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三次推动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对谁喊话?

人气 11747

【大纪元2016年05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默迪综合报导)从5月9日至5月16日的一周时间内,北京当局通过官方会议和官媒报导,三次提及供给侧改革。特别是在16日的会议上,习近平直言“有的地方还没有有力行动起来,有的工作抓得还不精准”。

5月16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主要议题之一就是供给侧改革,当天与会的高层还有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

习近平两次提到地方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做法,他直截了当的说“有的地方还没有有力行动起来,有的工作抓得还不精准”;“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具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

5月10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会议上,习近平仍然几次提到地方政府的角色,特别是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在经济管理问题上的做法,包括“避免同一种失误一犯再犯”;“对各种项目、投资、金融活动,不能见钱眼开,有奶就是娘”等。

习近平说当前存在“为官不为”的现象,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华尔街日报》4月25日报导,目前仍然有一些地方政府鼓励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扩张、新建工厂,业界人士直言“是一场赌博”,是一个亏损企业在一个已经萎靡的市场中继续扩大产能。

报导中说,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在短期内追求经济增长,因此鼓励对已经明显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投资。而目前大陆正在去产能,其推行的原因就是大陆几十年来积累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及因此所导致的企业利润下滑和亏损。

台湾《天下》杂志今年3月初发表文章表示,在大陆供给侧改革问题上,中央和地方不同调,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

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对权威人士的采访文章,这位权威人士明确点出5个省份,广东、重庆、江苏、浙江、山西,正在陆续发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

他特别提到,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过程中,短期可能会影响一些地方的GDP和财政收入,但如果不去产能,“僵尸企业”会越来越多,债务越积越重,加剧财政金融风险。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痛苦更大,包括企业亏损、银行坏账、员工被拖欠工资等。

有关“权威人士”的身份也引发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微信“侠客岛”此前解读称,“权威人士”是国家领导人的几率可能不大,领导人一般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大陆媒体有分析认为“权威人士”可能就是习近平的首席经济智囊刘鹤。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权威人士”谈话代表了最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意见,代表权威的声音。

路透社5月11日援引匿名专家的观点表示,《人民日报》刊发对“权威人士”的采访文章,其实就是传达4月29日的中共政治局会议的内容,是由专门的写作班子写的。#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央行报告多了九个字 中共在担心什么?
陆官媒“权威人士”谈经济 分析:政策大转移
北戴河会议之前 权威人士再谈中国经济
大陆当局加紧动作 收紧金融杠杆引导资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