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医师魏天舒讲解 头痛的中医诊疗

精神不济 乏力 疲惫 过劳 头痛
西医病名中的偏头痛(migraine)、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或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H)均可参考中医头痛的诊疗原则进行辨证施治。(Shutterstock*)
人气: 190
【字号】    

【大纪元2019年03月29日讯】头痛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自觉症状,它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本文所讨论的头痛,主要是内科杂病范围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西医病名中的偏头痛(migraine)、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或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H)均可参考中医头痛的诊疗原则进行辨证施治。

本病证历来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如“脑风”、“首风”、“头风”等。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引起,而以风邪为主;内伤头痛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脑为髓之海”,脑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至于外伤跌扑,久病入络,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亦常可致头痛。

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最基本的两个特点之一。所谓辨证是指根据不同的症状、病证采用不同的方药和腧穴。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痛的辨证,分外感和内伤,除详问病史,根据各种症状表现的不同,辨别致病之因以外,尤应注意头痛之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及部位之不同,以便进行辨证论治。因此问诊时对症状特点及病史的准确把握非常重要。

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多表现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致病,多属实证,治宜祛风散邪为主;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多属虚证。治宜补虚为主。但亦有虚中挟实者,如痰浊、瘀血等。痰浊头痛,常见恶心呕吐,瘀血头痛,则头痛多见于刺痛、钝痛、固定痛,或有头部外伤及久痛不愈史,当权衡主次,随证治之。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络皆循头面,厥阴经上会于巅顶,故头痛可根据发病部位之异,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加以判断,则有利于审因施治。大抵分以下几种:

1、 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2、 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
3、 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
4、 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临床辨证既应注意头痛的性质、部位,同时还应结合整体情况,及其有关兼证全面分析,以便处方用药、选取穴位。

论治

治疗上,常按八个证型来施治:

1、风寒头痛,治以疏散风寒,以川芎茶调散为主方,随证加减;
取穴:风门、列缺、风池、合谷、大椎
2、风热头痛,治以疏风清热,与芎芷石膏汤加减;
取穴:风府、上星、曲池、合谷、风门、外关
3、风湿头痛,治以祛风胜湿,与羌活胜湿汤加减;
取穴:风府、上星、曲池、合谷、头维、三阴交
4、肝阳头痛,治以平肝潜阳,与天麻钩藤饮加减;
取穴:悬颅、百会、行间、侠溪
5、肾虚头痛,治以养阴补肾,与大补元煎加减;
取穴:肾俞、太溪、关元、百会,偏于阳虚加命门
6、血虚头痛,治以养血为主,以加味四物汤为主方;
取穴: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7、痰浊头痛,治以化痰降逆,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取穴:百会、太阳、丰隆、阴陵泉、中脘
8、瘀血头痛,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加减
取穴:合谷、太冲、血海、百会、哑门

典型病例:

周XX:女,45岁,工人,偏头痛2年,每于心情不畅、精神紧张、失眠劳累时发作,症状逐渐加重,每次发作时头痛剧烈,连及眼、齿,抱头哭叫,痛苦不堪,大约持续2、3小时缓解。经现代医学诊断为血管痉挛性头痛,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来诊后,诊为头痛,肝经风火偏盛,采用中药、针灸治疗。方用天麻钩藤饮,酌加菊花、川芎、全蝎、地龙等药;针刺太阳、安眠、头维透颔厌、风池、悬厘、阳陵泉等穴,隔日一次。约二周后停止治疗。二个月后随访,未再发作。

魏天舒 安省注册中医师 针灸师

多伦多天兴中医诊所(T&X Health Centre)电话:416-535-8588

责任编辑:文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