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宇宙观.天人感应

蝗虫群攻官府异象 为何吃尽画像人头?

作者:允嘉徽
中华文化的宇宙观认识到,蝗虫灾是天人感应的一种显象。(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320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蝗灾在历史上不少见,古史上最惊人的一次是春秋时代宋国的蝗虫雨,被许多史书记载下来。这里要说一说一次诡异的蝗灾,发生在唐朝末年,蝗虫大量袭击淮南扬州,还出现不寻常的行动。《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了这次蝗灾。

《新唐书.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记录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蝗虫侵入扬州大都督府署:

淮南蝗,自西来,行而不飞,浮水缘城入扬州府署,竹树幢节,一夕如翦,幡帜画像,皆啮去其首,扑不能止。旬日,自相食尽。

《旧唐书》中对这事件的记载也大致相同。[1]

当时扬州大都督府是唐末风光一时的大将高骈的府署。看新、旧唐书中记载的,这群蝗虫冲到高骈的官署,行动有多诡异?一是它们不飞,以走代飞,遇到壕沟浮水爬行,缘着城墙爬入了扬州府。进了府院的蝗虫,一夕将树木啮光啃光。不仅如此,怪奇的是蝗虫尽往旗帜上、画像上扑去,攻击画像的头。府中仆人尽全力扑杀蝗虫,也止不住,一个晚上,旗帜上、画上的头像都被蝗虫啮蚀殆尽,吃个精光。然后,这些蝗虫开始互食,经过十天左右,蝗虫在互食中死光了。

为什么蝗虫爬入高骈的官署府第呢?中华文化中有“天人感应”的洞察,这会是“天人感应”的显现吗?

在发生这次蝗灾的前一年,高骈府第中最为宏壮的门屋,那是隋炀帝时造的“中书门”,无故自坏。(*旧唐书),这应该是一桩警讯了。次年,蝗虫又来啮啃头像,这俨然“预告”了次年发生在高骈头上的凶事。

从历史记载来看,此际弹奏的是高骈从功臣变叛臣的变奏曲尾声。

中华文化的宇宙观认识到,蝗灾是天人感应的一种显象。蝗虫攻入唐末叛臣高骈府署,为他奏起变奏曲的尾声。(pixabay)

高骈(字千里)曾是晚唐的名将,出生禁卫军世家,祖父是南平郡王高崇文。高骈年轻时是右神策军都虞候,功夫了得,曾经一箭双雕射下并飞的双雕,拥有“落雕侍御”的赞誉。早年,他也建了许多奇功,例如党项羌族叛乱之际,军中诸将讨伐无功,高骈戍守边疆,率领禁兵万人,立了战功,崭露军事奇才。之后,高骈又在安南经略招讨使任内,一战打败蛮兵收复安南。后来,又攻克云南蛮族,他一出师无不报捷。高骈担任郓州刺史时,治民政绩很好,受到人民歌颂。

高骈的军功和治绩,受到唐懿宗赞赏,到了唐僖宗时,他的才干仍然受到朝廷的倚重,委以重任。就在僖宗在位时,王仙芝、黄巢之乱起。高骈为镇海节度使,打败在江西的巢兵。又在王仙芝的残党过江之际,高骈遣属下悍将张潾与梁缵分兵穷追讨伐,收服其勇猛的主将毕师铎数十人,其余败贼避走岭南。

僖宗赞赏高骈的功勋,倚重他的才能,赋予他诸道行营都统的大军权和盐铁转运使的经济大权,升为杨州大都督府长史,节度淮南。后来进位同平章事(*即同宰相)。

高骈到了淮南,建造了坚固的扬州城垒,招募军旅,得锐士七万,威振一时,传檄号召天下之兵共讨乱贼,皇上倚以为重。他得到了从来心羡的富贵,却也起了异心。扬州府就是高骈从功臣转变为叛臣的转捩点。

私心作祟,功臣变叛臣。图为蝗虫的一种——蚂蚱。 (pixabay)

