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思维亚洲双年展 台湾藉农作反思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9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今年国立美术馆亚洲艺术双年展以“M型思维”为主题,策展传递“调解”与“调息”二个概念,透过当代艺术创作,反思M型时代的趋势与危机。展出以客家花布图腾回应文化议题,作品蔓延到建筑玻璃帷幕。在地艺术家用稻田媒合想要解甲归田的都市人,反思台湾过度物化的社会。

本届双年展邀约亚洲21个国家地区共40位艺术家参展,也包括伊朗、哈萨克、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地艺术家。双年展在“M型思维”的议题上,以作品呈现与寻求传统价值与现代文化发展之间的接合点。如何在社会结构、典范动摇的危机下,以文化进行调解。

国美馆策展过程中,发现以文化角度思考发展中的亚洲,其宗教与社会型态多元复杂交错,很难找到一条脉络进行论述,而亚洲社会面临的解构危机,及安全体系溃散,也牵动全球危机。

台湾在地艺家林铨居作品“持地基金会”同时在馆外星空草坪上垦建一亩三百平方米的水稻田。作品概念为要媒合有心归田的都市人与已休耕土地,认为人们应该藉实际耕作,重新觉查气候变化与季节更替,并体验食物与身心的变化。他说,人们要重新接触大地,重启大自然与人的连结。


亚洲艺术双年展,台湾以艺术家林铨居作品,传达用稻田媒合想要解甲归田的都市人,反思台湾过度物化的社会。(摄影:黄玉燕/大纪元)

大厅中陈列来自菲律宾艺术家作品,以反转船身架高装置象征旅途中的庇护所,而船体下方挂着民众书写旅行、搬家、分离重聚的记忆小卡。艺术家阿佛雷多与依莎贝尔说,作品是聚合离散的空间装置,也是无数累积堆叠的记忆体。

本届艺术双年展集结丰富的艺术型态,户外有行为地景装置,室内囊括绘画、影像、声音艺术、行动艺术及电子雕塑等,多元且充满活力。之后陆续有论坛与讲座,将邀策展人与学者对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0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九日电)“食饱未?”这句亚洲民族中人与人彼此见面的问候语,成为这一次“亚洲艺术双年展”的策展主题,主办单位国立台湾美术馆表示,藉“食饱未?”的提问,探讨亚洲民族在复杂的时局中,如何自处的生活态度,也展现亚洲人透过对自我状态的醒察。
  • 【大纪元10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郝雪卿台中市十二日电)由国立台湾美术馆主办的第一届亚洲艺术双年展,今天起到明年二月二十四日登场,展览标题以台湾人最常用的招呼语“食饱未?”作为主题。呈现亚洲人在变动的亚洲社会中对于“食饱未?”的自觉方式,以及其对“食饱”的感官追求及差异诠释。
  • (中央社记者陈韵聿台北13日电)第二届亚洲艺术双年展将于24日在国立台湾美术馆开展,展览主题为展览、讨论亚洲各国人民不同观点的形塑过程,将有20个国家、56位/组艺术家参展。
  • (大纪元记者萧轩台湾台北报导)第三届“亚洲艺术双年展”于今年10月在台中国立美术馆举办。主题《Μ型思惟》突显了亚洲地区的文化复杂度、不稳定社会趋势以及独特的协调式沟通。来自20多国(台湾、印尼、土耳其等)共40多位艺术家预计参展。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纪时,马赛克创作是主流,而湿壁画则被视为穷人的马赛克。在罗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圣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马赛克作品,描绘的全部都是圣母玛利亚以及对卡瓦利尼影响深远的古典设计,这些是他职涯早期极力复兴的艺术形式。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