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六四30周年 德国柏林展开系列活动

人气 1333

【大纪元2019年06月08日讯】(大纪元德国柏林记者站报导)六四30周年之际,关心中国民主运动的东西方人士齐聚柏林,以递交公开信、展览、行为艺术等各种形式,提醒公众继续关注这历史上难忘的一页,期待民主自由早日在中华大地得以实现。

公开信呼吁中国走向民主

民主中国阵线前任主席费良勇(左二)在集会上和各团体代表将公开信投入中使馆的信箱。(大纪元)

6月4日上午,六个团体的成员代表在中共驻德使馆前集会,递交致中共人大和国务院的公开信。这六个团体分别是:民主中国阵线、独立中文笔会、中国共和党、受胁迫民族协会(Gesellschaft für Bedrohte Völker)、德国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和全球支持中国和亚洲民主化论坛。

民主中国阵线前任主席费良勇在集会上宣读了公开信,随后和各团体代表将公开信投入中使馆的信箱。整个过程中,中使馆毫无反应。

公开信中说:“希望中国人大和国务院推行政治改革,在政治领域为人民松绑。弃马入世,弃毛归正,即抛弃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和阶级专政的反动学说,废除‘四个坚持’,遵从人权至上的普世价值观,让中国和平渐进有序地从专制社会过渡到民主社会,让中国的社会制度与世界接轨。实施宪政法治,保障基本人权、维护社会公正,促进中国持续发展,利国利民。”

艺术作品回顾历史

参观展览的观众。 (大纪元)

6月1日至6日,在柏林独立艺术空间tête,一群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德国和美国的艺术家们举办了纪念八九学运和六四屠杀的展览活动“30Years/这三十年”。展览包括装置、影像、表演、讨论、资料整理、绘画等多种形式,注重互动性与多层面的历史诠释,还有八九学运和六四亲历者讲述现场情形与之后的逃亡经历。

6月1日,德国艺术家Janine Gerber与策展人赵女士一起,邀请参观者将天安门母亲收集到的遇难者名字刻在装置上,并解释每个名字的含义与遇难过程。这件装置在展览之后,送给中共驻德大使馆。

在展览室入口处,矗立着艺术家Zhang Ruo制作的帐篷形状纪念碑,在6月4日当天,游行者携带着这座帐篷纪念碑,请公众在上面留言。

展览室正中央悬挂着一幅刻有部分死难者名字的白色宽纸,这是艺术工作者Janine Gerber的创意作品,她邀请观众把六四死难者名字刻在纸上,以此纪念消失的生命。

在这里,观众还可以观看关于六四的纪录片。影片回顾了当年北京的情形,军队开枪后,受伤者被民众用平板车送到医院,还有民众用公园的长椅抬着伤者跑到医院,短时间内医院里就挤满了中枪的学生和市民。在北京的街道上,还残留着被烧毁车辆的残骸。

2012年到2018年间,活动策展人赵女士陆续采访了不同人群对于六四的个人回忆。这部分采访内容也被收入影片中。

6月3日晚,活动主办方举行谈论会,观众以自己的经历,分享了中共“国保”警察的工作方法和人权活动者的应对方式。比如,通过翻墙在网络或者推特上发表文章,被中共国保知道后就会被约谈,或者被抓起来关几天。如果异议人士在国外,他们可能就会威胁其在国内的家人或者亲戚。

自由艺术工作者马先生表示,比如中共警察在对付维权人士或异议人士时,会和目标人物的家人和亲戚谈话,以此施压。此外,中共会通过小恩小惠收买普通人当作线人,它会找出人性的弱点,然后逐个击破。

一位北京上访维权女士的画作。(大纪元)

赵女士讲述了一位北京上访维权者的经历:她的家被强拆,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流落街头。她和丈夫开始了维权之路。她的丈夫被警察殴打,走投无路后在政府机构门口喝药自杀,以死抗争。

她在上访过程中被警察推倒,导致腰部受伤,需要长期坐轮椅。在所谓的“敏感时期”,她就被警察监管起来。她以此为主题,绘制了多幅画作,其中一幅作品也在这次展览中展出。

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观众回忆了他在几年前雨伞运动中的见闻,联想到近日在香港发生的反对修订《逃犯条例》(又称引渡恶法、送中条例)的游行活动。他表示,感觉到近年来中共对香港的渗透和控制越来越严。

抬着纪念碑穿越柏林

6月4日晚,艺术家在柏林大教堂前展示六四纪念碑。(大纪元)

6月4日,艺术家们和其他参与者一起抬着展览室门口的六四纪念碑,以中国传统送葬形式,一边吹奏音乐,一边走向柏林大教堂。“路过狭窄的施工路面时,那些穿漂亮西装的人都皱起眉头给我们让路。但一听说是为了纪念天安门屠杀,他们立刻转而称赞叫好。”参加游行的德国与美国艺术家这样说。

还有一些来自中国的游客,因为对这个话题有所担心,不敢走近,在十几米外观看。临时纪念碑在柏林大教堂前面还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他们走过来分享在自己国家遭受专制压迫的回忆。

纪念碑上留下了许多参与者的签名和留言。制作纪念碑的中国艺术家说:“真正的六四纪念碑应该在中国。在我们能在中国为六四建立纪念碑之前,所有的纪念碑都是临时的。我希望它也能为那些无法在祖国获得归属感,仍四处寻觅家园的心灵们提供一个暂时休憩的场所。”#

责任编辑:周仁

相关新闻
王丹:我们要如何纪念六四30周年?
六四30周年 天安门母亲致中共当局公开信
坦克人雕塑 六四30周年纪念日美国问世
六四30周年 “坦克人”雕像现身美国加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