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孝庄:统两朝之养孝 极三世之尊亲

作者:魏谷
font print 人气: 2802
【字号】    
   标签: tags:

说康熙说大清,怎能忘记孝庄文皇后,那是守护君王的万民之母、雄才大略的巾帼翘楚。后宫三千佳丽,几人能出尘如她。她走来,从历史的深处。

岁月的轮回走到了明末,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早春二月,草原上的贵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迎来了他的二女儿。二格格的名字叫做布木布泰,这将是一个世代称颂的美名。

广阔的草原练就了她健美的体魄,蒙古人的血液使她养成了开朗豪放的性格。高贵的身份令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嗜读史书”,蒙汉文兼通。生在一个贵族之家,有优越之处更有使命,科尔沁蒙古在努尔哈赤时代即已归附后金,联姻是联盟的纽带,13岁的豆蔻年华,布木布泰在兄长的伴送下来到了皇太极的身边,从此成了皇太极宠幸有加的侧福晋。这皇太极便是那大清的开国之尊。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于如今的沈阳,那时的盛京。

含苞欲放的花蕾,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绽放得国色天香。秀丽端庄的二格格,已是后宫中有名位的五宫后妃之一——庄妃。五宫中,庄妃最年轻,在后宫的闺阁深帷里,她安享圣王宠幸,为大清诞下了三位公主,一位皇儿。她生下的皇九子,就是日后的“世祖”帝。孩子起名福临,寓意为“福从天降临”。

崇德八年(1643年),那个不期然来临的日子,“鹰扬天下”的皇太极走完了他文治武功的一生,突然驾崩。51岁的皇太极,还那么强健,怎料得命定的日子来得那么快,他的身后出现了激烈的皇位之争。诸亲王和大臣最后折衷决定,让6岁的福临继位,多尔衮摄政。

她嫁了一个伟大的丈夫,开创出一番宏阔疆土,而她的儿子尚在总角之年,已承继下这番家业。帮助他守护好锦绣河山,便成了她的使命。生老病死的起承转合,就这样把一个在满族的皇廷深宫里的蒙古女子,推上了政治舞台。

福临继位,改元顺治,31岁的庄妃年方绍华,失夫之痛还未褪去,她已经有了新的称呼——圣母皇太后。

她的一生,与许多重大的事件都联系在了一起,命运的安排不让她淡泊平静。然而夫君早早驾鹤仙去,八旗群龙无首互相倾轧,宫廷斗争的漩涡里,皇太后施展谋略,从容进退。

夫君规划的,是一个清平的新时代,她的儿子也必须有掌国家兴亡的能力。她选择最有学问的满汉大臣作为福临的老师,倾心培养小皇帝成为合格的君王。她令“择满汉词臣充经筵讲官,于景运门内建值房,令翰林官直宿备顾问,经书史策,手不释卷”。福临每次到皇太后宫问安,总“长跪受教”,领受母亲的望子成龙之心。

奈何天意弄人,顺治十六年,倾注了皇太后全副心血的顺治帝福临,没有来得及施展鸿图,已罹患天花不治,谁来继承皇位?经深思熟虑后,布木布泰极力推荐皇三子玄烨继位。她的独子染天花不治身亡,她需为江山社稷打算而遴选体魄健康的君王,在清廷任职的德国人汤若望提出“玄烨出过天花,有免疫力,终身无虞”,这是她坚持立玄烨的重要原因之一。虽哀毁骨立,她却了然清醒,为大清选定了一位明君。

正月初九日,她的爱子病逝后的第三天,又一个垂髫童儿一身孝服坐在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中。年仅8岁的玄烨继位,改元康熙。孝庄皇太后又改了称谓——圣祖母太皇太后。

从格格到庄妃,从皇太后到太皇太后,她一步步走向顶峰;皇太极在世,她侧侍权榻,顺治病危,她亲厘国是。她早已历练得胸有韬略,进退有余,在宫中一言九鼎。朝中大臣皆赞她具雄才大略。

她摇摇头,“无建垂帘之议”,历史的枢纽转到她的手中,她却隆重地交给了四位辅臣。再多的荣华富贵,哪能比得上千秋功业。建国之初,朝廷立下过后妃不临朝干政的规定,为的是记取外戚干政导致亡国的教训。她要大清的万世延绵,贻息后代的事,她一丝一毫都不会去想。

48岁的太皇太后,倾力调教孙儿玄烨,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以便他亲政后能担当起统御庞大帝国的重任。

慈爱温敦的祖母之爱,润泽少年失怙的皇孙,玄烨的饮食起居,她悉心照料,她也十分严格,完全按照帝王的标准训练这个爱孙,无一不及,“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

她的贴身侍女苏嘛喇姑,既亲手调理小皇帝的生活,又教他说、写蒙语、蒙文。泱泱大国的君主,更得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儒家的《四书》、《五经》,由汉族的饱学之士教授,且“必使字字成诵”,令“不敢自欺”。

