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学者表达不赞同政府对公务员忠诚查核

人气 6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19日讯】 部分学者昨天在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举办的座谈会中,反对政府要对公务员进行忠诚查核。中国人权协会理事长柴松林认为,人的基本属性并不能作为规范查核对象的条件,文化大学教授杨泰顺则说忠诚查核在台湾没有明确的标准,并且在人道上有实施的困难。

据中央社11月19日报导,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宪政法制组昨天举办“忠诚查核与基本人权”座谈会,邀请中国人权协会理事长柴松林、副理事长杨泰顺、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石之瑜、政治大学政治系教授李国雄、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等学者与人权团体领导人讨论。

柴松林表示,他不赞成忠诚查核,因为人的基本属性并不能作为规范查核对象的条件,如查核某人的父亲是不是外省人、姊夫是否去过大陆、妹妹是不是嫁给香港人等例子,都是以非个人原因、非道德的原因所造成的要素。

柴松林说,过去只要一提到忠诚查核,大家就会立刻联想到“白色恐怖”的经验,冤枉、伤害了许多人,正因为台湾过去的经验,所以现在只要一想到忠诚查核,就会令人全身发抖,造成人民的恐惧及对人权的重大伤害,尤其是忠诚度的查核,如国民党执政时的官员、将领,在民进党执政后是不是就代表不忠诚?事实上,民主政治不可能万世一系,忠诚度也会随着国家认同、统独主张、意识型态等政党轮替后而不断改变。

柴松林提出对忠诚查核的质疑,包括:查核忠诚的标准在哪里?是忠诚于国家的理想、现实?忠诚于目前掌控统治权的人?忠诚于某一政党的主张?还是效忠某一个人?其次,忠诚查核到底有没有效?过去被查核忠诚的人难道就从未违背其忠诚?最后,忠诚会随着时代改变还是永恒不变?什么人执行查核工作才算绝对公正无私?又由谁来监督查核的人,才不会像过去“白色恐怖”一样造成冤案?

政治大学教授李国雄认为,忠诚查核应该是可以理解、接受的现象,但是问题在于台湾的国情特殊,如省籍情结就不能被泛政治化、两极化、无限上纲到国家认同,甚至变成爱台湾或不爱台湾等忠诚与否的问题,否则,忠诚查核若处理不好,不仅无法达到内部安全的考核,反而更加激化内部的“敌我矛盾”,造成每一个族群都人人自危,使社会被撕裂成两半,对国家心防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台湾大学教授石之瑜也不赞同行政院制定所谓公务员忠诚查核条款。他强调,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与否,其判断在于“政府恒应信任人民,人民恒应不信任政府”的哲学前提能否落实,而政府订定忠诚查核办法,就是掉入不信任人民的极权国家思维困境。

东吴大学副教授盛治仁认为,忠诚查核可分为行为查核、思想查核等两部分,行为查核是任何公务体系都无可避免要做的事,但思想查核的问题就比较严重,因为一个人的忠诚能否被查核出来是技术面的问题,亦即思想的问题不太可能藉由指标做出客观的查核。

盛治仁并质疑,忠诚查核的标的是什么,究竟是把不认同中华民国的人抓出来,还是要把不认同台湾共和国的人抓出来排除掉?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立法减薪九成警察告政府
公务员工会杯葛薪改会
心灵之窗:“放下吧!”
田北俊促公仆减薪减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