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0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高晓雯加拿大温哥华采访报导)10月26、27日,重现5年前香港“反送中运动”历史场面的纪录片《宁化飞灰》(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在温哥华举办了两二场放映会。导演刘健伦(Allan)放映会后与观众交流对谈,披露影片制作的心路历程。
三百多大温观众观看了影片。纪录片中,当年的抗争场景一幕又一幕呈现在观众面前:大街小巷充斥着游行人群;横飞的催泪弹;示威者被警察按在地上拳打脚踢;二百万市民上街游行的航拍情景;还有狮子山上闪耀的灯光。放映过程不时传来观众啜泣与叹息声。
刘健伦告诉观众,作为摄影记者,从反送中运动开始,一直到2021年离开香港,3年共拍摄约1,000个小时的影像;又用2年时间剪辑,制成114分钟的纪录片《宁化飞灰》。
放映会后刘健伦与主持人、温支联主席Edmond Liang回答观众提问,现场互动热烈。刘健伦在谈及影片中的细节时几度哽咽落泪,现场观众报以鼓励的掌声。
刘健伦说感觉“从第一次的公演到现在,是没有任何分别的,到现在还是不敢看”,放映时还是会走出去,到问答时段才出现。
他用自己做记者当时感受和看到的东西去呈现故事。刘健伦说,很多亲历者听到警车声时心跳会加快,即使现在也是,他听到烟花声时也会联想到催泪弹,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只不过是将这条片剪完,当自己是做完一件事,但是里面的伤痛,内心的伤痛,那个PDSD(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被掩盖着。”
他感叹道:“其实我没有想过剪一条片,也没有想过整个运动可以持续这么久,之后有港版国安法,接着有23条,自己也没有想过离开香港,但是迫于无奈大家都要走,自己的感受是很深。”
观众的支持让他深受感动,“但是现在我的心情是很感动的,随着每一场的放映,很多观众给了我很多鼓励、支持。”
刘健伦表示,“为什么我要做这部片,是因为我自己有一个,survival guilt(负罪感),做完之后,我觉得是好一点的,至少我可能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在镜头面前,喊过自己的名字的人。
“现我觉得,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有情绪焦虑、PDSD,但是我发觉大家不是孤单的,好像一路陪伴,彼此陪伴一起走过。我也是同样,因为我和很多离散的香港人一样,大家在精神上互相支持,心灵上的支持其实是很重要、很重要,我觉得大家彼此要陪伴,大家要互相支持鼓励。”
香港知名导演罗恩惠表示:“感谢佢(刘健伦)克服重重困难,将(影片)制作完成,留给后世一份重要影像纪录。这部纪录片有好多历史的资料,可以令好多不清楚香港历史的外国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观众:电影中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观众周小姐表示,影片中的某些事件她都有参与过。“那一晚我收到很多电话叫我去做某些事情。但是那段时间我做不到,也找不到人帮忙。”
她认同现场另一位观众的看法:电影中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她觉得香港难以回到1997年前那个自由法治的社会了。
香港移民:一国两制是假面具
观众何太太表示,看到电影中的那些时刻,如警察拘捕抗议者时,看到民众拍着警车车窗对抗争者说“我们支持你”、8.31事件中那个救护员苦苦哀求警察开闸,让他们下去地铁站救人,都让她“觉得挺感动的”。
何太太移民加拿大30多年,她在加拿大2019年的电视上看到过那些纪录片中的场景。感觉香港“已经变得很中(共)国化了”。她称从2014年雨伞运动时才开始关心香港的政治,自己之所以一定要在1997之前离开香港,就是已经看穿了“一国两制是假面具来的”。她觉得,中共“现在渗透到加拿大的政治”,“影响到自己,影响到小朋友”,所以要多站出来支持这类活动。
观众:不应遗忘历史
观众陈先生觉得:“这部纪录片很有回放的感觉”,陈先生当时身在香港,片中所反映的“理大围城里很多示威者,要用一个不太人道的方式才可以逃走、甚至被拘捕,是这场运动中比较伤感的部分。”
陈先生希望有机会会补看更多这些回顾这段历史的电影。他觉得在这里就不应该遗忘历史,而是要团聚香港人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