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将军系列之二十八

华盛顿少校修建“必须堡”

作者:宋闱闱
《乔治‧华盛顿和克里斯多福‧吉斯特横渡阿勒格尼河》(George Washington & Christopher Gist Crossing the Allegheny River),作者丹尼尔‧亨廷顿,布面油画。(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3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1753年, 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乔治‧华盛顿在弗吉尼亚州长罗伯特‧丁威迪(Robert Dinwiddie)的任命下,成为一名少校军官,享有一百英镑的年薪和少校的军衔。

1753年10月31日,华盛顿少校第一次出征,他的任务是送一封官方信函给法国人。送达地点,是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俄亥俄河流经的一个要塞,这里是连接加拿大湖区和法属圣路易斯安那的纽带地段。毫无疑问,对于法国殖民地来说,这是咽喉地段。现在,这里是英法双方的必争之地。丁威迪州长对华盛顿少校下达的命令是:身负着大英帝国的任命,你的行动要最大限度服务于英王陛下,为陛下的利益和统治着想。

少校率领百余人的队伍,包括印地安人向导,在寒冷冬天里,​​往宾州进军。一个被称为“半王”(Half-King)的印地安部落首领,是他的向导。11月、12月,北美东部已经是深冬了,天气寒冷,大雪纷飞。等走到法国人的领地,遇到一支武装齐全的法国军队。据说,他们的任务,是代表法国政府,去给英国人送公文信函,警告他们的占地行为。看看,两拨人,在同一条路上你来我往,办的是同样的差事,都是给对方发出警告。

少校赶到目的地,送上英国殖民地官方的信函,又接受了对方以法兰西帝国的名义给丁威迪州长的公文信函。少校完成了送信任务,往回走的时候,被法国人的待客之道和美酒迷昏了头的“半王”,装起了病,说自己病得走不了了,得在法国人这里多待上两天。华盛顿一眼看穿,他已经被法国人给笼络住了。

回去的路程,华盛顿遇到了一个印地安部落,不过他们已经不是纯正的原始部落了,而是印地安人和殖民地法国人混血的孩子所组成的部落。这情景让他深感,新法兰西的力量,在北美已经扎根了,而且正在壮大。

他还顺道去拜访了印地安部落的女酋长,将毛皮披风和朗姆酒作为见面礼,为英方向部落伸出橄榄枝。

英法双方彼此虎视眈眈,怒目相向,眼看就要打起来。而原住民印地安部落,看起来是坐收渔翁之利,被双方的信使殷勤拉拢,殷勤送礼。而所有为此忙碌的人们,包括印地安人自己,都忘记了,印地安人是这片北美大地的原始住民。

在1月份的冷风雪里,马匹越走越少,帐篷也没有了,华盛顿少校得背着自己的行李,到后来没有马了,少校一行人搭乘独木舟,用斧头作为舟楫,划动独木舟前行,赶回弗吉尼亚,将法国方的信函交给州长。

依照前土地测量员的缜密工作习惯,华盛顿写出了一份详细的行程报告给丁威迪州长。这份报告在英国的报纸发表,人们读着这份来自北美殖民地的送信历险记,其中的探险、惊悚,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英国人还在报告里读到了熟悉的政治气氛——英法对决,蓄势待发,在殖民地必有一战!

1754年5月24日, 22岁的华盛顿少校奉命,带着百余英兵来到俄亥俄河流经的一个要塞口,开始建筑军事堡垒。可还没站稳脚跟,就收到法军的警告,让他们赶紧离开,因为,这里是法国人的地盘。自然,英军和华盛顿少校是不会离开的,不但不离开,他们根据不知从哪儿翻出来的上百年前英国移民的勘探记录,表示这里其实是英国人发现的,应该离开的是法国人。

位于美国宾州的“必须堡”(Fort Necessity)。(Shutterstock)

