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总理府的华裔女科学家(4)

博士学位和澳大利亚的人文
夏青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3.做博士研究的历程

“我会常常为了等一个实验结果而通宵达旦,吃住在办公室是常事。有一次我用XRD扫描固体复合材料样品,一扫十几个小时,等到结果出来一看与我预计的一样时,高兴得真想把全城的人都叫醒来和我一起喝一杯、疯一疯。我一个人开车在空旷无人的马路上疯转,找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聊了一会儿才回家去睡觉。”

“在读博士学位的日子里,整个人整天就想一件事(single minded)──‘博士论文’,吃饭想,睡觉想,连上厕所也想,同学们说“PhD no life”,真的是这样。没有节假日,就是偶尔出去玩一趟也不能真正放松;家里根本顾不上,仅是维持生命而已。在这种压力下生活,人的情绪会很不稳定,大起大落,易烦躁。作实验不顺利回家会为一点小事和家人吵。我们一个研究小组五个人,包括导师在内,开始时都是成双成对的,到最后毕业时,都成了光棍。导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下一个研究课题是‘Family relationship(家庭关系)’。”

“所以我说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很孤独的旅程,不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感情上。我的一个同事说,做博士学位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搞研究的方法,和有没有搞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你经历了锤炼坚强意志(mental toughness)的过程。”

“可以打个比方来形容读博士学位的过程,就像是一个人被赠予一笔钱去寻宝,这笔钱够他三到四年的开销,他鼓足勇气,走进一个黑暗的隧道口,里面的道路纵横交错,不是条条大路全通罗马。

第一阶段是,在这黑洞里面摸索、探路、研究、揣摸前人留在墙洞上的只言词组和标记,这一个时期是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依导师和学生个人情况而定。

第二阶段是,他发现了一点明暗相间的亮光在隧道的尽头,然后是拚命赶路,日夜兼程;做实验、搞计算,走着走着,亮光没了,走错了这小段,回头再重走,反复如此,一干就是二、三年。

第三阶段是,终于快到洞口了,实验,计算也搞完了,剩下的钱也不多了,赶快抓紧写论文;这一阶段的精神压力相对比前二个阶段还大。研究生不仅担忧论文是否能通过,还要考虑寻工求职业、养家糊口。”

“我最羡慕也最佩服的是那些活在16、17世纪的科学家们,他们那个时候搞科学研究纯粹是出于爱好。今天的科学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科学研究是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既然是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那就会有一些不择手段的人搞假科学、伪科学来骗钱,甚至搞政治斗争。当然这只是少数人,我在总理府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审理数以百计的科研提案和科研项目。这需要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知识基础,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记得听人讲过这样一段话,很有趣──

高中毕业全部都懂,大学毕业似懂非懂,硕士毕业只有一点不懂,博士毕业全都不懂。等到博士毕业走出洞天,已是人到中年。仰望夜空,哇,满天星斗,和浩瀚的宇宙相比,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实在是太少、太渺小了,穷尽一生、延长几辈子寿命也不会全部搞懂的。”

“然而,高等教育能培养人的信心,我曾经是教育的受惠者,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用业余时间去深山老林或大沙漠里给孩子们上课;也是为什么我要自费为我的两个母校设立大学奖学金,我愿意让我们的后代成为有信心有能力的一代。”

已经是身居总理内阁高级顾问的海伦,对那些大学里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工作总是尽力支持,从科研经费到写推荐信,再忙也会抽出时间为那些曾经为总理府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和研究中心写推荐信,帮助他们申请其它的科研基金或申请永久居留。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各国政府首先紧缩的就是科研经费。没有了经费,这些科学家们怎么生存是个大问题。她常常为那些没有科研经费而不得不转行的科学家扼腕叹息:“选择了做一个科学家,就是选择了一条修道的路,注定一辈子做一个苦行僧。我碰到好多博士毕业生,从小就立志做科学家的人现在在开出租车,多少年的寒窗苦读、多少个不眠之夜写完的博士论文、研究论文都束之高阁,真是人类智慧的浪费!”

