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号隐含了哪些秘密

文/洪熙
回溯历史,探寻清朝年号隐含的趣闻故事。(fotoia)
font print 人气: 249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

乾隆皇帝不是预言家,然而他做的一幅书画,不仅迎来皇子,还无意中成了预言;咸丰年号出乎意料,蕴含了“二主争山打破头”的国运,二主又是指谁?就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探寻清朝年号隐含的趣闻故事吧!

乾隆书画成预言:迎来“嘉庆”

东方日出,红色的辉光映照着海面。乾隆的第十五皇子颙琰诞生,正是应了“少海初辉”这一佳句。乾隆认为颙琰应有继承天子之命。(shutterstock)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年),乾隆皇帝亲自画了一幅《岁朝图》,上面还有他写的诗,其中有一句是“榑木初辉少海红”。

乾隆此诗引用了《山海经》典故:“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榑木,无草木,多风。”榑(音服)木即是扶桑,传说中的神木,生长在日出的地方。这句是指东方日出,红色的辉光映照着海面。少海,浅海。在《韩非子》、《淮南子》中皆有提到。在古代,日代表皇帝。初升的太阳映照在少海。少海也有其它隐喻。据《昭明文选》记载:“恩覃少海之波,按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古时把皇帝比作大海,太子比作少海。就在乾隆作诗画的同年十月初六日,乾隆的第十五皇子颙琰诞生,正是应了“少海初辉”这一佳句。乾隆认为颙琰应有继承天子之命。

此外,乾隆在题跋介绍说:“庚辰年元旦日,我亲自写字作画,写了二首长律,书写在画幅的顶端,迎接新韶嘉庆。”

乾隆五十四年,颙琰被册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正式册立为皇太子。次年,乾隆禅位,颙琰登基,是为清仁宗(1760年-1820年)。这一年纪元是嘉庆元年。

后人说,乾隆皇帝的那幅书画简直是谶语。“迎接新韶嘉庆”,第十五皇子日后登基,真的以“嘉庆”纪元,实在是太巧了。

咸丰年号隐含了国运:二主相争

文宗即位,改元咸丰之际,当时大街小巷传唱童谣曰:“一人一口起干戈,二主争山打破头。”图为元人《夏景戏婴》局部。(公有领域)

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宣宗旻宁驾崩。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奕詝即位,是为清文宗,改年号咸丰,史称咸丰皇帝。

文宗即位,改元咸丰之际,当时大街小巷传唱童谣曰:“一人一口起干戈,二主争山打破头。”这句童谣一语双关,“一人一口起干戈”是“咸”字,干戈也预指兵事。“二主争山打破头”是正体“豐”字,预示着在当时的中国,大清的咸丰帝和太平天国皇帝洪秀全,二个国主彼此对抗。

洪秀全于道光庚戌年(1850年)六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反清,建立了太平天国。此后,太平天国兵锋蔓延了十六个省,攻陷了大清六百多座城池。太平军势如中天,持续横扫大清辖境。这场兵事持续了十五年。直到同治帝时期,清朝才灭了太平天国。

同治年号为何“气象新”

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文宗驾崩,嫡长子载淳即位,是为清穆宗,并改年号同治。所以世人又称他为同治皇帝(1856年-1875年)。他在位只有十三年,然而成就了大清的中兴气象。始于道光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被大清所灭。

载淳即位之初,改年号时,有一首诗记载了这件事,说:“一国干戈净,三台气象新。”正体“國”字,去掉“干戈”就是一个“同”字。“一国干戈净”一语双关,既指“同”字,又预示着太平天国被大清所灭[注];“三台”是一个“治”字;“气象新”是说,太平天国被灭,同治皇帝时期清朝出现了中兴气象。《清史稿》评价说:“国运中兴,十年之间,盗贼划平,中外乂安。”。

[注]:1864年,洪秀全病逝,清军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败落。@*#◇

参考资料:
《清稗类钞》卷84
《悔逸斋笔乘》
《清史稿》卷16/卷20/卷22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佛家告诉世人,人大多在六道中轮回,除非有缘修得正法,得脱三界。人既然在轮回中转生,那么人有前世、今生、来世之说也非虚妄。东汉时期,世间常有人可以知晓前世来生之事,时常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为幽冥之神,让她采取俗世药物,制成像酒但不是酒的“孟婆汤”,又称“迷魂汤”。“孟婆汤”分为甘、苦、辛、酸、咸五种味道。凡是预备转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汤。喝了孟婆汤后,转世的人们就再也记不得前世之事了,也就更加迷于俗世中的名、利、情中。
  • 在公元纪年法没有通用以前,中国古代以帝王纪年法纪年,即以帝王在位的年数来纪年。比如周宣王元年,鲁隐公三年等等,这在夏、商、周、秦四朝及西汉前期最为常用。
  • “仙骥蹑云穿仗下,佛花吹雨匝天流”,如此美的诗记载的是哪一件奇事?梦入仙府,被人告知“你们是三兄弟”,何谓三兄弟?北宋诗话趣闻,天子与众臣共演绎。
  • 古时,有一种疾病是为“应声”。无论你说什么,都会从体内传出回应的声音。大唐御医张文仲,宋朝道士,如何治好了病人的疾病。诗话故事,带您穿越前朝过往,一览天下趣闻。
  • 在1300年复活节之前,但丁撰写了一部《神曲》长诗,讲述了自己经历的地狱、炼狱和天堂之旅。他三十多岁时,人生陷入了迷惘,遇到了“豹、狮、狼”。处境危难时,慈悲的天神安排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引导但丁走出迷途,带领他认识不同空间生命存在的真相。
  •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宋朝建国之初,为了惩戒藩镇的弊端,开始在各州设置通判,通判不是知州的副官,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所以常常和知州争权,通判的理由通常是:“朝廷派我来监督你的。”因此,州郡长官跟通判往往不和。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钱昆,世代都是余杭人,曾担任少卿,非常喜欢吃螃蟹。钱昆曾要求外放为州官,有人问他希望到哪里任职?他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苏东坡有诗咏叹云:“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战国人,是韩国的公子,善于著书立说,但有口吃的毛病,与李斯同受业于儒学大师荀子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
  • 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他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最终反败为胜。而吴王夫差亡国前亦有先兆。
  • 阮籍身处魏晋之际,原本有救助世人的志向,但天下纷乱,知名人士少有能保全性命的,阮籍因此不参与世间人事,经常喝酒畅饮。司马昭想为儿子司马炎(晋武帝)提亲,让阮籍的女儿嫁给他,阮籍连续大醉六十天,司马昭无法与之交谈,只好作罢。有一回,官员说有儿子杀了母亲的,阮籍说:“哼!杀父才可以,竟然还杀母啊!”在座的人责怪他失言。司马昭说:“杀父是天下罪大恶极之事,你怎么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知道有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杀父是禽兽这类的人,杀母则禽兽不如了。”众人心悦诚服。
  • 王维《长江积雪图》
    宗悫的叔父宗炳品行清高,但不愿做官。宗悫年少时,宗炳问他的志向,宗悫说:“愿乘长风(大风)破万里浪。”宗炳说:“你若没有大富大贵,也将会光耀门楣呀!”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时,当晚就被强盗打劫,才十四岁的宗悫挺身而出对抗盗贼,让十几个盗贼四下溃散,不得进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