昆曲学习的过程中,袁雪芬逐渐感到越剧原有的音乐唱腔太贫乏,无法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必须创造出更多的本剧种曲调。在排演《香妃》时,有一场戏,,她没有根据原来的唱腔和戏词演,而是从胸中发出一声高叫,哭出了一个长腔。

台下的观众被她如泣如诉的哭腔所感染,一个个泪流满面——这个唱腔后来被定为 “尺调”。在逐步完善后,成为越剧的主调。后来的评论界曾有:“昆曲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说法,在越剧也有‘一个调发展一个剧种’的事实。”

袁雪芬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祝英台、香妃等艺术形象。一位越剧爱好者说:“我愿意用‘越剧人’来形容袁雪芬,在那么多的越剧人当中,她应是最无愧于这个称谓的。”

相关新闻
易大旗:爱国的学问
戏曲漫谈:越剧
傅国涌:夏衍——从“不习惯”到“习惯”
天凉好个秋《玉卿嫂》悬念大解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