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因寻找征服疟疾新思路

标签:

【大纪元4月23日讯】(美国之音蔚然报道) 据估计,全球每年会有一百万人因为被蚊子叮咬感染疟疾而死亡,其中很多是非洲儿童。欧洲科学家最近发现,蚊子体内有一种基因,这种基因能够决定蚊子身上携带的疟原虫是否能生存下来。研究人员说,掌握这种情况后,他们就可以通过控制这种基因,找到预防疟疾的新办法,克服现行疟疾控制技术遇到的难题。

虐原虫在一种特殊的蚊子体内发育三个星期,从蚊子的消化道进入唾腺,然后从唾腺传播开来。不过,研究人员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有些携带虐原虫的蚊子并不传染疟疾。最近,德国海德尔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科研小组,在《科学》杂志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们发现,蚊子体内有一种基因,能让蚊子的免疫系统杀死虐原虫。早些时候,科研人员还发现了另外两种基因,这两种基因恰恰相反,能起到保护虐原虫的作用。科研人员奥斯塔说,这一发现对控制疟疾意义重大。

*首次发现意义重大

奥斯塔说:“我们这是第一次发现,可以通过控制蚊子的免疫系统,来决定是杀死蚊子体内的虐原虫,还是让它们活下来。换句话说,就是可以人为地操纵蚊子的免疫系统,决定蚊子是否有传播疟疾的能力。”

奥斯塔说,要预防疟疾传染,科学家可以通过遗传工程,设计出一种体内没有保护虐原虫基因的蚊子,也可以设法增加蚊子体内消灭虐原虫的基因的数量。不过,用经过基因改造的蚊子来取代大自然里的野生蚊子,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简单的做法,是在蚊子聚居的地方使用化学药物,来破坏蚊子体内保护虐原虫的基因。

奥斯塔说:“化学药物能干扰蚊子体内保护性基因的工作,从而让虐原虫死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某种化学喷雾剂,来抑制保护性基因的正常工作,消灭虐原虫。”

*需要新思路消灭虐原虫

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院长海明威女士指出,现在预防疟疾的两大主要手段是药物和杀虫剂,但是虐原虫的生物抗药能力不断增加,因此需要这样的新思路。

她说:“我们控制疟疾用的很多杀虫剂现在都不好用了,药物也是如此,在很多地区索性就不起作用。新上市的很多新药价格太昂贵,非洲国家没有经济实力大规模购买。因此,除非我们开发出新的预防手段,否则疟疾的情况不仅不会出现好转,反而会越来越糟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目前每年不仅有一百万人死于疟疾,还有三十万人感染急性疟疾。此外,疟疾还侵蚀着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非洲每年因此损失一百二十亿美元,让非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了百分之零点三。

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院长海明威女士说,通过化学药物操纵蚊子基因来控制疟疾的做法,比对蚊子进行基因改造对环境更有利。化学药物只会压制蚊子基因的工作,并不会从遗传上对蚊子产生影响。她还补充说,使用化学物质,还能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和成本。

海明威说:“我们使用喷雾剂,如果让喷雾剂里的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力持续时间的话,每年可能只需要喷一次就可以了。我们还可以想办法用诱饵,把蚊子吸引到特定的地方,这样可以进一步缩小喷雾的范围。”(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高县六龟乡有疟蚊县府吁请民众出国勿受感染
瘟疫与人类:三国时期的一些疫病
欧洲科学家发现治疗疟疾重大线索
宜兰染疟男子状况稳定 家中接触者未出现不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