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保斗士李凤翱13年未领薪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周富美╱专访

才四十一岁就头发斑白,穿衬衫时经常只用三条领带交换搭配,这是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李凤翱给人的第一印象,出身贫困家庭的李凤翱努力考上律师后,却放弃高薪,积极投身消保运动公益活动。

“学法律是志向,选择中兴大学法律系是为了离开家乡,看看外面的世界。”消基会董事长李凤翱说,父亲在他四岁多的时候就过世了,从小在台中长大的他,靠母亲卖面把一家三兄弟拉拔长大。

令李凤翱难忘的是,他小学二、三年级就要帮忙做生意、洗碗,放学之后,只能趴在油腻的餐桌上写功课,客人来吃面时还要走开让位,等客人吃饱了再继续趴在桌上写作业。

从小学帮忙卖面洗碗洗到高中,李凤翱说,他曾因为羡慕同学不需要辛苦工作而心生怨怼,洗碗洗到一半,盛怒之下把碗剥成两半,等到北上念大学返家时,看到妈妈半夜卖面洗碗洗到双手龟裂滴血,当场抱着妈妈痛哭,提及此处,四十一岁的李凤翱当场难过得掩面痛哭失声,对母亲的愧疚与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就读中兴大学法律系期间,李凤翱参加法律服务队,借此推广法律观念,同时也喜欢与三五好友一起唱歌写诗,“性如苍松劲,意似云海阔;时穷节乃现,迹径展魂魄。”李凤翱说,这是他大三那一年和同学一起写的打油诗,到现在还忘不了。

特别的是,虽然身为律师,但李凤翱却偏爱研读历史与佛学书籍,家里书柜上的诗集和历史学类藏书比法律专业典籍还多,他笑说,其实自己很内向,如果不是当了律师要出庭打官司,再加入消基会面对媒体开记者会,可能不会这么活跃。

至于为何会加入消基会?李凤翱笑说,可能是自己“爱管闲事吧!”他指出,十三年前,在消基会第七届董事林世华律师带领下,懵懵懂懂成为消基会的义务律师,后来认识了许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法律、农业、食品、织品、交通、电信、房屋及医疗等,对他而言,投入消基会最大的收获是跳脱法律观点的思考,学会结合各领域的专业知识,投入消费者保护运动等公益活动。

对李凤翱而言,从事消费者保护公益活动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他观察到,有许多民众只能利用中午午休时间向消基会申诉,但目前消基会就像一般公司行号一样,中午午休时间无法接受民众申诉,消基会目前正在研拟计划,希望最快在半年之内,开放中午午休时段接受民众申诉,让消基会的服务更加体贴便民。

此外,由于消基会接受民众申诉时,公文往返邮资与电话费每年平均花费七、八十万元,因此消基会目前依照申诉案件种类与复杂度,向申诉民众收取几百元至一千五百元不等的申诉费,但仍引起部分消费者抱怨连连。

李凤翱指出,消基会向投诉民众收取的申诉费用,每年平均只有三、四十万元,不够用来支付该会每年处理民众的申诉费用,为了让民众感觉更贴心,消基会也计划在两年以内取消申诉收费制度,另辟管道填补申诉费用缺口,让民众享有免费的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满意度。

李凤翱说,在他成长过程中曾遇到许多贵人,包括辛苦持家的母亲、高中数学老师“戴老大”、林世华律师等前辈,以及同样身为律师的妻子,加入消基会十三年来,不曾领过薪水,有时候还要“靠老婆赚钱养家”,但却认识了不同领域的专家,让自己受益良多。

除了担任消基会董事长之外,李凤翱现在也以法律专业人士身份,在实践大学通识中心担任讲师,他表示,希望帮助年轻学生了解更多与生活消费相关的法律常识,在公益活动与法律教育中深耕的李凤翱,期望让法律与生活更贴近,继续为消费者保护运动而努力。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