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奋斗多重奏

一个庶民家族的故事 (1) 一根扁担渡重洋

作者:农本木
飘洋过海,移民路艰辛。(大纪元/王嘉益)
font print 人气: 1471
【字号】    
   标签: tags: , ,

我的祖先是从中国大陆移民到台湾的,当时可称为“来台始祖”的两兄弟,背着母亲的骸骨,飘洋过海,历尽千辛万苦,最后落脚在现在的设籍地,台湾中部靠海的一个小村落。仔细算,包括骨骸来台的先祖在内,到我这一代是第五代。当然,现在下一代、下下一代也出生了,他们是第六代、第七代。

我家立的祖先牌位,大约是一般牌位的两倍大。造型古雅大方,隶书体文字工整优美。然而,这个祖先牌位总给我一种陌生的感觉。我找了找原因,发现问题就出在“银同”这二字,这两个字分别写在牌位顶端,银在右上,同在左上,中央是“历代祖先之牌位”,这是传统牌位的写法。银同表示我们这一族所来自的地方。可是我们家没人知道“银同”在哪儿,那时还没有网路,能取得的纸本材料有限,有材料的话也找不到。因此它所带来的疏离感,老也去不了。

多次听我父亲跟乡亲说,我们之所以会不知道“银同”在哪里,是因为我们祖辈迁到台湾,并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来,生活困苦,不能衣锦还乡;另一方面则是经济问题。回乡一趟,得花大把银子,心中估量,家里没什么钱,还得向邻居借贷才去得了。这样盘算之后,觉得可能不与老家往来比较上算。此后,老家若有来信就不回了,久而久之,那边猜不透这边发生了什么事,也渐渐不来信了。“银同”这个地名在我们心中逐渐抽象化,再下一代就啥也不知道了,也没“老家”这个概念了。

家族谱是近几年我大哥整理的,这时网路已很发达,有些东西可从网路追询线索。我们历代祖先世居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银同地区,据查,“银同”这个地名,自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起就有了。该地有座大轮山,山下有一个同安城,整个城池的外形是东西长,南北窄,仿若银锭,所以又名“银同”。

有这样基本的了解,现在再看祖宗牌位,那种陌生疏离感就消失了。

耳闻移民潮兴起  一根扁担渡重洋

话说公元1850~1900年左右,我们先祖中有一位叫陆其的,娶妻黄鳯,育有太平、添福两兄弟,一家人过日子倒也很好过,和乐融融。但因地属偏乡,谋生不易,在艰辛的生活中,两兄弟常思突破,总也不得要领。之后耳闻移民潮兴起,左邻右舍多有传说移民到台湾或东南亚地区的事,两兄弟不免也动了心,就与其父(母亲已逝)商量,取得父亲同意,背着母亲的骨骸,携带简单行李,以一支扁担担着,渡海来台,成为我们家的渡台始祖。

两兄弟先到澎湖讨生活,发现不是那么容易,后经人介绍,再乘帆船到现在的溪镇,下船寻找适合落脚之地。清末时,龙溪河道很深,可行驶帆船,地处龙溪下游的溪镇是一个与唐山往来,人、货的转运点,两兄弟由此上岸,来到附近一个村落定居下来。

太平、添福两兄弟在小村落脚之后,万事起头难。先是借地搭盖简易茅草屋,立好安身之处,又承租了几块地,也设了籍。兄弟俩自此定下心来,开始一心一意地打拼。以务农及讨海为生。两兄弟自幼就很能吃苦耐劳,很快就适应当地的环境,融入当地社群中。生活起居问题逐一解决后,太平接着娶妻,并育有一子,生活渐趋安定。

等儿子稍稍长大时,太平父子便结成搭档,一起耕农网鱼,多了一份人力,收获渐趋稳定,生活也渐有改善。不料,天有不测风云,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一向平静的农居生活掀起了大涟漪,还产生了致命的悲剧。

