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阳生 抗疫良药早已现曙光

作者:允嘉徽
冬至“一阳生”,抗疫曙光何处寻?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601
【字号】    
   标签: tags: , , ,

庚子年──2020年的冬至在公历12月21日这一天日落后的时分。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补冬补正气”、“冬至一阳生”、“冬至大如年”的话儿总是纷纷响起。然而,2020年的冬至落在忐忑不安中,世人还处在武汉肺炎(新冠状病毒)的困局里。济德中医诊所院长邓正梁说:“武汉肺炎不是一般的肺炎,是一种瘟疫。”从去年冬至到今年冬至这时节,各国各地的人都活在“瘟疫”的考验中。

当下武汉肺炎(冠状肺炎)的疫情见高不低,由于病毒传变出复杂的疫情,跨入2020年冬至,人间面临更严峻的生死考验。怎样面对瘟疫?怎样解疫?当下处在冬至“一阳生”的阴阳转捩点上,人间也能见到抗疫曙光吗?

瘟疫和人类社会相随

回顾历史,瘟疫都和人类社会相随,它或隐或现,而在重要关头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尤其是在世道动乱、人心严重败坏、道德信仰堕落的时期。一个朝代可能就在瘟疫大流行中走上终结,这种史例不少,明朝随着瘟疫大流行而亡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明末万历、崇祯年间,瘟疫一波一波起,许多地方甚至一门、一巷全都死绝,怵目惊心,惨不忍睹。出生江南吴县的医生吴又可(吴有性)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目睹直隶(今北京一带)、山东、浙江等地瘟疫下的惨状,思救心切。

当时的医师都以伤寒法治疗瘟疫病,结果往往得不到疗效。吴又可推究病源,深入辩证,提出了新的治疗见地,又制作药方,总算在临床治疗上得到很大的成功。他指出“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他把平日医病“所用历验方法”,详述于所著《温疫论》(见《温疫论》序)。他治疗瘟疫和传统中医治病都强调“正气”,神传文化的中医学,从黄帝以来就强调“正气”,“正气”强,邪不夺、魔不能侵。吴又可在诊断时“察其邪气之有无,正气之虚实”,正气不足就要补正气。在传统药方之外,他创发了“达原饮”和“三消饮”方剂,配合先人的药方来使用,针对当时的疫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达原饮一直流传到当今,在本次武汉肺炎疫情中,达原饮是中医治疗的基础方。[1] 但是,今人用达原饮并没有达到吴又可当时治疗瘟疫的功效。可见今世之猛疫反应人心变异、病毒变异,人间的“正气”消退丧失,旧时的方剂已经力有未逮。就好像吴又可那世,医生们用“伤寒病”的医疗法子去对待瘟疫一样,无法对症下药。

解困良药 “九字真言”

在此次大疫中,医院人满为患,即使住进了医院的人,得不到医疗的也比比皆是,因为医院并没有对症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幸运的是,有一道曙光乍现,我们发现了对应武汉肺炎的良药、药引子[2] 早已在人间流传,而且就在大疫中治愈了医院无法救治的病人。

医学博士董宇红和许凯雄的研究《念九字真言——武汉肺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报告》(点入阅读),以严谨的医学研究方法,明证“九字真言──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具有不可言喻的医疗功效,超过了物质层面的认识。“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这“九字真言”,从1992年以来在神州大陆由李洪志师父传出,已经传世28年,是这乱世中的福音,救度了不少有佛缘的人;这一次在大疫情中,“九字真言”又带给绝望的染疫者重生的生机。事实不辨自明,“九字真言”让人见证大法的慈悲洪恩,扭转了不信神之流的错误观念,带给人们在大疫考验中的一条生路!

2020年12月5日,约5,400名来自台湾各地的部分法轮功学员,齐聚在中正纪念堂的自由广场,排出九字真言“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图像。(陈柏州/大纪元)

不同世代,瘟疫一直在考验人,最终验证了精神信仰的超常。董博士的医学研究显示,诚心念动“九字真言”,就有机会得到重生。见证了“九字真言”让患者不药而愈的神奇。这超常的神奇,不仅在中国人身上得到见证,同样在各族裔的身上得到见证。这神奇让世人感受到神佛救渡众生的佛恩浩荡,晓谕人法轮大法在末世的危难中救度众生。知道的人将“九字真言”救命实录(《【健康1+1】走出瘟疫奇特良方-九字真言救命实录》)广传,将是造福他人,造福自己的大善事。

冬至──年中最长的一夜过后,第一道晨曦展现“一阳生”的生机,这种阴阳五行的运转道理,从宇宙创生后运行有序,岁岁年年不改易,带给人春天的希望。

“九字真言”解瘟疫救赎众生,打破现代观念不信精神力量、不信神的盲点,指示给人在灾疫大难中的出路和希望。受到共产主义危害而不信神的人,若能重返神传文化,谦卑自省,感谢神恩,美好的重生机会就在眼前。同化“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九字真言,真的让人走过这场大疫的考验,沐浴新生的曙光,这也是在2020年冬至,引领人类迎向“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最光明的希望!

(*更多实例,请点阅【抗疫良方】系列)

注[1] 参见:《慧姐话中医 智慧来养生:【慧聊养生】神秘的药引子》。
注[2] 吴瑭《医医病书》云:“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何今人凡药铺中不卖,须本家自备者,皆曰引子(*即“药引子”)。” @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