4.澳大利亚的人文

几年的大学研究生生活,海伦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成绩,同时也开始了解澳洲的社会和文化,以及淳朴的民风。

“澳洲人无论帮助别人还是抚育子女都不是为了回报,他们没有养儿防老的概念,而只是体会延续生命及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乐趣,他们爱孩子,更多地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养育孩子如此,其它方面更是如此,每天就做该做的事,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自然面对,这大概是这个国家人文的基调。”

有人说,澳洲人懒惰,海伦从她就学开始到以后的工作中,所了解的澳洲人却不是这样。

“那是你没接触到那个群体。我的学习、工作环境周围全是精英。他们不仅是高学位的博士,还是勤奋、努力的同事,善良、淳朴的朋友。他们懂得珍惜时间、热爱自然、善用资源。澳洲人在科研领域里的成就在世界上并不让人小视,澳洲人虽然说着带土气的英文,却让世界各国的人们喜欢。”

海伦融入了澳洲的主流社会,她热爱这个第二故乡。她说:“澳大利亚在我的心里,中国在我的梦里。”

(未完待续)

--转自看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民以食为天,食物曾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唯一社会活动,中国人也素来珍惜食物,敬爱上苍的赐予。如今时代发展,社会多样化,食物也已经不再纯粹天然。可贵的是,在北欧,有这么一位以关注食物为己任,执著追寻食物真相的丹麦人:克劳斯.梅雅(Claus Meyer)。曾说:“食物料理绝不是为了好玩和享受。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让我们能够思考,也让我们去展现博爱。因此我们人有责任,在所有的事物中,去寻找它们的真和美。这是北欧菜系燃烧的平台,或许是为了丹麦,或许更是为了整个人类。”
  • 担任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艺术总监的吴菡被《音乐美国》评为2011 年最杰出音乐家,她是50 年来获得这项荣誉的第一位华裔女性。
  • 众多韩流明星绚丽的形象背后,总离不开著名的韩国高级形象设计师郑润基的设计,经他打造设计的韩流巨星有张东健、权相佑、郑宇成、郑智薰、李秉宪、车胜元、高素荣、金慧秀、宋允儿、高贤廷、秀爱、孙艺珍、全智贤、金善雅、金熙爱、李胜基、徐太志、金正恩、朴泰焕等200多位明星。工作中,郑润基笃行自己的处世之道:充满人性的交往和信赖及真心,无论在哪里,都是能被别人接受的。
  • 攀越声乐巅峰喜踏神韵之路--访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圆曲(1):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圆曲艰难曲折歌唱之路。一首气势恢宏的歌,深沉高昂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圆曲的声音世上罕见,像是来自天上,使人身心震撼,进剧院的时候人们带着沉重的负担,走出剧场的时候,使人通体舒畅,背后像是长了翅膀。
  • 195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获选为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时年正是廿六岁。有人把“脸书”执行长祖克柏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相提并论,赞誉他有如“穿着T恤的国家领导人”,虽然他没有继承一个王国,穿T恤的他自己缔造了一个王国。在祖克柏自己的王国里,目前看不到豪奢堕落,而是有着“富而有德”的馨香。
  • (shown)“只有优秀的演奏者,没有好的听众,没有任何意义。”韩国首位国际级指挥家金南鹰突破地点、环境的藩篱,缔造音乐幸福感,感动聆听者,将古典乐章传递普罗大众,他说,艺术只有在共享时,才具可贵价值!
  • 国立中山大学再度邀请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驻校,开班授琴艺并与学校乐团同台演出,明天还将与诗人余光中进行“诗乐对谈”,林昭亮今天说,他将向余光中请益创作灵感来源。 林昭亮说,不同年龄层有不同人生的历练,对曲目的体会及看法也有所别,与他们交流是不错的经验。他又说,他只是“引进门”,顶多当个“导游”,要深入贝多芬音乐世界的堂奥,仍要靠学员个人努力。
  • 【大纪元6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吴协昌洛杉矶20日专电)20年后,当球迷回想起2012年NBA球季时,想到的将是“林来疯”。第1届NBA社群媒体奖今天颁奖,“林来疯”是最大赢家,包办最大的史诗奖及快照奖。
  • 被音乐杂志誉为“华人国际艺术家之璀璨新星”,朱丹是一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才华横溢的年轻小提琴家,他出生在中国北京。每年都应邀和世界各顶级乐团合作,并举行独奏音乐会。发行的诸多影音作品中包括去年和Christoph Eschenbach指挥大师在德国现场演奏的DVD ,还有与法国钢琴大师Philippe Entremont录制的CD等等。
  • 71岁的世界韩人贸易协会前会长李荣炫说:“为别人施舍感觉快乐的人最终才会成为富翁,只有心胸宽广的人才能积累大财富。” 在谈到心胸宽广时,李荣炫表示:“敢于施舍就是心胸宽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