一时错念 万世引为戒

一天傍晚,耕作告一段落,斜阳下,父子俩踩着轻快的步伐,往家的方向走。岂知走呀走,远远就看到了前方路边有一个小篮子,仿彿从里头还传出了哑哑哭泣声。走近一看,是一个小婴儿,全身被旧花布巾裹紧的小小婴儿,被放置在一个比他大一点的旧竹篮中,微弱的、断断续续的哭声,听起来是那么无助。这是一个刚一出生就因某种迫不得已的原因,被父母弃养的弃婴。弃婴身上还很明显的塞着一个小红包。

父子俩见状,急忙趋前,看着眼前这个小小婴儿和他身上那个耀眼的红包,两人都有些慌乱,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因应。父子俩嘴里都喃喃地念着,好像在互问互答,也像是在自问自答。不一会儿,只见父亲很快地将弃婴身上的红包抽出来,纳入衣袋中,然后拉着儿子,疾速跑开。

这时,躲在不远处焦心等待着的弃婴亲人,没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见状大惊,立即离开现场,打算回家再装个红包放回弃婴身上。遗憾的是,小婴儿的亲人折返后,看到的是沾血的破布和倾倒的竹篮,原来在无人照料下,弃婴活生生地被野狗拖走,不知去向。

不久,夏天到了,某日,父子俩一如既往地到田里工作,不料风云突变,在一场雷电交加的西北雨中,两人都被雷劈死,他们这支因此无后。

这样的事情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族谱上,是否就是想让世世代代的子孙都引以为戒?我问大哥,答案是肯定的。@(待续)

(点阅【一个庶民家族的故事】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就什么样的自己?……“空想”是没有用的,“立刻去做”才有用。
  • 人们看不见夸克却深信它的存在,看不见灵界为何就认定其不存在?是谁在蒙蔽我们?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如何解开心灵封印?
  • 伦敦网红餐厅靠卖“心情”,开业半年登上了伦敦餐馆排行榜榜首。怪异的是,谁也不知道餐厅到底在哪!“幽灵餐厅”的背后是什么?
  • 这件事让我羞愧了好一阵子,不仅仅是因为丢了面子,而是我如何面对那一群崇拜老师,纯真向上的小顽童?如何对得起怀揣着无限期待的,养我敬我的父老乡亲?这件事我没有忘记,一直记着。
  • 曾经有过你想打电话给对方,对方却先一步打来?或是自己的好友或是亲密家人,不经意的说出同样的话,有着同样的想法?心灵感应,一种神奇的交流现象,超越于语言、文字形式之外。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感应,人与物之间也可以互相感知。从古至今,在东西方,神奇的感应现象持续上演。
  • 我趁着一个测试者刚离开、下一个还没进来的当口,冲到后台,去看一眼她的结果:测试条上非常清晰地显示出是阴性,干净利落!最终结果还要再等几分钟确认,但这种毫无疑义的表现已经是不可能逆转的。我于是飞快地跑到等候室告诉她,以免她悬念,而她正和她的好朋友有说有笑呢。
  • 每个成功的人士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这是西谚。意思是,不管你在哪一领域,男人之所以能够成功,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不离不弃地理解他、支持他,让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心全意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 我祖父从小就很聪明,很多东西能无师自通。没真正上过学,却买眼科书籍来研究,医好自己的白内障。没学过书法,却透过抄写借来的典籍,使自己既多了一本珍贵的书,又练出一手好字。
  • 有一年,得承右脚疼痛,间歇性的剧痛让他好长一段时间无法行走,痛苦难耐之际,中医、西医,跌打损伤、草药、针炙……凡是有人介绍,他就去看。然而百般求医均无济于事。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不免心灰意冷,觉得自己这一生就是这样了,前途一片渺茫,只能在无尽的痛苦中,过一天算一天了。
  • 先民们为了谋得更好的生活,还开发一种“牵罟(音谷)”的活动,这是一种群体拉网捕鱼的方式。它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产生更好的群体性社会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