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从农业贷款的流失谈起

胡少江

标签:

【大纪元3月27日讯】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在总体经济增长的同时,地区之间收入差异的逐渐增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城乡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在货币收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去年上任的中国新政府明确地将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作为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他们不仅像八十年代那样,再次通过下发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部署农村工作以期引起各级政府的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而且还在减免农业税负、增加农业投入等问题上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虽然如此,对中国政府的这些政策是否会真正奏效,尤其是其中有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实,不少人仍然持不乐观的态度。

对中国官方最近披露的一组统计数据的分析,更加剧了人们的这种怀疑态度。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近来发布的金融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根据中央政府重点支农的政策,中国金融系统的农业贷款增长迅速。今年头两个月共增加农业贷款八百零二亿元。看起来这是一个好兆头。但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另一份报告,却又引起了人们对这些新增的农业贷款的去向的疑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明,今年头两个月的农业投资只有十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五点一。对比以上两组官方数据,人们不难发现,农业贷款的增加并没有使得农业投资得到加强。

据说这种农业贷款增加与农业投资减少的矛盾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而且由于对通货膨胀的警惕,国家总体信贷政策已经逐渐趋紧。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已经有所放缓。但是非国有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政府控制力比较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却仍然增加得十分迅速。不少分析家认为,这种状况说明地方政府正在打着增加农业贷款的旗号,挪用农业贷款继续大搞重复建设和政绩工程。除非能够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个分析似乎是对农业贷款增加与农业投资减少的矛盾现象的合理解释。

这个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那就是,中国的的地方政府没有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真正下气力,甚至可以说他们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障碍。这当然首先是因为地方政府的收入、地方政府官员的个人福利与农民境况的改变没有什 关联。试想,办发展工业是增加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大搞城市基本建设是腐败德政府官员个人收入的重要来源。他们怎 会轻易放弃掉这些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东西,去做那些虽然利国利民,但是对他们个人而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这是人之常情,这个问题不是靠说服教育和提高觉悟能解决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两条:一条是在制度上切断地方政府对农业资源的拦截。做到这一条实际上是与市场导向的改革要求一致的。中央政府不仅应该将各种农业补贴一步到位,使之不通过一层层地方政府的盘剥直接落实到农民手中,而且还应该根除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另一条则是让中国的农民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力量,捍卫他们自己的权利。有了这一条,地方政府官员就不得不考虑农民的利益,至少在他们做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的时候,不得不有所收敛了。能不能做到这一条,人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新领导人是真的想改变现状,还是如同过去五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不断重复的那样,又一次叶公好龙而已?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少江:反战人士面面观
胡少江:中国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再遭质疑
胡少江:经济自由 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
胡少江:中国的城乡差距世界之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