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幕僚:中国贸易均衡掩盖内部失衡问题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4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黄捷瑄编译报导)国际货币基金(IMF)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未正式发表的报告中指出,尽管中国贸易出超在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例上持续缩小,但数据上的贸易平衡却掩盖了国内经济失衡恶化的问题。

彭博社报导,这分名为《中国经济失衡已终结?》的报告指出,“当中国的经济成长越来越依赖高比例的投资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国内经济失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17日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IMF调降了中期的中国经常账盈余占GDP的比重,由去年7月估计的7.5%降到4%至4.5%之间。

本周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20国集团将在华盛顿开会,针对国际要求人民币升值,以解决国际贸易流动不平衡的问题,新的报告似乎让北京当局有更多空间为现行汇率辩护。不过,IMF的幕僚强调,中国必须刺激国内消费,否则,不稳定的风险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中期经常账可能于风险发生前的范围,现在说这表示全球失衡已经结束、或中国已‘重新达到平衡’还言之过早。”

经常账为一国进出口的总值之差,盈余表示贸易出超,而盈余占GDP的比重则为判断该国货币汇率是否公平的标准之一,数值越高表示货币被低估的可能性越大,一般认为的均衡水准在2.5%到4%之间。

中国贸易出超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达到8.8%,由北京控制的人民币汇率于是成为众矢之的。尽管数据至2011年下降至2.6%,但中国内部经济失衡源自于以公共投资,而非民间消费刺激经济成长。中国投资占GDP比重由2007年41.7%增加到2010年的48.6%(民间可消化投资的一般值在22-24%),畸形的投资消费比例使得国富民穷的失衡情况恶化。

报告写到,在扩大内需方面,尽管北京当局实施建立社会安全网络、增建公共住房等政策,但报告分析:“至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证据显示他们(北京)创造了全国储蓄行为的大逆转,即使在企业或家户的基准上也看不出来。许多政策在成效‘清楚呈现’前出现‘长期滞后’,(政策)对家户收入及消费行为的影响将‘渐趋显着’。”

这份报告由5名IMF幕僚主笔,包括亚太部门主管乔克(Nigel Chalk)。IMF表示,幕僚的观点不能代表该组织。

(责任编辑:毕儒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