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0月7日讯】(中央社台北七日电)中国大陆东北的沈抚灌区,由于长期使用灌渠污水灌溉,造成当地土壤、农作物及水质严重污染。而辽宁沈阳地区水资源短缺,个别地区用污水灌溉现象仍然存在。
沈抚灌渠建于一九六○年,全长七十公里,始自抚顺市石油二厂,沿途接纳抚顺市数十家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总计约二十五万吨,于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进入沈阳,最后汇入太子河。沈抚灌渠是沿途农田灌溉的主要用水。一九八五年,沈阳、抚顺两地灌溉面积达一万公顷,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石油类污水灌区。
新华社报导,沈抚灌渠上游地区因长期使用灌渠污水进行灌溉,造成水稻秧苗生长速度缓慢、烂根、粒瘪等现象,产出的大米口感差,有浓重的石油味。长期污染使土壤、农作物及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共有四百多眼井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沈抚污灌区进行清水灌溉改造和清污分流工程建设,二○○○年基本实现区内农田的清水灌溉。但由于辽沈地区水资源短缺,有的地区用污水灌溉现象仍然存在。(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