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揭中共部委发言人内幕 25%从未开口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8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骆亚报道)随着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因失言而调职风波,中国舆论热议发言人制度。据《南方都市报》对此的最新的调查报导,披露中共部委发言人的一些内幕。自推出部委发言人8年以来,首批75名发言人中,有19人从未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发过言,占总数25%。

时事评论员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是指出,发言人职位在大陆仅仅是用来当升迁跳板,不发言比发言更安全。现在中国发言人制度,更多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基本上就是摆设或帮部委领导人作挡箭牌。并预言,中共不改变信息透明度机制,未来的发言人水准必定比王勇平更差。

逾百新闻发言人 真正发言为数不多

《南方都市报》近日调查发现,中国推出部委发言人8年来,首批75名新闻发言人中,有19人从未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发布新闻,当中,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蒋旭光更是至今仍是在位而未“开口”的新闻发言人。在其后委任的部委发言人中,更有至少3人是未曾发言但又遭提拔的,分别是国务院港澳办的华建、中国保监会的袁力及国务院三峡办的宋原生。

事实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3月时亦曾指出,在逾百名部委和省区市新闻发言人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十多个中央部委和地区开展定期的新闻发布活动。

发言人岗位当升迁跳板 一问三不知

该报的调查又发现,当年首批发言人中,有26人获得提拔,占总数三分之一,其中24人更是身居要职,位处副领导职或地方一把手。可见新闻发言人的升迁前景比其他公务员好。

加拿大时事评论员黄河边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新闻发言人,有些部委透明度不强,设立了发言人之后,它把发言人岗位当成升迁的一个跳板,同时有什么消息,他也是避而不宣,一问三不知。这在中国的各个部委当中非常普遍存在的。因为中国对外透明宣传的制度还没有根本上建立起来。虽然他们在8年前举办了发言人的培训班,目前只有二十多个部委能够举行过、偶尔也会举行过新闻发布会,大多数都没有很好的来实行这个制度,这跟中国现有的信息透明度机制有密切的关系。就是在没有任何压力或者是政府的、公众的压力,你要一个部委自动公开披露一些信息,现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他认为尽管铁道部发言人回答问题的时有很多恶劣的地方,但一些部委发言人一问三不知,比他更恶劣。“所以现在发言人也是高危性行业。8年前的那批发言人,很多人虽然没有发言但都提拔了,已经成为升迁的一个跳板。比如外交部发言人李肇星,基本上都有提升空间。”

中国发言人制度 更多用来装点门面

《南方都市报》社论指出,当人们为“个性新闻发言人”离岗而惋惜时,应该看到,这些发言人多年来未对整个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市民亦未必能从这些活跃和照本宣科的发言人口中得到更多具实质意义的数据。

黄河边认为,现在中国发言人制度,更多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不是用来做信息沟通的,即便是信息沟通的时候,它所能发挥的的余地并不大,因为更多的是扮演替罪羊的角色。就像铁道部的发言人,他所了解到信息、所掌握的情况和回答问题的尺度也就是这些了,你逼也逼不出来的。

他认为中国的发言人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了,否则你就是聋子的耳朵了,基本上就是摆设或帮部委领导人作挡箭牌。

他表示发言人是官话太多、空话太多,真正的实情的透露太少。“从铁道部发言人的遭遇,对其他发言人也是一种提示,你无可奉告安全度远远比一问一答要好得多。因为说出话、表达错误的情绪,就会激起大家都愤怒,所以发言人行业也真不是一般人能扛得动的,以后发言人水准不会超过铁道部发言人,只会更差。”

社论认为,称职的发言人应该如实告知他所知道的一切,与及善于跟受众平等对话和沟通,并谨记“真诚第一,技巧第二”。

相关新闻
透视中国:新闻发言人哪里去了?
胡佳邀外交部发言人实地人权观察
金海涛:看看这位新闻发言人的嘴脸
铁道部8年首换发言人 王勇平海外任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