然“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孝庄亲自写下训言,谆谆教导皇孙,被坚执锐之勇猛,戎马青剑之豪迈,草原健儿有责任传承。玄烨的骑射本领,如同读书写字一样,在祖母亲选的侍卫的教练下,日有课程,终得“弓马娴熟,箭不虚发”。

高墙阔苑的学堂中,不时会有高颧骨深眼的面孔出现,德国人汤若望、意大利人利类思、葡萄牙人安文思、比利时人南怀仁,教授给明日之君的是天文、数学、地理、绘画和医学。

太皇太后心中明了,大清基业甫建,视野宏阔的天子方能稳掌中原辽疆,拳拳爱心下的少年也不负祖母所望,“知黾勉学问,好读书,嗜书法,留心典籍”,发奋学习文韬武略,用功到“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日后亲政治国平天下,也是勤政为民的好君王。

康熙永远感激祖母的良苦用心,常叹祖母的恩德无人能及: “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

“三藩之乱” 历时八年,吴三桂利用山区地形作乱,官兵久攻不破。却不料某一日,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吴三桂的叛军哪里见过这个阵势,听到炮声隆隆,叛军军心涣散,炮声所到之处,杀伤众多兵丁,吴三桂从此节节败退。这是康熙帝命他的钦天监副官南怀仁——一个比利时人制造的轻型火炮。三藩平中国统,“圣祖”康熙彪炳千秋的功勋里,祖母的铺陈闪烁在丝丝缕缕处。

当煌煌宫廷里的小儿脱去稚气,会是顶天立地的男儿,她还要做的,就是雕琢他的修为,端正他的品行。她的皇孙应该“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懂得 “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基业初定,居安思危,她谨守节俭,宫中器具、床帐、舆轿、花毯,每年花销极少;她垂范于后宫的缤纷佳丽,洒扫宫女等合计止134人。母仪天下之尊,如此贤德,影响波及整个宫廷。康熙擒鳌拜,平三藩,孝庄拿出省下的银两,“悉充饷”;当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时,后宫的掏私房钱也是赈灾的救命钱。

令她欣慰的是,天子果敢坚毅,胸怀天下,小小年纪已是一派圣君之相。走过大半生的苦和乐,布木布泰终于可以退到幕后,一享孙儿绕膝承欢之天伦。

舐犊情深,康熙也诚敬至孝,每日“晨昏敬睹慈颜豫”,祖母每次出行,康熙都亲奉祖母登辇;祖母染疾,康熙帝亲尝汤药、昼夜守护。

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染沉珂不起, 34岁的圣君竟乞求上苍,以减少他本人的寿命为交换,希冀祖母生命延长。那年十二月初一,康熙沐浴净身,步行至天坛为祖母祈寿,祭文也由他亲撰:“伏恳苍天祐助”,“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虽在场的王公大臣“无不感泣”,康熙还是没能留下他至爱的祖母,孝庄的天命结束在年关。她的一生无限荣光,却也含辛茹苦,怎不叫人洒一鞠动容清泪。三十年后,她的皇孙念及她时依然“涕下如雨,哀不自胜”,“每念教育深恩,哀痛实难自禁”,对康熙来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如果说,纵横捭阖开“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光耀华夏,深明大义的孝庄文皇后也不失晖丽灼烁,在中华古国的文明中散发那牡丹之芬芳。@#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苏麻喇姑的生前死后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 (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 “六十甲子配卦”是校正《推背图》归序最系统性的科学方法﹐如果通俗版金批本卦序没被乱混﹐第 N 卦就管第 N 象之谶曰颂曰和插图﹔但从配卦表很明显的第 7 象〈天雷无妄〉98 (洛书数代号) 确实是错位了﹐它不能对应第 7 卦庚午 〈火地晋〉31。
  • “六十甲子配卦”由于洛书数代号之有序﹐可用之以系统化校正《推背图》归序﹐前文从第 1 卦到第32卦我们已取得了绝佳好结果﹐接着很顺理成章地来破解“文王后天卦序”五巽大运之预言有清王朝兴亡史。
  • 电视剧竟然都弄错了!
  • (shown)图中二人身着“盛装”而立,暗喻孝庄(装)之后的“康乾盛世”。
  •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他以博大的胸怀和对万民的仁爱,励精图治,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是自古以来少有的一代明君。
  • 据史书记载,苏麻喇姑,原名索玛勒,出生于科左中旗的一个牧民家庭,自幼在科尔沁贝勒宰桑家当使女。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作为随身侍女,被孝庄文皇后带到后金宫中。此后在皇宫中一住就是八十年。她是苏茉儿是康熙皇帝生命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守护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九旬高龄在清宫作古。
  • 通读《弟子规》,概而括之,就是一个“孝”字。儒家孔子讲“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是何等重要。
  • 以孝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圣王治国的基本思想之一。中国自古以来推行的儒家思想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家和则国和,家庭稳定则社稷稳定。所以自古教化百姓都首先从齐家开始,齐家便是遵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人伦五常,使得家庭和睦。孝道这种家庭伦理推广到社会,便是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治国法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