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良:中国软实力为什么硬不起来?

人气 21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2月16日讯】1、依笔者的观察,中国的精英阶层对软实力最容易犯的误解,来自于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一言以蔽之,他们基本上把发展和投射软实力完全等同于“怎么做宣传工作”。这是中国的精英阶层对软实力在基本理解方面出现种种误差的根源。

2、美国的话语主导权建立在国内公开辩论的肥厚土壤里,我们很难听到统一的美国声音。如果美国至始至终只有一种声音,它就不可能拥有今天的国际范围内的话语主导力。在任何观念上“从不缺席”是美国能够获得国际话语主导权的根本原因。

3、美国人喜欢辩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制度培养教育成的,优秀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一定会训练学生如何公开辩论。如果在本国国内没有充分的辩论空间,没有代代相传的技巧训练和心态准备,又怎么可能跨出国门就能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国家的人论战?

4、如果媒体机构在产权上统统都是被一个财团所有,或者组织上被一个中心所管控,就不可避免地落到晦暗的谎言深渊。美国也有造谣惑众的媒体机构,但美国的传媒是相互激烈竞争的,绝对不可能形成一言堂、一手遮天,因此相对而言,美国形形色色的媒体机构作为一个整体,能够维持相当不错的公信力,在国际上声势浩大。

5、一个国家长期发出单一的声音,只能使该国在国际上展现一种面孔和单一的形象,这个形象也因此变得贫乏脆弱、易受伤害,而多元化的声音则使一个国家具有更加多面的立体形象。多元化是美国整体形象不会“全军覆没”的关键。

6、中国官方海外传媒并不能渗透所在国绝大多数的精英阶层,更遑论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群体。这恰恰与中国国内对海外媒体的接受程度成反比:中国的各界精英人士,只要有机会,都抱着极大的兴趣,阅读或收看外部世界媒体的出版物和节目。

7、各国的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公民社会是中国外交所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政府不再是国际舞台上的唯一玩家。遗憾的是,中国政府对这一国际趋势极不敏感,导致中国政府官员面对国际上得突发事件,常常束手无策,非常尴尬。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我还没有看到中国政府有允许国内的NGO以法律保障的足够空间来发展,并让它们成长后参与国际社会关心的种种事务之对话和博弈。

8、有个美国驻日本记者问我怎么看中俄关系现在搞得这么好?据我观察,可能是万一和日本发生冲突,中国海上运油路线会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依赖陆地上的能源进入中国,最重要、最直接、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的一是来自俄罗斯,一是来自中亚。如果和日本发生严重的武装冲突,甚至把美国卷进来,中国有没有非常可靠的武器来源?又是要靠俄罗斯。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现在已在为最坏的东亚局势做准备。

9、入主白宫的美国政治首脑及其幕僚,不论属于哪个政党,都不会在与北京的交往中放弃“民主、自由、法治、人权”这一无形而有力的软实力武库。中国政府要想在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群的互动过程中受到更公平的对待,减少对中国国家利益之不必要的挫伤,就应该在国际政治中高居民主化旗帜的同时,在国内政治生活中作出更明显可见的民主化改进。

10、软实力不是靠讲狠话,最根本的是要自己的事情做好。而这个事情做好,首先对自己的公民要做好。只有对自己的公民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到国外以后,自然而然的很多做法一定会被国际的人所认可、所支持。

(选自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着《中国的软实力和周边国家》)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中国软实力影响东南亚 学者之论
中国的软实力:事实还是虚设
【邢天行】:航母辽宁舰女兵展示了哪些中国机密
中共外交围堵  台学者:文创是强悍筹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