就这样,外交信函来来回回之间,小规模的冲突频频发生,双方互有伤亡。法国人有印地安人族群帮忙,当然了,华盛顿少校这边也有另一群印地安人,总之,混战持续。而华盛顿少校决心像一棵树一样,扎根在这个要塞上,他还带着部下修了一个军事堡垒,取名为“必须堡”(Fort Necessity),看看这名字,风格就很华盛顿,意志坚强。

在1754年5月28日, 根据印地安人的情报,附近有一支法国人的军队,潜伏于森林里,准备对英军发起军事进攻。这和华盛顿自己的判断相符,想先下手为强,于是,华盛顿少校带着一对人马,在黑夜里,包围了法国人。

他们位于岩石的高处,居高临下地开火,毫无防备的法军死伤惨重。被俘虏的首领军官,朱蒙维尔‧格伦(Jumonville Glen)​​, 声称自己是送信给英方的使者,也就是半年前的华盛顿少校的信使角色。然而,问话过程中,华盛顿的印地安向导,也是导致这场交火的情报提供者,在不被人注意时,毫无征兆地抡起他的印地安斧,当场杀死了朱蒙维尔‧格伦——脑浆崩裂,血溅三尺,在场所有人原地吓晕。等华盛顿反应过来,他本能地用身体保护住了藏在他背后的另一名法国军官,才使这名俘虏免于遭到印地安战斧的血洗。

谁知道背后的内幕呢?印地安向导向英方发布法军埋伏的军情,又在战后一斧头劈死法军首领,这首尾相连的故事表明,这印地安人对法国人,其中必有隐情和个人恩怨!然而,历史就在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甚至是无理的突发事件中,滑行朝前,展示天意。

华盛顿少校杀死法军信使的后果是什么呢?我们下一期接着谈。

点阅【华盛顿将军系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李乐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因为父亲去世,他不能去宗主国留学,甚至不能在当地的学校完整地受教育,只能留在费里农场(Ferry Farm)的家,帮助母亲维持家庭的运转。
  • 重温这段历史,华盛顿不是一个老古董,他的生活内容,一切情感,都与今天的我们毫无违和感。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尽管莫札特的生命短暂(1756年─1791年),但他创作了六百多部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品; 他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作品、歌剧、合唱音乐和歌曲。 他创作的歌曲鲜为人知,经常被大众忽视,其实他的歌曲有其独特的美感和音乐趣味。
  • 香港拥有一百年的殖民史,东西文化交汇,曾和很多文人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1974年,台湾诗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写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后他有11年时间在港度过,这段时间是他的黄金创作期,沙田山居成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 一贯讷言的杰斐逊先生偶然地去了,同样偶然地,被约翰‧亚当斯提名,将这位年仅33岁的年轻律师拎出来,加入了以富兰克林老人为首的写作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是要起草一份宣扬议会主旨,且有理有据的文书,代表美国大陆议会向宗主国和全世界宣布:思来想去,美国独立!
  • 没有任何托马斯·杰弗逊夫人的画像留下来,根据零星的据说,她是一位性情活泼,少女感十足的女性。托玛斯的妻子玛莎和他感情甚笃,玛莎歌声曼妙,艺术修养极好,身为主妇,她为托玛斯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常常在托玛斯拉琴的时候,她弹琴唱歌相和。
  •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这位人类历史上的智者,却在他亲自奠基创建,并且为之服务了一生的国家,逐渐地被塑造成一个伪君子,一个言行不一致的种族歧视者,一个具备两面性人格的复杂的伪君子。后世人还为他找出来一群黑皮肤的子孙后代,并且认为美国有一位黑皮肤的国母。
  • 司各特追溯历史的文学叙事架起了沟通理解的桥梁,他对南北民族的差异有着极大的慈悯包容,反对任何一方的血腥暴力,前车之鉴,发人深省。
  • 七年战争中的乔治华盛顿,身为英军司令的帐前助理,曾经在军队溃败中,带着战友逃出战场,长途奔徙中跑死了两匹马,追击者在他背后频频发射子弹,其中四颗子弹击穿了他的外套,战友和上司在途中死去,然而,他本人却安然无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