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新店 .海藏寺.文山神社.空军烈士公墓.太平宫

人气 16
标签:

今天前来新店碧潭爬和美山,兼访瑠公圳引水石硿古迹,行程结束,回到碧潭吊桥,时间仍有余裕,于是起意顺访碧潭附近的几处景点。

第一站来到海藏寺。记得山友雨伞大哥曾向我提过,碧潭附近的海藏寺有一尊肉身菩萨。我从吊桥头出发,约一、二分钟,就看见碧潭路的某个巷口,有一座红色的佛寺山门,门额题着“万圣山海藏寺”,下方写有“清严肉身菩萨供奉处”。

进入巷内,就抵达了海藏寺。海藏寺地处狭巷,腹地有限,仅能向上发展,盖起一栋高楼大厦,大殿位于一楼,如寻常人家,并没有一般寺庙拥有挑高大殿及雕梁画栋的精致装饰。

脱了鞋,进入大殿参观。清严肉身菩萨就供奉于大殿右侧,趺坐,着架裟,漆以金身,宛如一尊菩萨神像。旁侧的墙上悬挂着清严法师生前的照片,也有展示法师生前文物及手稿等遗物。殿内气氛庄严,又有信徒礼佛,我就没有举相机拍照殿内景观。

台湾虽然佛教颇为昌盛,不过肉身菩萨并不多见,就我所知,汐止慈航寺的慈航法师是台湾第一位肉身菩萨,清严法师是第二位。我不熟悉清严法师的事迹,看到墙上他的墨宝“不愁无庙,只愁无道。”,则心有戚戚焉。此与儒家“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义理相似。可见儒释之间,相互影响,精神有相通之处。海藏寺庙小,或许正反映了清严法师的处世态度。而海藏寺山门的左右楹柱,就以“不愁无庙”、“只愁无道”做为楹联,正可以提供给“愁庙不愁道”的出家人,以及“忧贫不忧道”的读书人,做为指点迷津。


空军烈士公墓牌楼

离开海藏寺,开车从碧潭路转入精忠路,道路右边有如茵的草地,为“太平运动公园”,左侧有一间大庙,名为“太平宫”。笔直的精忠路,路底有一座空军烈士公墓的牌楼。

以前就听说过,碧潭空军烈士公墓是日治时代文山神社的遗址。今天刚好来碧潭,于是就来走走,看看是否有神社遗迹可寻。

过了牌楼,抵达上方的墓园广场。广场中央竖立了一座民国45年(1956)设立,由总统蒋中正题字的“空军忠烈将士纪念塔”。基座侧面有当时空军总司令王叔铭撰写的碑文,碑文古雅,也反映了民国40年代的氛围(注1)。

空军烈士墓园的入口正面对着纪念塔,入口有一座宛如神社鸟居的牌楼,写着“空军烈士墓园”,为民国41年(1952)王叔铭所题。牌楼两侧前各有一座方形石砌花盆,明显像是神社石灯笼的基座,应该就是昔日文山神社的遗迹,而牌楼之后的这条笔直参道,就是昔日文山神社的参道了。尽头处的大殿,则是昔日文山神社的主殿,不过已改建为中国式的传统建筑。

日治时代台北州文山郡的辖区范围颇广,包括今日的文山区(木栅、景美)、深坑、石碇、坪林、新店及乌来等地。文山神社完工于昭和14年(1939)4月,当时举行了盛大的镇座仪式(安座大典)。神社虽然风光落成,但存续的时间并不长,昭和20年(1945)8月便告荒废,仅短短六年多的时间而已。


空军忠烈将士纪念塔。

空军烈士墓园牌楼前的神社遗迹。


空军烈士公墓

进入牌楼之后,右侧有烈士公墓的位置图,地图有如横盘,画着密密麻麻的格子,代表着一个个的墓位,格子内写着一个个的烈士姓名。

我趋前仔细浏览,却找不到任何一个认识的烈士名字,心情顿时感到有点失落。但随即想到,烈士公墓是民国41年建立的,我还没出生,怎可能认识上面的烈士名字呢?于是沿着参道前行,再转入横向一排排的烈士墓园参观。

进入墓园,走过一个个墓塚,心情就有所起伏了。每个墓塚前,竖立着一块方型墓碑,写着烈士姓名、军阶、籍贯、年龄、军校期别、殉职事由,几乎都是二、三十岁,正值壮年的年轻人,在动荡的时代里,却成了早逝的生命。

这样的心情波动,让我忘了原本为了寻访神社遗迹的目的,走过一排又一排的墓道,读着每一个墓碑上的文字。整个山坡地,整片的墓园,我无法走过每一个墓碑,读完每一个姓名。走着,走着,其中有一座墓塚的上面,放着一束鲜花,花朵还很新鲜,应是最近一、两天才放置的。整个空军烈士墓园里,这是所见唯一的一束鲜花。墓主姓黄,四川江北人,民国40年(1951)殉职,时年29岁。

