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语:神话的影子

作者:青松
不管生活看似多么平凡与熟悉,我们都应带着好奇去体验。也许不知在什么地方,会找到神话的影子。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25
【字号】    
   标签: tags: ,

在网上搜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一篇游记,写我们所住的城市。于是,我点进去流览,想看看游客眼中的风景。

游记写得很详细,我能感受到出作者是真心喜欢,把这里的景物描述得十分生动。文中所提到的地方,我大多都去过,所提到的植物,也多见过。但是,作者还写到扶桑花,我很诧异。扶桑这个名字,只在神话中见过,我们这里怎么可能有扶桑花?

扶桑树是传说中太阳居住的地方,是很神奇的植物。而根据游记作者的描述,扶桑花好像不是什么罕见的花种,街头巷尾都有。我越看越迷惑,因为从来不记得见过独特到让人联想起神话的花。到底是我对植物了解太少,还是作者可能搞错了呢?

我到网上搜索扶桑花的资讯。看到图片和解释,我才恍然大悟,作者没有搞错,是我自己孤陋寡闻。我所熟知的木槿花,原来也叫扶桑花。而我只知道木槿的名字,从来不知道木槿还有别名,而且是那么不一般的别名。

说到木槿,我上下班路上天天都遇到,早就数不清有多少次见过木槿花了。可以说,与木槿已经熟悉到即使擦肩而过,也不再去多看几眼。印象大概就是,火红的花朵,配着碧绿的叶子,很鲜亮。现在知道了别名,对这种花多了兴趣。

我依然不知道这个别名和传说中的扶桑树到底有没有关系,但这是我与神话传说距离最近的一次。以前以为那些神奇的树只出现在神话中,从没想过会在身边经常见到。如今知道木槿原来是扶桑花,再遇见时忍不住会多打量几眼。

想想真是奇妙,遥不可及的神话,瞬间出现在眼前。岁月太过久远,大概没人能说清扶桑这个名字是怎样流传下来的,或者里面还隐藏着多少我们尚未听过的故事。不过,每一次见到扶桑花,都足以让我神游一次,想想那些遥远的传说。

花的别名,好像一下把生活改变了许多。最起码在我心中,木槿花从此不再是普普通通的花。其实,花的样子没有变过,只是因为看花时的心态不同了。从重识木槿的过程中也感悟到,不管生活看似多么平凡与熟悉,我们都应带着好奇去体验。也许不知在什么地方,我们会找到神话的影子……@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郭竞雄这个名字,可能并不为很多人熟悉,但提起“大雄”,在漫迷中则可说无人不知。大雄是一名法轮大法弟子,得法修炼已20年。由于绘制漫画揭露中共迫害,早前已捧得“动漫界奥斯卡”的他在中国大陆曾不止一次被中共拘禁折磨,后不得不出走美国。在今年法轮大法日、也是法轮大法洪传24周年纪念日前夕,大雄接受了大纪元的专访。
  • 一位母亲、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讲述了儿子身患绝症、起死回生的故事。充满震撼力的文字,让人屏息凝视
  • 清朝时期,有一个疯癫的和尚,看他蓬头垢面,嬉笑无常,却有着妙手回春之能。平日游走街市,就像行走的市价行情“晴雨表”。他肆意抓取食物,店主们却都心甘情愿,任他大快朵颐。
  • 迎来皇子,还无意中成了预言;咸丰年号出乎意料,蕴含了“二主争山打破头”的国运,二主又是指谁?
  • 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人军务后,虽然将藩府建在了金莲川,但他仍保持着蒙古人入账居野处、冬夏迁徙的游牧习惯,即通常夏天驻扎在金莲川,有时驻帐在大盘山,冬天则临时寻找避寒的地方,或是在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或是在离燕京不远的奉圣州之北,或是在抚州(今河北张北),可以说是居无定所。
  • 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产物,贯穿始终。至今海内外华人,“侠”意识、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仍广为流行。为什么呢?中国人讲“仁义礼智信”,尤重“义”
  • 所谓镇山,指的是一个地区的主山。《尚书‧舜典》上有注解说:“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而说到镇山的意义,东汉学者郑玄解释为:“镇,名山安地德也”,也就是镇守一方土地的名山。
  • 从远古到现在,日出日落,月升月落,给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带来了光明,让人安居在大地上。甲骨文中的“明”一边是日,一边是月,日月是上天赐给人的不灭的两盏明灯。要说这大地上最早的两盏灯,无非是日月,这两盏最浩大的天灯了。
  • 《山海经》的扶桑国原来在这里?日本发现水下金字塔,揭开太平洋史前文明之谜;台湾原住民等南岛民族拥有共同的祖先,同为姆大陆的后裔?
  • 三只兔子转圈儿追逐,耳朵相互交叠重合,形成三兔三耳、腾跃轮转的视觉印象。奇妙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每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灵动神秘又循环往复的三兔纹样,穿越千年,历久弥新,这个流传三大洲、出入四大宗教、跨文化的中世纪图腾,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玄机和寓意?其超越时空、贯通不同种族的共同价值是什么?仍是未解之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