早年,黄巢乱贼之兵要强渡长江之时,朝中议政,高骈听到有的倚重他,也有的另有想法,心中不乐,竟然起了坏念,曾想趁着国家濒危之际不出兵,纵贼逼京,以惊骇朝廷,作为自己求富贵的本钱。后来,虽被点醒,不过在对付黄巢的战事中,高骈又私心高涨,想要独揽功劳,因而中了黄巢狡猾的骗计。当时巢兵中瘟疫的非常多,失去战力,黄巢使诈向高骈乞求归命朝廷。高骈回奏朝廷“贼已破,不须大兵”,让数万赴淮南的义武兵班师而返,错失了收伏乱贼的机会。黄巢知道大军离开了,马上击杀了高骈的悍将张潾,乘胜渡长江攻天长。

黄巢贼兵朝两京进攻时,朝中派使节频频催促高骈讨贼,高骈始终延宕不发,眼看着长安、洛阳两京都被乱军攻陷。光启元年(885年),僖宗避难四川,还是对他寄予厚望,给予厚恩,屡屡下诏催促他出师。高骈在扬州却起了异心,想兼并两浙,阴图三分天下,就是按兵不动。《新唐书》论高骈“都统三年,无尺寸功,幸国颠沛,大练兵,阴图割据”。

僖宗看透了高骈无赴国难之意,乱事更是严重,就以增爵的方式,收回他都统的兵权和盐铁转运使之职,并令王铎代为统都,领军出讨。高骈既失兵柄又落利权,一旦失势,威望顿尽,开口大骂。他累次上奏章,用词不逊,一再污辱、要挟皇上,冀望恢复过去的大权,逆臣的丑态毕露!

次年春,朝廷收复京城。高骈悔恨万状,郁闷纠结。这时部下多人背叛他,他又受装神弄鬼的牙将吕用之的蛊惑,沉迷于假神仙道术中,军中、地方政事完全不管,全交给吕用之专权。吕用之得了权,淫刑重赋,人人思乱,扬州不治。

光启二年九月,扬州地方下“鱼雨”,扬州府署的延和阁前落下陨星,声大如雷,陨星落地遍地火光烁烁。十一月连连雨雪,阴晦天气一直持续到次年二月。农作物连连歉收,食物价格高涨,饿死很多人,严重到尸骸暴在路上随处可见。[2]

就在光启二年时,蝗虫大军攻入了高骈的扬州府,啮啃殆尽府中旗帜、画像中的“人头”。次年,毕师铎攻陷扬州,高骈被叛将囚禁,后来被黄巢旧党降将秦彦派人砍下了头。那群蝗虫大军的“所作所为”,果然是给末路叛臣的预言。蝗虫不飞而行,不就是高骈能出兵赴国难却不出兵的模样吗?高骈周围那些在乱世中翻来覆去的变节叛将,也都不得好下场,同归于尽,和蝗虫自相残食而死尽没有两样。

汉代大学问家刘向认为,蝗灾对应贪婪、暴虐的人事而来。[3]高骈对富贵权利贪心无厌,坐视国家濒危以图谋自己的富贵;他失政于民,人民大量饿死,却妄想“摆脱尘埃,自求清净”。蝗虫带来的天人感应之征兆,迫在眉睫,他丝毫不悟,私心大、悟性差,封死了自己的活路!

注释
[1]《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六》:“(*光启二年)淮南饥,蝗自西来,行而不飞,浮水缘城而入府第。道院竹木,一夕如翦,经像幢节(*旗帜仪仗),皆啮(*啮)去其首。扑之不能止。旬日之内,蝗自食啖而尽。”

[2]其年(*光启二年)九月,雨鱼。是月十日夜,大星陨于延和阁前,其声如雷,火光烁地。自二年十一月雨雪阴晦,至三年二月不解。比岁不稔,食物踊贵,道殣相望,饥骸蔽地。

[3]刘向《洪范五行传》:“春秋之螽(*蝗虫)者,虫灾也。以刑罚暴虐,贪叨无厌,兴师动众,虫为害矣。”

参考资料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叛臣下》、《本纪第九懿宗僖宗》、《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下逆臣下》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六》
刘向:《洪范五行传》

@*#

-点阅【 璀璨中华文化 】的亮点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