这一束花是何人放的?烈士的遗孀,子女或旧友?现在都已经快民国一百年了。这束花,代表着六十年的思念心情。刚才读到的纪念碑文,只是文笔写得好而已,这束花就令人动容了。

纪念碑文提及:“慷慨一瞑,名不表于当世,尤可悲也。”可见当时是默默埋葬这些牺牲的空军官兵,并没有公开褒扬其事迹。这也是时代的沧桑与悲剧。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国家局势,风雨飘摇,空军英勇出击,击落中共米格机凯旋归来,固然要大肆宣扬,以鼓舞人心。然而若不幸遭到击落或飞机失事、人员殉职,则不得不隐昵消息或掩盖事实,以免打击民心士气。当年壮烈殉职的官兵,静静长眠此地,事迹又没有公开,家属亦只能默默含悲,低调以对了。


太平宫

心情怀着悲意,离开了空军烈士公墓。路过太平宫,顺道进去参观了一下。太平宫是碧潭附近最大的寺庙,主祀开漳圣王。庙宇外观新颖,并无古味,我只是草草一逛而已。

看到庙外立着一块新刻的石碑,记述太平宫的沿革,才知道这是拥有二百年历史的古庙,创建于清朝嘉庆11年(1806)。可惜殿内都是新物,不见旧庙遗迹。

或许是心情及思绪还沉缅于空军烈士公墓,又见太平宫已翻建成新庙,所以只短暂停留,连太平宫后殿二三四楼的各殿都没爬上去参观就离开了。

写旅记时,蒐寻文山神社资料,才知道文山神社废弃后,神社的狛犬(石狮子)被移置于太平宫的庙门口。而我进入太平宫参观时,竟然恍神没有注意到庙前的这对石狮子。

旅游日期:2010.11.03 (写于2011.11.15)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注1:纪念碑文如下(原文无标点符号):
空军忠烈将士纪念塔碑
  空军总司令空军二级上将王叔铭敬撰并书

昔苏子瞻有言,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故田横岛五百壮士义不偷生,张睢阳三十六士殉国,古今所慨,信不诬也。盖其浩然之气,可塞乎天地,可通乎神明,犹星辰之在天、河岳之在地。精诚所至,虽万物不足害其贞,世俗不足扰其度。澄之不清,挠之不浊,此豪杰之庸行耳,非有毫末强勉于其间也。自中国建军以来我
总统蒋公苦心经营迄于今日,以明耻尚勇为施教之本,以孝弟忠信为立身之方,垂三十年浸渍乎淳风化雨之中者,亦云多士,可谓盛矣。然天祸中国,变乱相寻,如北伐,如抗战,如戡乱,如今日反共复国之役,我空军将士忠义之怀,报国之志,莫不丹诚相结,血性不磨,无役不赴,视死如归。军兴以来,死国事者多矣,凛凛然有古豪杰之风,惟其所素积者使然,岂有他哉!虽中枢旌以殊恩,抚恤备至,而瘗忠无所,英灵何妥?先于民国三十九年循碧潭之南宅小山之巅,创建空军公墓,岁行祀典,时加修葺,岂惟报功之谓,亦求无憾于生者之心耳。顾此一坯之托,实昭千秋之节,而慷慨一瞑,名不表于当世,尤可悲也。乃于四十五年五月复择公墓余地,建立空军忠烈将士纪念塔,藉慰忠魂于幽冥,而塞我袍泽之悲且思。所以克播忠贞,弥之穹壤,庶几烈士之功与世不朽,使来者怵然起敬,顽者、廉懦者立,其将大有功于名教,可胜言哉!呜呼!烈士之心,足信于生前;烈士之名,不益光于身后也乎!遂铭以辞曰:
  烈士赫赫,灵塔巍巍。范身模世,曰有遗徽。忠义是宝,德音不忘。
  载赓先志,鹰抟鹏翔。净洗妖氛,歼丑之首。饮至告宁,黄龙之酒。
  百世千秋,念资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
中华民国四十五年六月


碧潭精忠路,通往空军烈士公墓。


烈士墓园参道,昔日的神社参道。


烈士墓碑。


烈士墓碑。


烈士墓碑。


烈士墓园。


烈士墓园。


墓园参道及入口的纪念塔。


太平宫。


文山神社的狛犬落脚太平宫(2010.11.13补拍)


文山神社狛犬(2010.11.13补拍)。


太平宫全景(2010.11.13补拍)。


从太平宫远眺空军烈士公墓,远处为涂潭山。(2010.11.13补拍)。


文山神社旧照片,远处为涂潭山。 资料出处:《非常时下的台湾全貌》,中外每日新闻社,昭和14年(1939)出版。 资料来源: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特藏资源展示系统 网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search.jsp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