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72岁老华妇一天的生活(一)

在纽约市生存线上挣扎 罐子每个5分钱

人气: 46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6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庞慧儿纽约报导)一片锐利的玻璃碎片划破了若雅碧(Yabi Ruo)左手的无名指,她咕哝一声,停下来检查沾满灰尘的手指,伤口看起来不深,以前还有过更严重的伤口。她吮了一下手指上的血,继续开始整理从垃圾桶捡来的脏兮兮的瓶瓶罐罐。

若雅碧是一个捡瓶子的拾荒者,每个罐子、瓶子或者其他塑料的瓶罐能换5分钱押金。对于一个不识字的72岁中国移民,捡瓶子是她唯一的生存来源。1994年若雅碧与丈夫移居新泽西,在位于Long Beach岛的中国饭店做厨师,饭店主人是她的姑妈。她的专长是做红烧鱼,用花生油、酱油、中国红酒和糖慢火做。

6年前,若雅碧的丈夫去世了,又过了3年,她的嫂子也过世了。饭店停止营业了,若雅碧开始自食其力。 之后的每天下午,若雅碧用4个小时整理、清点从布什威克(Bushwick)和贝佛-史岱文森(Bedstuy)地区的垃圾桶里收集的瓶子,她戴着宝蓝色袖套,以免弄脏运动衫的袖子,还戴着一个玉手镯辟邪。

在上海农村,若雅碧与兄弟姐妹4人在海岸上的养鱼场长大,她14岁时,父亲去世了。她普通话不好,会讲一点有限的英语,从没上过小学。 她有一个儿子住在纽约,两个住在中国。可是孩子们有自己的妻子,孩子,钱也不多。住在纽约的儿子正在努力存钱,想把中国的妻子接过来。若雅碧不想成为孩子们的负担。 在经济缓慢复苏的美国,一名72岁的华裔老人,英语差又没文化,能去哪呢?中国看起来不错,可是农村的老人不会有养老金。

纽约市有很多垃圾,她的朋友告诉她。

每个罐子都是钱

1983年,纽约开始实施容器押金法。顾客要为啤酒、苏打水、或水的容器付5美分押金,押金的钱会给饮料经销商。当顾客将这些容器送到回收中心时,就能拿回押金。超市、药店等都可注册成为回收中心。不过顾客通常不会去。然后,一个不正式的经济市场诞生了。

很多无家可归和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通过这种方式谋生。这并不容易,若雅碧需要在超市排4个小时的队来换钱,而法律规定每人每次回收的瓶子价值不能超过12元。

不过这些超市有时也会遇到麻烦,因为一些捡瓶子的人吸毒或者患病。一家Gristedes超市的经理 Gloria Curiel说:“几个月前刚发生一件事,一位女士来回收中心时大喊大叫,说要给消费者事务局打电话。”

在Gristedes超市,每天有100多人拿着瓶子来换钱,而“回收机器”是开放给大众的,不是只有这些人用。机器一般不会出问题,不过有时候超市员工请假,就没有人在晚上清理机器里的瓶子。2007年,一名罗马天主教修女和一名曾捡过瓶子的人成立了一所专门的非营利回收中心,来解决这个问题。

Sure We Can(是的,我们是捡瓶罐的。)是市内唯一有执照的非盈利回收中心,生意就是回收瓶子。这是在2007年由贫穷的人成立来帮助贫穷的人的。捡瓶子的人送来的瓶子数量没有限定,更重要的是,每个瓶子能得到5分钱,而回收瓶子的卡车经常一个瓶子只给4分钱。

若雅碧(Yabi Ruo )(左)和Sure We Can兑换中心发起人Ana Martinez de Luco(右)在该兑换中心。(庞慧儿/大纪元)

纽约市是率先通过“退瓶法”(Bottle Bill)的主要城市之一。纽约市法律规定:顾客购买易拉罐饮料或塑料包装可口可乐、啤酒时必须为包装就多付钱;一般来说是每一瓶5美分。这样就鼓励消费者在使用后将饮料瓶退还给商家。而每一个商家有义务收集包装瓶。(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ric che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