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8月30日讯】(大纪元特约记者高明辉香港报导)中国银行结业潮持续,据官方统计,年初至7月期间,至少有50间中小型银行解散或遭合并。这一数字已接近去年的77间。此外,违约和存户提款困难的情况,显示出中国债务问题未得到完全纾缓,并且有蔓延至香港的迹象。中国大陆存户提款难情况未有改善,随着香港逐渐中国化,香港存户或需要提前步署以作应变。
中国债务问题持续,引发外媒的广泛关注。《金融时报》专栏作家Robin Harding提到,中国人民银行与全球其它央行逐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不同,选择反推高长期国债利率并公开批评一些农村银行购买政府债券。专栏文章指出,由于中国的股票、房地产、信用和存款市场低迷,导致债券成为投资者的首选。这表明中国债券市场正在发出紧急的通缩警告信号。此外,该文还引用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的话,指日本90年代企业在低价环境下限制薪资增长,导致通缩旋涡的形成。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金融机构数量近年显着减少,从2019年的高峰期4607间,减少至2023年的4490间,减少了117间。据批复讯息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50家中小银行解散,其中包括7月25日东莞银行获批收购东莞长安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6月20日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获批吸收合并惠州仲恺东盈村镇银行和东莞大朗东盈村镇银行,此外,6月20日辽宁农村商业银行获批一次过吸收合并辽宁新民农村商业银行等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并承接前述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清产核资后的有效资产。(延伸阅读:中国银行业现裁员潮 4家银行半年裁员超四千人)
不过,中国官方公布,2024年第二季不良贷款比率为1.56%,较2023年下跌0.03个百分点,且低于香港金管局公布的特定分类贷款比率1.79%为低。参考日本泡沫经济爆破的经验,日本于2001年不良贷款比率曾高见8.4%,2002年至2006年,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政府通过合并及收购不良资产等金融改革,2006年日本不良贷款比率回落到1.8%。
尽管中国官方公布的不良资产比率下降,自2022年河北村镇银行挤提以来,存户提款仍见紧张。《中国证券报》7月12日报导,今年7月以来,来自浙江、山东、山西、河北、辽宁、贵州等地的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调降部分客户的非柜面渠道交易限额。《证券日报》报导,今年以来,中国银行(股票编码:3988)、华夏银行、江苏银行等银行都对非柜面渠道支付交易限额进行了调整。综合网民反映,包括银行卡被限额5,000元,以及账户非柜面支付日累计金额上限为1,000元等。(延伸阅读:传中金员工房贷压力大 降薪后跳楼)
过去不少香港人到深圳开银行户口以赚取当年更高的利率,深圳《南方都市报》6月报导指,深圳多间银行实施提款限制,其中深圳光大银行(股票编码:6818)规定2万元以上取款需要预约;深圳农商银行规定10万元以上需提前预约。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深圳分行职员均表示,提款5万元以上要提前一日预约。
一名现已移居英国的港人陈生(化名)向大纪元表示,他已出售一个深圳的物业,数百万元人民币资金则存在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目前靠回港探亲时以蚂蚁搬家方式提款运回香港,他认为最终大部分资金只能以买淘宝家俬运往英国的方式以物品取回。
香港越趋中国化,最新香港恒生银行(股票编码:011)业绩更反映,受累中国商业房地产借贷,其不良贷款比率已升至5.32%。而香港金管局公布香港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的特定分类贷款比率亦升至1.79%。
经济学家罗家聪在网台节目“香江望神州”中指出,检查银行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是一个衡量银行违约风险的指标,如果一家银行接近破产,CDS数据会迅速上升。根据Macrovar资料,伦敦上市的汇控(股票编码:0005)及渣打银行(股票编码:2888),其违约掉期价格过去一个月仅变动-0.09%。危机似乎暂未显现,但需密切注意事态发展。
不少香港人亦有开离岸户口,万一发生银行倒闭的事件,各地如何处理存户亦是重要问题。香港的存款保障制度保障每个户口可获得50万港元(见表);中国则声称保障50万元人民币;美国保障额为最高,达25万美元(约195万港元);而港人移居热点英国则有8万英镑(约80万港元)存款保障。
2022年中河南多家村镇银行挤提,存户无法提款,最终要上街维权,多名存户被捕、红码、被打、遭到非法拘禁,并长期被当局严密监控。2023年3月,美国硅谷银行倒闭,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随后公布所有有受保及没有受保的存户,资产从硅谷银行转移后全数可取回;硅谷银行的英国子公司亦以1镑出售予英国汇丰银行,令其服务维持正常。◇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